正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被认为是一次里程碑式的重要会议。这次大会的召开也再次把人们的目光带到发展低碳经济上,人们希望以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来应对气候变化。本版今日刊发相关来稿,以飨读者。
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与低碳经济相对应的是"高碳经济"。专家预测,未来的发展如果仍然采用过去那种高碳模式,到本世纪中期,地球将不堪重负。这也意味着,碳排放已成人类社会发展瓶颈。
几乎在一夜间,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广阔发展前景成为各方共识。目前,绿色经济不仅成为欧盟、日本、美国三大经济体瞄准未来的经济引擎,而且成为其占领新的国际市场竞争制高点、主导全球价值链的新王牌。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也不甘落后。如何在全球低碳竞争中争取主动权呢?笔者认为,一是政府应积极培育统一的环境能源交易市场,并不断完善和创新交易机制,争取在国际碳排放交易上有更多的话语权。
二是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这对煤炭占能源消耗70%的中国来说尤其重要。也就是说,要想以此为契机赶超发达国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除了要对高能耗、高污染项目说"不"外,还要加快发展包括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氢能和核能在内的低碳新能源。
三是加强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政府管理和政策引导。除了国际上通常采用的征收能源税、财政补贴、税收减免、贷款优惠及担保等手段外,政府还可以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的原则确定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发电的上网价格;对于新能源使用和市场消费,可以政府采购、消费补贴为主,采取强制性和引导性消费政策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消费激励机制,培育和扩大消费市场。
四是加大低碳经济技术创新投入。从某种意义上说,谁掌握了发展低碳核心技术,谁就将赢得商机、获得话语权。正如一位风能产业资深人士所说:"如果只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战斗还没打响,可能就败局已定"。因此,在学习、借鉴和引进的同时,加大低碳经济技术自主创新投入也显得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