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福·德布尔出席新闻发布会后离开。经过马拉松式的艰难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当地时间19日下午在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后闭幕。《哥本哈根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作出了安排,并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广泛共识。 新华社/法新
加时一天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2月19日在通过《哥本哈根协议》后落下帷幕。
这份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作出了安排,并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广泛共识。
毕竟,大会的方向没有严重扭曲
虽然这份协议的内容只有3页12条,虽然这份协议在会议的最后一刻才出台,虽然这份协议既没有法律约束力也没有满足所有国家的愿望……但它毕竟是一份与会各国予以通过的书面政治声明,表明了这些国家今后愿同舟共济、共同努力与气候变化做斗争,从而避免了此次哥本哈根大会在未形成任何文字协议的情况下收场的悲惨结局。
由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印度、巴西、南非等新兴经济体共同提出草案的《哥本哈根协议》的最后文本,简而言之,内容主要有4点:
将全球气候变暖的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
共同努力,加大减排力度,尽快使全球减排量达到最高水平;
设立发达国家强制减排指标,发展中国国家展开自主减缓行动;
成立哥本哈根绿色气候基金,未来3年中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300亿美元援助资金。在2020年前,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的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