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国领导人的见证下,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于14日正式通气投产,预计今年冬天可以增加天然气供应10亿立方米,大大缓解目前的天然气紧张局面。2011年底实现全线通气后,该管道将每年向国内输送3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相当于我国2008年天然气总消耗量的四成,为我国能源供应提供有力保障。
中国在海外最大天然气项目投产
12月14日,四国元首齐聚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的第一天然气处理厂。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共同出席了在土库曼斯坦的阿姆河畔举行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通气仪式。这标志我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海外天然气项目投产,世界上最长的天然气管道通气投产。
中石油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副总经理陈向新表示,中亚天然气管道对西气东输二线的供气量在2010年将达到60亿立方米,在之后的3至4年里,将逐步达到300亿立方米的满量供应。
2007年7月,中国和土库曼斯坦签署天然气合作总协议,约定在未来30年内,土库曼斯坦向中国每年供应天然气300亿立方米。其中130亿立方米出自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参与开发的阿姆河右岸天然气项目,另外170亿立方米由土库曼斯坦能源公司补足。此后,我国与管道过境的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也分别签署天然气管道建设和运营原则协议。跨越四国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项目自2007年秋天起正式实施。2008年8月,中土双方再次签署了土方向中国增供10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有关协议。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建设过程历时一年半,该管道分AB双线敷设,单线长1833公里,A线于今年12月初试运投产。按照项目建设计划,2010年双线建成通气。这项浩大的工程除土、乌、哈、中4个国家直接参与之外,俄罗斯、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也有不同程度的参与。
我国初步形成天然气供应多元化格局
对于中国来说,随着经济发展以及能源结构调整,对天然气的需求大幅提高。若不及时增加供应,“天然气荒”将频繁发生。在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开通前,中国进口的天然气主要依靠海运。这一天然气管道开通后,远距离运输天然气的风险就将基本消除,不仅运输安全系数大大提高,而且气量上有较好保证。
据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的数据,2008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达807亿立方米,比2007年增长15.8%。2009年1至10月,中国天然气消费总量728.6亿立方米,增速为10.6%。但是,2008年,中国的天然气产量约为761亿立方米,还满足不了国内需求,依靠进口液化天然气44.4亿立方米来弥补供需缺口。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研究员许永发说,2000年以来中国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长14%,而煤炭产量年增10%,石油产量年增2%,世界天然气产量年增3%。天然气增速明显快于煤炭和石油,并在全球领先。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建成投运,可供我国的中亚天然气资源量在未来几年将有望提升至每年400亿立方米。这相当于我国2008年天然气年产量的一半以上,对保障我国天然气供应有积极作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小丽指出,我国天然气供应正在形成由国产天然气、进口液化天然气、进口中亚天然气、进口俄罗斯天然气、进口缅甸天然气五种来源组成的多元化供应格局。 [page]
我国天然气贸易向纵深发展
发源于土库曼斯坦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与我国境内的西气东输二线在新疆的霍尔果斯对接后,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将通过我国境内全长9102公里的一条干线和八条支线,向沿线省份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输送清洁能源。但是,每年300亿立方米的数目还是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对于天然气的需求。陈向新向记者透露,目前与中亚各国的中亚天然气管道二期的合作谈判已经展开。
我国目前的天然气贸易主要来自于液化天然气和管道天然气两个方面。液化天然气项目的进口气源地主要是澳大利亚、印尼、马来西亚和卡塔尔。陆上管道天然气的供气国则主要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俄罗斯和缅甸。2006年5月26日,来自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的中国首船进口液化天然气抵达广东省液化天然气接收终端。2009年9月中旬,中国首家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投产。当月,液化天然气进口达到80万吨,创历史最高记录。随着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投产,海上进口液化天然气(LNG)和跨国天然气管道,正源源不断向国内输入天然气,从总量上已经改变了国内天然气市场的供应格局。
厦门大学中国经济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分析,中国还在积极寻求与俄罗斯、缅甸方面的天然气合作。2009年10月,一直停滞不前的中俄天然气贸易合作取得了较大突破,中俄双方就2010年向中国供应液化天然气的可能性达成了一致,中石油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署了关于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天然气的框架协议。俄计划于2014年至2015年开始向中国供应天然气。如果协议落实,俄每年向中国输送的天然气可达700亿立方米。同时,中国还将积极加入俄罗斯天然气开采领域,2009年10月,中俄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收购俄罗斯松塔儿石油天然气公司51%股权,这可能成为中俄能源合作的新模式。中缅方面,2009年中缅天然气管道已开始施工,预计2013年建成投产,建成后每年可供给中国1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煤多、油少、气不足”是我国能源供给的现实国情,实现多元化的供应是解决能源问题的必由之路。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通气投产对破解“马六甲困局”及一些西方大国对华“石油遏制”起到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加快,天然气供应出现紧张的局面是历史的必然。到2020年我国天然气消耗量将比2009翻一番。天然气市场还是会有一定的供应缺口。未来,进口液化天然气仍然是能源供应的有效途径,我国的天然气供应将依靠管道输气和海上运输液化天然气两条腿走路。 记者张艺、安蓓[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