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即将出台,有哪些硬指标?

点击:476 时间:2016-12-26 来源:新兴产业智库

业界期待多时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策即将出台。据悉,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交通部已经会签完毕。与现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相比,新政策调高了技术门槛,更强调通过节能效果进行补贴,在一定程度上堵住了一些钻技术空子的“生财”之道。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大部分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将大幅退坡。
补贴退坡 增加技术指标堵漏
“新能源乘用车的补贴未发生较大变化。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按能量密度进行补贴,续航里程将作为必要指标;装载快充型电池的纯电动客车按储能系统充电倍率进行补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透露。
电动乘用车补贴政策的调整集中在两点:
第一,按照此前公布的补贴退坡政策,2017年补贴将较2016年下调20%;
第二,有意提高电池系统能量密度的门槛。密度越高,则补贴越高。
比如,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超过120wh/公斤的电动汽车车型,将获得每辆车4.84万元的国家补贴,而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在90至120wh/公斤的电动汽车则为4.4万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曾批评新能源客车补贴过高,此次将有降幅较大补贴。如车身长10米至12米的客车,单车最高补贴将降至23万元,较目前的最高40万元降幅高达42.5%。
此后新补贴政策的技术导向有望更精准,真正提高节能环保技术的客车企业或将受益。较过去主要按照客车的车身尺寸、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纯电续航里程等因素补贴的做法不同,新方案增加了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节油率水平等指标,并增加了一些相对专业的技术指标,如电池系统总质量占整车整备质量比例不高于20%,以期有效防止一些企业多装电池提高续航里程的“钻空子”行为。
一位车企高管表示,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轻量化,将有助于节能环保。如果汽车整备质量每减少100公斤,百公里油耗将降低0.3升至0.6升,二氧化碳排放也会相应减少。
虽然燃料电池汽车的补贴政策变化最小,但也增加了一些技术指标,如燃料电池系统的额定功率不低于驱动电机额定功率的30%,且不小于30kW等。2016年至2020年,燃料电池汽车补贴仍维持原补贴水平,即每辆车有望维持20万元至50万元的补贴。过去售价较高的燃料电池车,在扣除补贴后,价格优势正在慢慢显现。
加大管理 补贴改为事后清算
另据新华社的报道,继今年9月份财政部将新能源汽车部分严重“骗补”的典型案例向社会公开曝光之后,工信部近日公布了对苏州金龙等四家涉及“有牌无车”的新能源车企的行政处罚决定,处罚内容包括“责令停止生产销售问题车型、暂停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申报资质、责令进行为期6个月的整改”等。工信部此次不仅公布了针对“骗补”企业的处罚,同时还完善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堵住了“骗补”漏洞。
长期以来,“有补贴就有骗补”似乎成为了我国财政补贴政策绕不开的怪圈。从家电下乡、节能家电到当下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中,都出现过企业骗补问题。今年2月至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开展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情况及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情况专项核查。9月初,财政部将部分严重“骗补”的典型案例向社会公开曝光。
在工信部门户网站发布对苏州金龙等企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对涉及“有牌无车”、“有车缺电”、“标识不符”问题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陆续下达了处理处罚文书,其中对骗补情节最为严重的苏州吉姆西给予“取消整车生产资质”的处罚。这也是国家自实施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管理制度以来第一家被取消生产资质的企业,显示出国家整顿新能源汽车“骗补”问题的决心。
据了解,为使补贴更加精准,工信部等四部委提出了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方案,包括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资金由事前拨付改为事后清算;适当调整客车和专用车补贴方法,设置中央和地方补贴上限,防止出现地方配套补贴标准过高现象;适当提高推荐车型目录,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此外,工信部还将于近日公布修订后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从企业设计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售后服务能力和产品技术性能、质量保证能力等方面提高了准入门槛。有业内专家指出,曝光、处罚对新能源汽车的“骗补”可起到震慑作用,财政补贴政策的完善、企业准入门槛的提高,可以引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也有利于提高产业集中度。
另据了解,为严防“骗补”事件再次发生,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将建立起补贴政策实时调整机制,增加车辆行驶里程与补贴挂钩的考核条件,根据技术进步和市场情况,提高补贴车型技术条件、适当降低补贴额度,促进推广车辆的应用。此外,还将加强车辆使用情况的考核以及监管制度,实施动力电池统一编码制度,加强对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市场抽样核查,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新政策或于明年二季度执行
对于新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业内普遍预期2017年1月1日仍无法迅速执行。因配套细则等未跟上,预计2017年第二季度才有望真正执行。不过,这在2016年已有先例。
至今,主管部门已经公布了四批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已入围的车型是否能达到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的标准,尚待检验。多位车企高管对此不约而同地表示,如果不能达标,只能提高性能,但这需要一定时间,预计2017年第二季度才能完成这些前期工作。
在达到整车标准前,车企们正在为搭载的动力电池是否进《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公告目录(简称“电池公告”)而担心。在第四批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出炉前,业内已经传闻,因电池公告和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挂钩,前三批入围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的产品将推倒重审。
在企业准备之际,主管部门开始建设实时监督平台,其时间点也指向了2017年第二季度。工信部汽车处佘伟珍处长表示,2017年1月1日起,企业监测平台建成并与国家平台完成对接测试;2017年1月1日起,新申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简称“《公告》”)的车型,应完成车载终端-企业平台-国家平台的数据传输测试;《公告》内车型应于2017年4月1日前完成数据传输测试。监督平台是新能源汽车管理新思路之一,未来新能源汽车管理政策将会变得实时监督、动态化。
另有工信部高层表示,建立新能源汽车运行实时监测机制,以完善中央、地方、企业三级监测平台,保障车辆使用的安全,加强车辆使用情况的考核。此外,将建立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实时调整机制,增加车辆行驶里程与补贴挂钩的考核条件。
江特电机董事长朱军建议实施月度补贴机制:“定下全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总盘子,每月根据新能源汽车销量,公布每月预计发放多少补贴、还剩多少补贴。这样一来,可以控制年底突击冲量、寻求补贴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