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中国与美国、欧盟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特点对比

点击:716 时间: 来源:武汉致能康宝直饮水设备有限公司

中国与美国、欧盟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特点对比

直饮水归根结底也要来自大自然,所以要有好的饮用水首先得保证自然水源安全。欧盟为什么能拿自来水直接让人喝,三大基础性法律是最根本的保障:《水框架指令》《饮用水水质指令》和《城市污水处理指令》,它们分别从水资源保护、饮用水生产输送和监测、污水处理三个层面建立起欧盟自来水高质量的基础。

欧洲自来水的高质量,首先依赖于对水源的保护。欧盟国家的饮用水,65%来自地下水,其余多为地表水。不同水源的主要污染威胁不同,例如,地下水的主要污染物是硝酸盐和农药,地表水的主要污染则是洪水、暴雨等,欧盟《水框架指令》针对这两种水源分别制定了相应的防范细则,确保饮用水水源必须达标。“我们必须保护水源,这是生产高质量饮用水的前提。事实上,地下水经过天然过滤,如果没有遭到人为污染,本身已经非常干净。从制度和技术上确保水质达标现代工业和农业生产活动,以及山洪、暴雨等极端天气很容易污染水体,往往会对水源安全构成巨大挑战,这时,欧盟的《饮用水水质指令》和水处理技术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作为世界三大饮用水标准之一,欧盟的《饮用水水质指令》是参照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水质标准》制定的,目前共有48个指示项目,主要分成微生物和化学物质参数两大类,每5年修订一次。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水质标准相比,欧盟的指示项目较少但更严格,例如对于农药设立了单一农药与农药总量两项指标,其中农药总量包含了所有能检测出的定量单项农药的总和,任一单项超标都会影响到最终结果。事实上,欧盟许多国家往往在该指令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水质情况添加一些相应指标,来制定本国的水质标准,自来水厂所设定的指示项目就多达70种。一般来说,水质指令多是一种指导方针或目标,极少有国家和地区从法律层面要求强制执行,然而欧盟的《饮用水水质指令》和美国《安全饮用水法》是两个例外。欧盟要求其成员国的水质必须至少达到该指令所规定的标准,违规的国家将会被诉至欧洲法院。

另一方面,在水处理技术上,欧洲国家除了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传统的饮用水处理工艺流程以外,还普遍应用了深度处理技术,即通过臭氧、活性炭、膜分离技术等清除各类有机、无机化合物。深度处理技术可处理重金属离子和有机化合物污染,使污染水达标,最终实现直饮。然而,深度处理技术往往投入巨大。为了保证高质量的自来水,仅2007年到2013年之间,欧盟就投入了220亿欧元,绝大部分用于支持中东欧等地区较落后国家的修建水处理、污水处理设施和更新水网等。确保水质监测覆盖整个供水系统 
    其实,在欧盟之外的有些国家,水质标准堪比欧盟更加繁复严苛,但是最后从老百姓家的水龙头里流出的水却并没有那么好,这其中最关键原因就在于缺乏认真严谨的水质监测管理,欧盟实现了对水质指令的最终落实。欧盟水质指令的附件中明确规定,成员国水生产者必须对出厂及其运输管网中的水质进行定期定点监测。从水源提取点到水处理生产线,再到运输管网,一直到最后运输到居民家门口,整个过程中都布满了水质监测点,水质监测实验室每天24小时对上百项自动监测的水质项目进行分析,一旦任何环节出现指标异常,就会立即启动相应的处理措施。在运输方面,主要采用聚乙烯塑料和球墨铸铁管来建造水管,这种水管采用先进的热模法离心技术,可以确保水管不含有对人体具有危害的物质,既大幅节约了成本,也避免了传统生铁水管对自来水造成的二次污染
    欧盟规定,所有的水质监测信息必须公开,并随时更新以便消费者查询,任何用户都可以在网上查到他所在地区的水质监测报告,如果对水质有疑问,可以随时打电话要求检测。

欧洲的水曾遭遇过严重污染,当时根本无法饮用。“19世纪的欧洲环保措施几乎为零,人们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也学到了宝贵的教训。欧洲之所以能生产出高质量的自来水,关键在于人们转变了对水的观念。一项值得关注的数据显示,过去几年里,尽管布鲁塞尔人口逐年上升,水消费量却以每年1%—2%的速度下降。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人们循环用水的意识不断增强。人们需要在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做好平衡。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修订标准至少10次,而我国仅修订过2次。美国制定了有关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相应技术法规,而我国目前尚缺少相关技术法规。

在水质指标数量方面,美国共52项,而我国只有35项,约为美国的67%,因此,在水质监测方面有可能遗漏对某些有害成分的检测项目。在我国水质标准中,有机物指标仅有7项,绝大多数为无机物,其中以重金属离子为主;而美国标准则以有机物为主,多达27项,约占总数的52%。可见中、美两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指标监测重点不同。此外,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指标要求很低,甚至还有一项肉眼可见物指标。

   与欧盟相比,我国的指标分类与其基本一致,而且在性质上都是以无机物指标为主。在指标数量方面,欧盟共56项,比我国多60%,可见其水质监

测比我国全面得多。

2006年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与85年的相比,水质标准由35项增加至106项,增加了71项,修订了8项,其中:

1.微生物指标由2项增至6项,增加了大肠埃希氏菌、耐热大肠菌群、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修订了总大肠菌群;

2.饮用水消毒剂由1项增至4项,增加了一氯胺、臭氧、二氧化氯;

3.毒理指标中无机化合物由10项增至21项,增加了溴酸盐、亚氯酸盐、氯酸盐、锑、钡、铍、硼、钼、镍、铊、氯化氰,并修订了砷、镉、铅硝酸盐;

毒理指标中有机化合物由5项增至53项,增加了甲醛、三卤甲烷、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三氯乙烷、三溴甲烷、一氯二溴甲烷、二氯一溴甲烷、环氧氯丙烷、氯乙烯、四氯乙烯、六氯丁二烯、二氯乙酸、三氯乙酸、三氯乙醛、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三氯酚、氯苯、二氯苯、二氯苯、三氯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丙烯酰胺、微囊藻毒素-LR、灭草松、百菌清、溴氰菊酯、乐果、4-滴、七氯、六氯苯、林丹、马拉硫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五氯酚、莠去津、呋喃丹、毒死蜱、敌敌畏、草甘瞵;修订了四氯化碳;

4.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由15项增至20项,增加了耗氧量、氨氮、硫化物、钠、铝;修订了浑浊度;

5.放射性指标中修订了总α放射性。

表一

 

1)中国饮用水标准制定时间要比欧美标准晚了40多年,到2013年已经接近了欧盟饮用水标准。可是对于美国饮用水标准来说,差距还很大。

2)从1959年制定开始到2013年,已经过了54年可是却只修订了2次。欧盟、美国饮用水标准至少修订了10次以上。可见,中国饮用水标准很多数据指标已经过时。特别是到了21世纪,随着环境的影响和水质的变化,很多数据已经体现不出水质的好坏,更加不能检测出水质是否达标。所以,2013年6月国家环保局进行了《中国饮用水标准》的修订。

3)通过数据可以看出,《中国饮用水标准》没有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分类,实行了近半个多世纪,2013年国家环保局对中国农村和城市的饮用水水质监测发现,城市和农村的饮用水水质不达标率分辨为57.5%和42.5%。由于地方政府没有强制执行,导致半数中国人每天喝的饮用水都是不达标的饮用水,严重危害了中国人身体健康,导致现在很多小孩体制变差。

4)《中国饮用水标准》对于《美国饮用水标准》的主要差距在于忽视了有机物和无机物这两项重要指标。

5)有机物完全是C、H化合物,包括烃类、醇类、酚类、酯类、醛类等在内,通过五级过滤规格,使用超滤膜过滤精度达到0.0001微米。特别要说明的是,有些有机物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比如芳香烃,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苯化合物,有巨毒,且是高致癌物,还有大家熟悉的甲醛、甲醇等都会导致呼吸道疾病和双目失明,而且这些物质大多有异味。

6)无机物主要包括微量矿物质元素、重金属在内的离子化合物,也包括络化合物,比如大家常说高价铬、镍、鎘等,电池的主要成分就是这些。

新国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将于2012年7月1日强制执行,但目前饮用水水源污染严重,水处理工艺落后,国内自来水水质状况令人担忧。随着2012年7月1日新国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即将强制执行,公众对水质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新国标相对现在实行的1985版本相比,加强了对水质有机物、微生物和消毒副产物等方面的要求。指标数量高达106项,其中包括6项微生物指标,这与世界最严的水质标

-欧盟水质标准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