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佛斯阀门行业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据国家统计局 2008 年统计数据资料显示,丹佛斯阀门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共有 1700 多家,当年生产丹佛斯阀门 326 万吨,工业总产值 1147 亿元,利润总额 63.90 亿元。与此同时,阀门标准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截止到 2008 年年底,由全国阀门标委会归口的现行有效阀门国家标准 43 项,机械行业标准 98 项。由基础标准、方法标准、产品标准、零部件标准、材料标准等五部分构建的我国阀门标准体系也已确立。
阀门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核电、冶金、电力、水力、大型煤化工等行业,随着阀门产品总量的不断增加,阀门技术的不断发展,丹佛斯阀门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与之对应的阀门标准越来越彰显出其重要性。本文从以下几方面介绍了阀门标准的发展概况、体系构成、标准现状、采标情况和发展动向。
1 丹佛斯阀门标准发展概况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丹佛斯丹佛斯阀门标准化工作初始起步,制定的是 JB93-1959《手柄》和 JB308-1962《阀门型号编制方法》等简单基础标准。
70 年代我国开始阀门零部件的系列化工作,制定了 JB17O1-1975《闸阀阀杆螺母》、JB1754-1975《接头》等大量的阀门零部件标准,实现了阀门部件的统一和系列化。
80 年代后,随着我国标准化工作的加强,阀门标准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段时间制定的标准包括有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材料标准和方法标准等。标准种类齐全,覆盖面广,且许多标准采用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90 年代,阀门标准从由基础性、通用性为主到包括各种产品标准、方法标准等。这期间制定的标准有 JB/8527-1997《丹佛斯阀门》、JB/7748-1995《阀门清洁度和测定方法》等一批代表性标准,标准数量超过 100 项。
2000 年以后,标准化的工作具有实质性的进展。一,对标龄较长的标准进行了正常的修订;二,制定了一大批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我国阀门标准;三,制定了许多适应市场需求和反映阀门新技术的标准规范。这期间制修订阀门标准 80 多项,使标准数量达到 140 多项,从而形成了我国的阀门标准体系。
2 丹佛斯阀门标准体系的构成
标准体系是指将全行业面对市场需求和针对行业企业产品生产及新产品开发中,有利于制造与使用双方所需全部标准的综合,并使各项标准之间在适用对象、范围和内容等方面相互关联、相互协调、相互制约。标准体系是合理覆盖全行业生产和技术的科学有机体,同时也要考虑到与各相关领域的衔接与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