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美国能源部与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称建设部)签署了中美建筑节能备忘录,希望通过加强合作伙伴的关系,利用可再生能源发展更多高能效建筑。
这项合作备忘录的最终目的,是使所建设房屋的能源利用效率提高80%。在此合作备忘录之下,中美两国将通过交换专家和技术人员来进行高性能空调系统、照明、绝缘、供热、太阳能发热等方面的经验和技术交换。
根据该备忘录,美国政府将为中国建设部牵头的“生态城市计划”(eco-cities initiative)提供支持,以建立起设计上符合可持续发展、使用可再生能源并具备现代节能交通系统的复合型绿色城市。
目前,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建筑能耗在最终能源消耗中都占据相当高的比重。以美国为例,有75%的电力消耗,都与建筑有着直接或间接关系。鉴于中国每年新增的建筑,几乎占到了全球的一半,预计15年中,中国的建筑总量有望达到美国的水平;因此,如果中国不能切实提高建筑节能的话,将会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破坏。
7月16日下午,在与美国商务部部长骆家辉联合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表示,建造更多的高能效建筑,除了可以为中美两国创造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以及节约资金,还将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他透露,除了建筑节能,中美还将在清洁煤技术、碳捕获与储存(CCS)技术以及清洁能源汽车等领域,开展一系列的合作。
事实上,中美间的技术合作已有多年历史。早在1979年1月,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就与美国总统卡特签署了《中美科技协定》。
在该协定框架下,两国政府在过去的30年间,共签署了化石能、能效与可再生能源等一系列合作议定书,开展了大量合作以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危机、金融危机等全球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