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的真相就是——你躲在室内,还是躲不过雾霾。不管是怀疑还是崇拜,在不真正彻底搞清楚背后原理的情况下都是盲目的,本系列文章就是要解决这一问题。
雾霾围城 甲醛肆虐 仍是我们当下要面对的现实!
雾霾年年有,冬季最严重。
北京雾霾,上海雾霾。
每年的秋冬,大半个北方频遭雾霾天气,
而当北方迎来大风,重现蓝天的时候,雾霾又被吹到了南方,包括隔海峡相望的宝岛台湾也陷入了重度污染。
其实,何止是北京,大半个中国,只要是黑河-腾冲线以东的人口密集地带,初冬的空气都不好。
一波的蓝天来临,就意味着新一轮的雾霾在不远处虎视眈眈。仅仅靠大风来吹走雾霾、享受短暂的几天蓝天之后又进入下一个轮回。
整体环境的改善尚需相当的时日,我们就只能先来关注小环境自身,借助科技自我保护了。
乱象横生的空气净化器市场
有了环境问题,必然随之衍生新的商业机会。于是乎,雾霾竟催生出一个新兴的空气净化器产业。
但由于这是个新鲜事物,一些消费者一时间无法理性判断功效,又在历次雾霾天气下出于恐慌心态而草率购买。
同时,各大厂商都在争食这份“PM2.5蛋糕”,除了传统的白电企业,做加湿器的、做净水器的甚至做鼠标的企业都加入到了这个市场里来,更有很多知名的不知名的洋牌子、假洋牌子,打着高逼格+高价格的旗号,把一个铁皮壳子卖到了上万元。
与之相伴,各种各样的广告宣传在轰炸着消费者的眼球和大脑,忽悠消费者选购赚取高额利润的比比皆是。
可其中有多少是真的有多少是忽悠呢?另一些富有怀疑精神的消费者自然疑惑着不愿相信、不敢相信。
而从网络的吐槽帖子也可以看到,也有人更是对这并不直观的雾霾毫不在乎,很多家庭爆发了到底该不该买、该买多少钱的分歧争吵。
“我老公/老婆说空气净化器没有用/没有必要/纯属心理安慰,不让我买。”
我们究竟要不要购买空气净化器?
让相当一部分消费者不愿/不想购买空气净化器的原因,是来自商家的过度宣传和高额价格——凭什么一个风扇加一个滤网,就能卖三四千、甚至五六千?比大大的冰箱贵得多,甚至比变频空调还贵?
另一方面,也应当是源自一有雾霾就与之伴随的——“请尽量呆在室内”的专家建议。就像原来报纸上这样的天气预报建议,去室外戴上口罩,在室内呆着就好了。
既然如此,躲在家里不出门,呼吸不到外边的脏空气不就行了么?何必还要买这个东西多此一举呢?
不得不说,只要窗明几净,躲在温暖干净的室内,会令人产生一种安全的错觉。
但是错了,雾霾不是沙尘暴,微尘不是灰尘,它随着空气无孔不入。要了解这一点,我们就得从霾的构成和原理说起。
再讲一遍——雾霾对人体的危害
所谓通常意义上俗称的灰尘,又称为扬尘或降尘,属于粗颗粒物[10,100μm],肉眼可见,只要无风,一段时间后就能因重力自然沉降到地面。
被人体吸入的,大部分能够为呼吸系统粘膜所黏附,被阻留在鼻腔和口腔表面,并最终能为人体代谢排出,危害性反而没有直观感觉的那么大。
原先常用的污染指标PM10,属于中颗粒物[2.5,10μm],又称为飘尘或浮尘,可长期稳定地悬浮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
它能随吸入的空气穿透咽喉,进入下呼吸道,也被称之为可吸入颗粒物。
近年来我们身边增多的咳嗽、鼻炎乃至咽炎,这就是一个最主要的诱因。
而时下热议的pm2.5,属于细颗粒物[0.1,2.5μm],又称为云尘或烟尘,气溶胶可100%深入到细支气管深处,沉积到肺泡里。
这将造成类似香烟一般的危害——诱发肺癌。
实际上,香烟烟雾的大部分就是pm2.5,而空气净化器在中国通用的测试标准(GB/T 18801-2015),烟尘源就是指定用某一款著名的香烟,这个牌子叫——红,塔,山。(这种糟事儿,应该不是广告吧)
更通俗地说,吸了霾,危害就如同在吸二手烟,肺癌的概率在增大。
另外,逐渐开始为人重视的PM0.1,属于超细颗粒物[0,0.1μm],被认为还能进一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其所含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元素等比PM2.5更能深入人体,因此对健康构成更大的威胁。
既然都能穿透细支气管和肺泡,那即使门窗紧闭,室外的pm2.5也会随着污染的空气,通过各处缝隙扩散进入,导致室内的空气质量同步下降。
残酷的真相——你躲在室内还是躲不过雾霾
我们先来看看实际数据,雾霾天室内和室外空气到底差多少,空气净化器有没有必要买?
根据笔者对近几次重污染过程的实地测试,在不用空气净化器的情况下,室内的空气污染程度是室外的50%-70%左右。
在北京污染爆表超过500的时候,室内的pm2.5指数达到了280左右;而当室外污染指数300左右的时候,室内也保持在160左右。
请记住280这个数字。这意味,不知不觉之中,你所生活的室内也达到了严重污染的程度。
也请记住60%这个换算系数。
手头没有霾表的读者,可以用这个比例,乘以目前你所在城市公布的空气污染指数,估测一下目前室内的空气污染情况,感觉会如何?
另据《新京报》的报道,在商场、酒店等开放式空间,pm2.5数值更是与室外相差无几:
“随后,记者又来到大悦城附近的某大型健身会所,在器械场区,pm2.5的浓度约为260,跑步区的浓度则为240,10余位市民正在跑步机上快走或跑步,大汗淋漓,一名锻炼者看到记者的测量结果后表示十分吃惊。”
“以为室内锻炼的话空气会稍好一些,没想到污染还是这么严重。”张先生说。
这不是坑爹么!
不知不觉的危害,不知不觉的雾霾
当然,还是有很多人就是不相信,室内的霾污染也会这么严重。
因为,流入室内的PM10、pm2.5粒子与室外混杂了其他有机气态污染、伴生其他尘土(PM100)因而“各有风味”的霾雾不同,它无色无味,人体无法用嗅觉感受出来。
同时,小小的室内PM污染,又没法像外界霾粒那样,具备需要上百米的宏观尺度才能造成的能见度下降,达到雾的效果,视觉也不管用。
最后,从最根本的尺度上讲,头发的直径大约是70微米,是最大的pm2.5粒子的近30倍,是最大的PM10粒子的7倍。
也就是说,较大的霾粒子,也不过头发直径的1/30,其他的甚至更小,怎么能够用肉眼看得出来?
人们已经习惯了眼见为实,可尽管五官都看不见,凭人力无法分辨空气质量,危害却在实实在在地发生着。
通过大量的白血病特别是儿童白血病的案例,人们已经意识到了室内装修甲醛危害的严重性。
但甲醛具有刺激性,敏感的人能够因皮痒、流泪、呛鼻察觉,并且甲醛常与胶、油漆等散发TVOC(有机气态物)的装修材料伴生,人们体会到、意识到甲醛的污染比较容易。
那么,对那些看不见、摸不着、除非染上了鼻炎咽炎就感受不到的霾粒子,很多人呆在室内就无动于衷觉得世事安稳,不相信身边的空气也达到了污染甚至重度污染水平,这很自然。
所以,请花300块钱买个霾表
因此,抛去对商家宣传吹捧的累积反感,认为空气净化器“没有用/没有必要/纯属心理安慰”的心理也是很自然的。
那就是人们并不真正了解pm2.5,也并不具备超能力,用肉身就能了解空气净化器是否真的有效清理了室内霾粒。
为了彻底解除这个疑惑,建议大家都有必要买一个pm2.5指数实时检测仪,也就是俗称的“霾表”。
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认识到房间里的污染指数是多少,空气净化器又究竟取得了怎样的功效。
空气净化已成为当下生活的必须
知道了雾霾传播的原理,知道了室内空气质量不会比室外好多少。
在这个重度污染成为日常的环境中,我们一定要用各种手段全方位的来保护自己的肺部和呼吸道,否则,短期内会引发鼻炎咽炎等呼吸道疾病,长期则有诱发肺癌的危险。
空气净化器,是健康投资,必须要买。
当然,很多人并不愿意投资在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上,觉得还不如吃一顿好的来得实在。
其实,就像电磁电饭煲烹制极致口感的米饭,那只是高级的口腹之欲,对生活来说是锦上添花。制备洁净的空气,却是雪中送炭。
可以说,这是现代装修和现代家庭的必须电器。其重要性超过了冰箱电视,接近空调洗衣机。
在那些等风来的日子里,为自己的呼吸尽量争取一片洁净的空间。
从今天开始,最深入最全面认识空气净化的原理
我们从对“pm2.5”一无所知,到现在的概念深入人心,这是认知的第一步。
而要认识到,pm2.5不是灰尘,是无孔不入的细微粒子,不要再幻想雾霾天呆在室内就能逃避空气污染的魔爪。这是认知的第二步。
那么,去了解空气净化的具体细节原理,识破商家的各种宣传伎俩,做一个明明白白的消费者,这是认知的第三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