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采/图
1997年12月通过的《京都议定书》中,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
碳交易基本原理是,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在6种被要求减排的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为最大宗,所以这种交易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为计算单位,通称为“碳交易”,其交易市场称为碳市场。
美国ABI研究公司1月5日发布研究报告指出,碳捕集与封存(CCS)和碳排放交易市场之间的关联性正在增大,因为来自CCS设施而产生的碳排放信用将在碳交易所上市交易,这将为CCS项目开发者产生更多的收益。报告预计,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场到2014年将达到3950亿美元,将超过2008年交易数额1180亿美元的3倍多。
就在轰轰烈烈的哥本哈根会议成为过往的尘埃之际,呼唤了多年的中国碳交易市场或将在今年推出。记者获悉,作为此前制约中国碳交易市场因素之一的碳交易市场相关办法,目前已经到了国家发改委层面,消息灵通人士称,“很有可能今年启动。 ”
盼碳交易市场启动
“我们很需要国内的碳交易市场出台。”在广东,一位发电厂的负责人期盼了多年。
这也许是一个恶性循环:中国虽然是全球最大的碳卖家之一,但此前由于缺乏碳交易市场及体系,主要国际买家不得不到欧洲BlueNext市场及美国证券交易所上交易,使得中国对碳交易的价格完全没有话语权。而没有话语权的结果,也一再地延误着国内碳交易市场的出现。
但机构的脚步走得显然比法律快。2008年,三家环境权益交易机构———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和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成立,为最早的碳交易平台。2009年,山西吕梁节能减排项目交易中心以及武汉、杭州、昆明等交易所相继成立。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深圳国际能源与环境技术促进中心及香港RESET公司将联合发起成立亚洲排放权交易所,主要业务将包括国家环保部现有的排污许可权交易。此外,大连、贵州、河北、山西等交易所也在筹备之中。
可是,对于企业而言,这些平台是远远不够的,没有政府明确的法律法规政策,平台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甚至还被欧美国家诟病为中国碳交易不够透明的因素之一。业界一致的看法是,迫切需要建立碳交易市场,不仅有利于减少买卖双方寻找项目的搜寻成本和交易成本,还将增强中国在国际碳交易定价方面的话语权。[page]
熊猫标准更中国化
虽然还没有具体办法,但中国在哥本哈根已经非常高调地公布了碳排放交易要采取的标准———熊猫标准。
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熊焰解释,“熊猫标准”是一个自愿减排标准,但它将是中国在全球碳交易领域中争夺话语权、继而争夺定价权的开始。据介绍,“熊猫标准”的发起人除了北京环境交易所外,还有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和法国BlueNEXt交易所,参与该标准制定的有买方、卖方、中介、咨询开发公司等利益相关实体以及能源环保类非政府组织,广泛的代表性使这一标准更为公平、客观。“熊猫标准”将确立自愿减排量的检测标准和原则,并规定自愿减排流程、评定机构、规则限定等内容,从而完善中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该标准将借鉴美国杜克法则,大力推动农、林、牧、副、渔业的生态补偿类项目,促进市场向工业补偿农业、城市补偿农村、东部补偿西部、高排放者补偿低排放者的方向发展。
标准为王,可以看到的是,“熊猫标准”的推出将增强中国在碳排放市场上的话语权,也是中国在探索建立自己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上迈出的重要一步。正如熊焰所说的:“国际上有十几个自愿碳减排的标准,但是‘熊猫标准’更中国化,更简洁,更适合中国。”
借碳排放布局未来
虽然国内交易市场尚未正式成立,但企业自发的碳交易却越来越活跃。“主要来自煤炭、钢铁、有色金属和再生能源等行业的企业,正透过清洁发展机制,从发达国家引入先进技术,实现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的目的。”业内人士透露,“与此同时,企业还将减排所取得的排污权,出售给像富通银行这样的碳交易商,或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买家,从而获得利润。”
以目前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项目为例,2005年10月,中国最大的氟利昂制造公司山东省东岳化工集团与日本最大的钢铁公司新日铁和三菱商事合作,展开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业务。估计到2012年年底,日本两家公司将获得55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量,此项目涉及温室气体排放权的规模每年将达到1000万吨。
记者了解到,跨国公司已率先行动起来,纷纷通过各种方式降低自己的碳排放。例如,汇丰银行推出猪粪回收的新业务,谷歌投入替代能源开发;而让人侧目的是,沃尔玛已要求10万家供应商必须完成碳足迹验证,贴上不同颜色的碳标签。大大小小的供应商开始争先恐后地降低碳排放。以每家沃尔玛直接供应商至少有50家上、下游厂商计算,影响所及超过500万家工厂,其中大部分在中国。这意味着,中国大量原材料企业、制造商、物流商、零售商必须进行碳足迹验证,承担减排责任,否则将拿不到跨国公司的订单。[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