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和飞利浦公司在拉萨举行了向西藏农牧区捐赠10万只节能灯仪式,这也是有关部门计划年内在全区推广60万只节能灯的一部分。据专家推算,按每天使用3.5小时计算,60万只节能灯日可节电10万千瓦时,相当于弥补藏中地区四分之一的用电缺口。此项计划的实施,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区用电紧张的局面,而且对进一步推动我区淘汰高能耗照明产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加快综合保护环境步伐和提高全体公民的节能意识意义重大。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近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人心,我区认真落实节能减排各项措施,严格执行新上项目节能评估制度,在建立健全矿产业等相关行业生态环境恢复机制,完善能耗、水耗公报制度,着力抓好高耗能行业改造和建筑节能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我们也应当看到,我区单位GDP能耗增长速度,对跨越式发展战略构成较大压力,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对煤电油等重要资源的需求量明显增加,一些重要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大幅度上升。今后,随着我区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能源资源需求总量还会增加,经济发展面临的能源资源约束矛盾将长期存在。节约能源资源,大力促进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是缓解我区能源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我区能源资源和其他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如矿产品的粗加工、药材资源的原材料交易、农村生活燃料直接消耗木材资源等,粗放型的开采,导至其利用率和附加值极低,特别是农牧区资源消费,浪费率更大,与内地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为了改善农村能源消费结构,落实好生态补偿机制,提高能源利用率,促进节能减排,建设生态家园,实现农牧区的可持续发展,我区从2007年开始,实施了农村薪柴替代工程——农牧民家庭沼气建设项目。此项目的实施,不仅对保护环境产生了良好效果,而且大大改善了农牧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受到广大农牧民的欢迎。这次在全区推广60万只节能灯的举措,将会进一步提高我区的全民节能意识,大大提高能源利用率,就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为我区跨越式发展服务。
实践证明,只要全社会都重视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步伐就一定能够加快,“十一五”期间,按照国家要求我区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经过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