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灯越来越受欢迎。近两年,节能照明产业蓬勃发展,尤其是高效照明产品在降低能耗上有明显的效果。但废弃节能灯引发的汞污染问题值得关注。
记者了解到,全国各大城市目前都在推广使用节能灯,然而回收体系却未同步建立起来。回收企业不收,政府不管,废弃的节能灯只得和普通生活垃圾一起,被运到垃圾场填埋。而这些节能灯中的汞正在渗入地下、挥发到空气中,成为威胁市民健康的隐形杀手。
财政补贴推广但汞污染的问题考虑了吗?
1.5亿支节能灯中的汞含量,理论上可使全球将近1/10的淡水遭受污染
近年来,国家采取财政补贴的方式大力推广高效照明产品,早在2007年底,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就联合发布了《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从2008年开始,采用财政补贴方式力推高效节能灯。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6亿元推广节能灯1.2亿支,据国家发改委预计,补贴资金将拉动消费15亿元左右,可节电62亿千瓦时。计划全部实施后,全国一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90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29万吨。
就在节能灯推广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其汞污染问题也被提了出来。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专家刘虹分析说,1支节能灯灯管平均含有0.5毫克的汞,目前少数名牌产品可以做到0.25毫克左右,而1毫克的汞浸入地下就会使大约360吨水遭受污染。
这意味着,如果推广1.5亿支节能灯,就等于向全国各地输送出将近7500万毫克汞,理论上可污染270亿吨水资源,而全球便于取用的淡水只有3000亿吨。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环境健康学教授、《环境研究》杂志编辑Ellen-Silbergeld曾撰文指出,最终,任何灯泡,包括节能荧光灯泡都会破碎或烧坏,“这正是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地下水的一个巨大的汞污染源。此外,从填埋场释放出来的一部分汞会以甲基汞蒸气的形式进入大气,甲基汞比破碎的灯泡或燃煤电厂直接释放出来的无机汞更容易进入食物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副所长白雪涛告诉记者,汞在常温下呈液态,但汞的熔点很低,可以蒸发形成汞蒸气,而人体对汞蒸气的吸收可以达到80%以上,直接造成对神经的影响。同时,汞在微生物参与下形成的甲基汞具有亲脂性,能够向比较大的鱼类及哺乳类动物体内迁移,日本的水俣病实际上就是这种生物迁移造成的。
为何1000户只能回收二三十支废旧节能灯?
厂商、销售商、公众、回收者四方回收意识淡薄,废旧节能灯当成普通生活垃圾处理
北京2009年的“一元节能灯”推广活动与上一年相比增加了一项新的内容,即在每个社区的推广点都办理回收废旧节能灯的业务,在鼓励市民购买节能灯的同时,将自家的废旧灯泡送到推广点回收。
“一个1000户的社区能够回收二三十支旧节能灯就不错了。”在顺义区负责进社区推广“一元节能灯”的张先生说,回收工作受到了冷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居民并不知道废旧节能灯里的汞会污染环境,就像垃圾分类曾遭遇的问题一样,废旧节能灯的回收也成为一件尴尬事。
公众之所以没有养成一个科学处理废旧节能灯的习惯,首要原因是不知道废旧节能灯的危害。“大家都知道使用节能灯省电,但谁知道回收它有什么用?至于有什么危害,社区、物业都没宣传过,扔了好多年了,也没觉得什么。”东花市南里的杨女士表示。
此外,平时没有人回收废旧节能灯也是公众回收意识淡漠的一个原因。废品收购员王先生说,他5年来从来没有收购过节能灯,因为废品回收站从来没让收购节能灯。“没地方卖也就不值钱”,他补充了一句,“如果有地方能收、废节能灯灯泡能卖钱的话,我马上就能收购。”
除了废品收购人员以外,销售节能灯的商场超市也从来没有安排过回收业务。在北京的一家大型超市,销售人员说,商场并没有设定专门的节能灯回收部门和回收设施,目前也没有接到过客户在这方面的要求,更没有相关厂家联系回收报废的节能灯。
记者了解到,我国虽然在2001年颁布了《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但只是鼓励政府建立日光灯管回收处理机构,未对节能灯回收处理做任何规定,目前国内废旧节能灯的处理方式主要是与生活垃圾混合填埋。
回收率不足1%怎么办?
虽然已经有部分地区和企业着手废旧节能灯回收处理工作,但全社会的行动还需国家从政策、法规层面进行约束和引导
有业内专家指出,每年废旧灯管回收率不足1%。而这一数字基本可以代表整个中国的节能灯回收现状。
今年两会期间,北京市政协委员、民进北京市委副主委李焕喜将一份名为《关于尽快建立废弃节能灯管回收处理体系的建议》的提案提交给有关部门。提案指出,目前在节能灯的使用回收过程中尚存在一些漏洞有待填补,呼吁政府部门尽快完善回收机制,并引导消费者合理使用、放置节能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据了解,由于技术限制,加之竞争激烈,无汞节能灯技术至今在我国未能普及,几乎所有国内节能灯企业都只生产含汞节能灯。中国照明电器协会会长陈燕生指出,虽然已有企业开始引入设备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汞废品,但全社会回收处理节能灯还任重道远。因此,政府在大力推广节能灯应用的同时,废弃节能灯的回收处理体系建设一定要跟上,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公众了解节能灯对环境的危害,自觉投入节能灯的规范回收处理行动中。如在超市和商场设立废弃节能灯回收点、每个城市建立废弃节能灯回收处理中心、由专门部门负责对回收和处理各个环节进行监控等。
据了解,福建省厦门市目前正在筹备建立国内首座节能灯回收处理中心,拟规定“今后只有建立节能灯回收系统的生产企业才允许在厦门投产,只有建立节能灯回收系统的品牌才能进入市场销售”。此外,一些企业如浙江阳光集团,对节能灯回收设备进行改良探索,以便能更有效地回收废弃节能灯中的汞、荧光粉和碎玻璃;还有的企业加大了对无汞节能灯的研发力度;一些大型节能灯生产企业如雪莱特,开始推广废旧节能灯回收,并出资进行专业处理。
虽然如此,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废弃节能灯回收方面的规定。专家建议,解决废弃节能灯污染问题,首要的就是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在鼓励生产和使用高效节能灯具的同时,分别明确生产者、销售商和使用者的回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