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日,孙发政研究员主持论坛开幕式。(黄成燕 摄)
南国金秋,万物竞秀。11月1日,由广东省生态学会多个专业委员会与广州市生态学学会联合主办的“2025年北回归线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论坛”在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锦一村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面向‘十五五’,助推北回归线地区新生态、新产业、新农村建设”为主题,探讨北回归线地区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
广东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水土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孙发政研究员主持论坛开幕式,广东省生态学会理事长、北回归线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段舜山教授致辞祝贺!
中国北回归线拥有独特的“神奇绿洲带”,是世界农耕文明重要发祥地。广州作为北回归线上人口和经济规模最大的城市,在区域发展中具有标杆作用。论坛立足这一地理与资源优势,搭建高水平接地气的学术交流平台,围绕农文旅生态资源整合、生态农业经济带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AI技术赋能农业等议题展开研讨交流,为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注入智力支撑。
2025年11月1日,水土生态理论创始人孙发政在论坛上作主题报告。(李建基 摄)
11月1日上午,参会代表们首先进行生态考察,先后走访了从化区罗洞工匠小镇与江埔街锦一村,实地调研当地生态保护、生态建设及产业发展实践成果。罗洞工匠小镇作品琳琅满目、游人如织,锦一村稻谷飘香、鲜花盛开,展现了从化区新农村建设的新面貌。
下午,论坛在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锦一村村委会会议室召开,8位专家学者及行业代表结合自身研究领域与实践经验,作了主题报告与专题交流,内容涵盖生态产业战略规划、水土生态国际经验借鉴、科研科普融合、AI技术赋能、文物活化实践、乡村治理创新等多个维度。
论坛还汇编《论文集》,为北回归线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提供参考,也是对“广州北回归线标志”在从化建成40周年的纪念。
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晚秋的田园风光。(陆玲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