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废弃节能灯处理有门道 分类处理回收是正确做法

点击:1516 时间:2010年1月27日 来源:

    三水区西南街道的何先生家中一角堆放了四五只坏了的节能灯。因为深知节能灯中汞的危害,他没有像大多数市民一样将这些垃圾直接丢弃。“没有专门处理的机构,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何先生也希望记者能向社会呼吁这一问题。   


    市民多不知“汞污染”   


    但并非每个市民都像何先生一样清楚废旧节能灯的隐患。昨日本报记者在我市五区超市售卖节能灯的柜台采访买灯市民,大多市民对潜在的“汞污染”一无所知。在顺德区大良东康路,当被问及是否知道节能灯有“汞污染”可能时,不少正在购买灯具的市民,均摇头表示不知,即使部分市民反映从媒体报道中知道一些,但坏掉的节能灯还是会被当作普通垃圾,随手丢弃。   


    去年以来,我市共推广节能灯约260万只。其中,禅城区约63万只,南海区约69万只,顺德区约80万只,高明区约20万只,三水区约33万只。推广目的是节能降耗,按照市经贸部门公布的数据推算,相比白炽灯,这两百多万节能灯预计每年可节电5700多万千瓦时,折合25790多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7.63万吨,二氧化硫约900吨,节省电费3300多万元。   


    对此,何先生表示,节能降耗必须支持,但政府在推广节能灯的同时,应该大力宣传解释废弃节能灯的“汞污染”隐患,并主导完善相应回收体系。但记者采访我市五区环保、经贸部门后发现,目前五区均没有建立相关处理机制。一些部门表示:“没有收到上级通知,难以操作!”   


    商家、回收站从不回收   


    而进一步的采访发现,无论是废品回收站还是销售节能灯的超市、生产厂商,目前为止,我市还没有任何地方或机构提供废旧节能灯的免费回收。   


    “节能灯有什么价值?肯定无法专门回收。”禅城区一家垃圾回收站负责人说,“从来没听说有回收站收节能灯,因为没有人要。”顺德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公用事业科相关负责人坦言,由于处理废旧节能灯要求较高的技术,省内的处理企业并不多,回收企业即使接收了这些节能灯亦只能堆放,无法处理。  
 

    在各区商场和照明灯具专卖店,记者也没有发现有商家对节能灯进行回收。禅城区华艺装饰市场一家灯具专卖店负责人说,自己代理3个国内外品牌的节能灯已有10多年,从来没有企业称节能灯需要回收。“应该不会造成这么严重的污染后果吧”,该负责人表示知道节能灯必须添加水银,但从来没听说有哪个地方被节能灯污染过。 [page]
  

    成本高企业回收不划算   


    与推广时的“受宠”相比,废弃的节能灯似乎是无人肯管的“弃儿”,即使是节能灯生产企业。中标去年我市节能灯推广计划的佛山照明与华艺照明,均表示没有办法推行回收废弃节能灯计划。佛山照明公司设备部经理王先生透露,公司曾花费1000多万元购买机器,从生产时产生的废节能灯中提取汞,但回收所得还不够机器的养护成本。  
 

    正因为企业回收废旧节能灯并没有盈利,也就不可能给废品回收站或超市任何费用,这也就导致了几乎没有回收场所愿意免费进行回收活动。不过,也有大型节能灯生产企业自发回收节能灯。刚刚签约成为亚运会灯光照明产品供应商的“雷士照明”就是其中一家,其总裁吴长江曾表示:“不管是否是雷士的产品都纳入我们的回收体系,这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但这“只赔不赚”的事情单靠一两个企业的微薄之力,对改变节能灯二次污染现象只是杯水车薪。  
 

    专家建议:   


    兼顾生产与回收环节  
 


    刘虹(国家发改委能源所专家):在当前国家和大多数地方均没有明确回收规定与计划的背景下,废旧节能灯只能作为普通生活垃圾处理,而在处理过程中,就可能污染环境。要解决好废旧节能灯汞污染问题,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当从生产与回收两个环节入手。一方面,国家应当制定更为严格的节能灯标准,尽量限制汞含量,从源头减少“汞污染”;另一方面,考虑到节能灯的回收成本偏高,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当给予制定统一计划和规定,给予回收企业一定补贴。  
 

    分类处理回收节能灯  


    雷恒毅(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环境工程研究所所长):目前针对废弃节能灯确实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回收系统,随着节能灯的推广使用,水土环境面临汞污染的隐患。但由于处理汞的成本偏高,因此汞污染隐患在广东乃至全国都是常见的问题。由于汞处理成本偏高,而要消除这种隐患或者完善相关回收系统,需要政府在如何节能灯方面出台明确的政策,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政府可以考虑通过在节能灯等含有汞的产品在源头上征收环保税,以此来补贴对含汞产品加以回收处理的相关机构,建立此类污染物处理的良性机制。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