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中国建筑节能目标或仍将沿袭“十一五”计划。
2006年,为了实现扭转粗放经济发展模式,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首次提出了单位GDP能耗五年中累计降低20%的约束性指标。2008年,我国单位GDP能耗降低了12.45%。
“由于‘十一五’与‘十二五’相差仅有5年时间,因此,‘十一五’确定的建筑节能减排目标或将成为‘十二五’期间目标。 所以,不需要再进行过大的调整。”正在从事有关“十二五”节能总目标和行业节能目标测算的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杨富强表示。
此外,“十二五”期间,国家发改委计划让主管部委和行业协会参与进来,加强节能减排的落实,房地产和建筑领域的节能或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称“住建部”)负责。
为此,在“十二五”期间,住建部将会强化公共建筑的节能标准,并且直辖市的建筑节能标准将提升至65%;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节能工作的决定,住建部定了“十一五”建筑节能目标,到“十一五”末期将实现节约1.1亿吨标准煤。
能耗“第一大户”
杨富强表示,“十一五”以来到2009年底,全国单位GDP能耗有望降低18%,“十一五”期间降低20%的任务是有望完成的。按照这样的节能减排目标推进,中国有能力在2020年完成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减少45%的目标。
据悉,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国家发改委已经对“十二五”期间各个行业进行了节能减排目标分解,除交通行业没有确定外,工业与建筑的节能目标已初步确立。
在建筑节能领域,建筑节能的整体目标是“要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发展新兴建筑材料,提高建筑质量,延长使用年限,加快供给体制改革,推行区域热电联产”。
目前,建筑能耗约占我国社会总能耗的28%。据住建部测算,2030年左右,我国建筑能耗将占总能耗的30%~40%,达到欧美目前的比例,超过工业成为全社会第一能耗大户。
为此,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林波荣还提出,“十二五”期间,中国建筑节能规划的方向和内容应该关注城市规划尺度的能源规划问题,包括进一步在北方地区推广热电联产集中采暖技术,重视长江流域住宅的采暖、空调和生活热水节能关键技术,推进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定额管理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低成本技术,推广不同气候带条件下不同类型办公建筑(包括新建和既有)的低成本建筑节能技术的规模应用等。
还有专家提出,建筑节能也应关注加快低成本绿色建筑技术体系的规模应用,以及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建筑领域的规模应用等问题,因为这些类型的建筑是“十二五”期间建筑能耗增长的重点。 [page]
加强监管
为了完成相关的节能目标,在“十二五”时期,国家将严格实施节能减排考核,“在整个规划的实施过程当中,要把这些指标分解到各个地区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实行严格的统计、监测、考核制度和目标责任制。”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透露。
“因此,在提倡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关注的方向已经发生了转移,正从关注工业能耗向交通与建筑能耗转移,目标是尽可能地降低需求端的能耗,并重点监管。”杨富强建议,住建部要主抓建筑节能标准及执行情况。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很多城市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只有20%~30%,与建筑节能50%的目标相差甚远。“甚至有的城市的新建建筑节能工作还没有开展起来,相关的建筑节能标准、配套政策及检查、监管体系至今仍比较薄弱。城市中主管建筑节能监管的人也就几个。”
“如果引进第三方的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将有利于建筑节能监管,促进建筑节能的发展。”杨富强表示,以美国西雅图为例,其监管建筑节能的有上千人。
杨富强也指出,政府的建筑节能监管要到位,“如果一个建筑已经建成,相关的节能检查会无法切实有效地掌握其是否是按照节能设计的标准建设,除非通过相关的检测仪器获得相关的节能数据后才能辨别其是否是节能建筑。”
另悉,在2009年度建筑节能检查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社会各利益方就“十一五”期间建筑节能的发展进行了总结性讨论,“加强监管体系会成为一个发展方向。因为,施工阶段仍有很多项目没有按照节能设计标准开发。”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