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苏州杭州节能也比“高”

点击:1231 时间:2010年2月24日 来源: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位于苏州古城东侧的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近年来,在加快开发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建筑节能降耗和生态环境保护,结合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通过加强政策引导、绿色宣传和示范项目带动,在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效。
 

  你争我抢绿色建筑奖 


  园区管委会高度重视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发展,在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出台前,已在借鉴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LEED绿色建筑评分系统标准和新加坡绿色建筑标准的基础上,针对园区的具体情况,研究制定园区关于绿色建筑的推动计划,并在2006年6月31日颁布了《苏州工业园区绿色建筑评奖办法》。办法从建筑环境、建筑节能与资源节约、建筑材料选用、创新等四个方面以61个指标设定评分标准。 


  在2006年底的苏州工业园区绿色建筑评选活动中,缤特力通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等项目获得4个金奖、银奖绿色建筑奖项。其中金奖获得者缤特力通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在建厂时即按照美国LEED绿色节能的设计要求,通过使用节能材料、增加自然采光、系统运行自动化、雨水收集和热回收等措施,达到节能、节水的目的,该项目获美国LEED认证金奖。 


  园区绿色建筑的评奖活动,吸引了众多外商投资企业和房地产商踊跃参与,对园区绿色建筑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和积极推动作用。建筑节能指标与土地拍卖挂钩我国开展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时间相对较晚,许多政策法规尚不健全,而且缺乏针对绿色建筑的政策倾斜,同时由于绿色建筑的初期投资较大,短期经济效益不明显。因而大部分企业在建筑节能的投入上积极性并不高。这在客观上制约了绿色建筑的发展。为此,苏州工业园区尝试将建筑节能指标与土地拍卖挂钩,通过明确的政策导向,大力引导、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2007年4月,园区管理委员会把园区一块住宅用地带条件拍卖,该地块挂牌文件明确要求该项目必须按建设部二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必须获得建设部认定的“科技示范工程”或“节能示范工程”;同时要求小区主要能源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外围护结构耗冷、耗热量节能率须大于65%。最后该地块由南京朗诗股份有限公司竞得,该项目分为南北两区,总建筑面积18.04万平方米,计划于2010年12月全部交付使用。目前该项目设计阶段的二星级标准已初步通过评审。 


  政府项目带头典型引路 


  苏州工业园区在发展绿色建筑的策略上,充分发挥了政府项目带头、典型引路作用。 


  2007年,绿色节能建筑“1680工程”计划启动,该计划包括一项发展基金、六大扶持政策、八大节能技术和十大亮点工程。十大亮点工程中,园区档案管理中心大楼、综保大厦目标是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青少年活动中心目标是一星级。  [page]


  园区还着力将中新科技城打造成为一个生态示范区,并聘请清华大学建筑研究院作了整体的生态规划,规划对科技城各个区域的生态节能指标都提出了详细要求。 


  通过政府项目创建绿色建筑的积极引导,目前园区已初步形成了一个从政府项目到房产发展商、工厂企业主等各种性质的投资商创建绿色建筑的良好局面。 


  加强节能标准执行监管力度 


  首先,加强事先把关,严格施工图设计审查。园区管委会要求一站式服务窗口受理施工图审查时,业主需提供设计单位填写的建筑节能报审表,内容包括:建筑物体形系数控制、墙体保温、窗墙面积比、窗的形式、遮阳等。园区审图中心严格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江苏省民用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相关条款要求进行审图,对不满足节能要求的施工图坚决不予发放合格证,保证园区内的建筑满足节能要求。
 

  其次,加强工程监管,严格执行节能工程施工程序。突出质量监督、竣工验收备案等关键环节对建筑节能的控制把关作用。 

  最后,加强节能检查。园区每年都要组织建筑节能的专项检查,突出检查节能措施施工情况和监理程序控制情况,对不符合要求的坚决要求整改。 


  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理念在园区被越来越多的建设单位所接受。在总结经验和学习新加坡做法的基础上,园区将积极探索下一步建筑节能的推广和发展,逐步建立健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法规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监管体系和服务体系,力争建筑节能每年提高2%%、绿色建筑面积每年比上年增加10%%;还将参考新加坡标准,对照国家标准,结合苏州工业园区实际情况,重新修订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完善苏州工业园区绿色建筑评审标准;继续发挥政府项目创建绿色建筑带头作用,以中新生态科技城为载体,推动生态科技城绿色建筑的全面建设;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和奖励机制,鼓励发展绿色节能建筑,加强技术引进、合作、培训,培育绿色建筑中介服务机构,为建筑能源改造提供可靠保证,为能源管理走专业化的道路提供有力支撑,把苏州工业园区打造成现代化的节能“新天堂”。[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