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正在中国如火如荼地开展,已经有很多人先行一步深挖其中的商机。对中国这样的发展大国来说,搞低碳经济是很大的挑战,压力会很大。我们还将面临很多新的问题。例如,有碳市场等很多新机制出现,这些机制未来应该怎么发展?在近日召开的搜狐“2010·中国新视角高峰论坛”上,北京环境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指出,低碳经济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中国的巨大机会。
低碳经济类似十年前的互联网
问:很多专家都认为,伴随这次金融危机而来的还有气候危机、环境危机,而走出这场危机要靠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是低碳经济。您怎么看待低碳经济的前景?您觉得它是否能像过去的互联网经济一样带领人们走入新经济腾飞期?
梅德文:我对低碳经济非常看好。有句笑话这样说,金融危机要钱,生态危机要命。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英国人最先提出来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说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既要发展经济,又必须应对气候变化。
我们认为,低碳经济是中国的巨大机会。低碳经济的内在要求有三:
第一高技术。对高水平技术的质量和数量要求很高;第二高制度。对于一个经济体的制度环境要求比较高;第三高觉悟。对于消费者或者是社会公民要求有更高的社会觉悟,简约的低碳生活方式。这样的三高,包括高技术、高制度、高觉悟,对于我们中国喊了十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符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节能减排也是低碳经济,符合科学发展观。
低碳经济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对世界来说也是巨大的机会。虽然哥本哈根会议没有签署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但发出一个共同声音,全世界团结一致减排。此外,低碳经济还有一个特点,即可量化,数字化经济,可以实现MRV,可测量、可报告,可检测,实现透明化和信息化。某种程度上,从技术上讲,现在的低碳经济类似十年前的互联网。从制度上讲,哥本哈根会议类似于十年前的入世谈判,肯定是一个巨大机会。
低碳经济也会经历跌宕起伏
问:您把低碳经济比喻成十年前的互联网,互联网给全世界带来非常大的变化,互联网也曾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非理性的泡沫膨胀,经历了泡沫破灭。低碳经济如何避免出现泡沫?
梅德文:如果这个经济是真正的经济,不是泡沫的话,当然也会经历跌宕起伏,这很正常。
比如2000年网络泡沫破裂,纳斯达克崩盘了,到了WEB2.0之后,互联网开始复苏。低碳经济肯定是也会像其他经济形态发展一样,可能也会经历这种跌宕起伏,甚至说从W形、U形、L形或V形,可能会有某种形状。
我们觉得低碳经济具有巨大的技术升级功能和自主创新功能,但它可能也有一个波澜起伏的发展周期。因为其本身具备技术升级性,改革创新推进性等等,我们觉得是相当光明的。
低碳经济不是“阴谋论”
问:您认为低碳经济是中国的巨大机会,能否从战略层面进一步阐释我们应当怎样发展自己的低碳经济?
梅德文:第一,我们认为低碳经济是一个大机会。第二,需要一个大机制。第三,也需要一些新机构。也就是所谓机会、机制与机构。
第一,机会。为什么说是机会呢?我们从2049年看2010年,如果往更远的历史看,中国一直在探索富强的道路,中国的很多次改革、很多次进步都是开放的进步;中国的很多改革、很多发展、很多进步都是开放的结果。对于任何一件事情应该辩证地看,因为很多人讲低碳是个阴谋论,我认为这个事情应该深刻、系统地理解。[page]
我们觉得低碳经济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三高”:一、高技术;二、高制度。低碳经济对于制度环境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要求有更加市场化的经济体制、经济机制、经济智慧;三、高觉悟。要求每一位社会公民有简约的生活方式,因为很多媒体报道咱们国人在国际上的形象不是太好,他们说在国外怎么区别中国人还是日本人呢?老外有个办法,看嗓门、看音量,只要嗓门大、音量高基本上就是中国人。
工业革命的历程:第一次工业革命,拿破仑说中国睡着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我们正在挨打;第三次工业革命,我们是自己打自己,文化大革命;现在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鸦片战争到现在是170周年,这个时机会促进我们的和谐社会建设,往大了讲,能够实现我们的民族复兴。
第二,机制。中国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碳项目供给国家。中国目前作为世界上最大的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供给国。中国的减排成本比较低,不管未来怎样,中国作为减排成本比较低的国家,未来仍然是碳资源供给的国家。市场经济是配置社会资源最佳的手段,所以我们认为中国应该选择市场机制、市场体制去发展低碳经济。
第三,机构。如何来通过市场机制来发展低碳经济?我们和天津排放交易所一道做了三件事。节能减排有三个问题:1.如何确保减排是货真价实的?我们开发了几个标准,其一就是熊猫标准,确保减排是真实有效的。2.谁来买?我们推出了中国碳排放联盟,把像海航这样的企业拉进我们的联盟,让他们率先做减排,所以我们推出了一个买方市场联盟。3.怎么定价。我们推出了国际碳项目交易平台。所以我们非常希望跟各位专家、企业合作。
中国离碳金融市场还很遥远
问:您认为,中国的减排成本比较低。现在很多国家搞碳交易排放权,有人觉得比CDOS(债务抵押凭证)更复杂,您怎么看?
梅德文:那是导致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衍生品之一,那个太复杂,是与房地产与金融产品结合的产物。但目前碳交易市场并没有和房地产结合在一起。
碳市场,其实道理很简单,起因是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环境问题。气候问题的外部性很大,如何解决外部性?有一个著名的分析,科斯定理,就是要首先明晰产权。在一定的环境容量下,市场交易机制有助于将各个企业的排放权明晰,超排就购买指标,少排就出售指标。第二是要想方设法降低排污权的交易成本,低碳经济能促进制度创新变革的重要原因,就是通过碳市场机制,降低交易成本,在较高的制度环境下实现资源配置最大化。
通过碳市场机制,首先明晰产权,这是碳交易市场发展的必要条件,其次降低交易成本,这是碳交易市场的充分条件,最后有了清晰排放权,同时交易成本较低就可以解决负外部性,解决公共问题,实现资源优化,实现最佳资源配置,这是碳交易市场基本原理,通过市场机制解决外部性。
我们觉得跟美国次贷危机这些金融衍生品相比,碳交易远远没有复杂到那个程度,中国离碳金融市场非常遥远,中国只是碳项目市场,我们正在建设碳商品市场,现在还相差很远。但未来中国随着低碳产业发展和中国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化,可能会产生自己的碳金融市场和碳金融衍生产品。
“碳中和联盟”启动
问:在低碳经济方面,北京环境交易所正在推进什么项目?
梅德文:作为碳交易,对中国来说,有三个基本问题,第一如何确保碳减排额的真实性和高质量。第二谁来买。第三如何定价。这是中国碳市场面临的三个重要问题。
对于北京环境交易所来说,我们正在做三件事,首先,开发中国第一个自愿减排标准,面向农林减排;因为农林减排有较大的正外面性,不但能够促进生态好转,环境优化,生态补偿;还能够极大地促进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农村环境好转,农业升级,我们可以做到绿色扶贫,生态扶贫。
第二,我们推出中国“碳中和联盟”,把有实力有责任感的企业团结起来,由他们来购买这些具备较大正外部性的农林减排项目,通过购买这些项目树立自己的企业社会形象,提高企业的品牌美誉度,同时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三,我们将开发一个指数,和美国著名公司开发一个指数;同时与澳大利亚FEX交易所,韩国交易所等共建国际碳项目交易平台。我们做三件事,标准、联盟、指数,我们认为可以极大地促进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