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风车转动“绿电”来——玉门风力发电场见闻

点击:1718 时间:2010年3月17日 来源:甘肃日报

  出玉门市沿312国道向东20公里,一座座白色的巨型风车映入人们的眼帘。上百台风机在劲风的吹动下,缓缓转动,形成一道独特风景。这就是我省建设的第一座风力发电场——甘肃洁源风力发电场。


  3月12日,记者驱车来到洁源风电场,驻足高速公路专门设立的观光点观看,颇有沙场点兵的感觉。蓝天下,白雪上,200余台巨大白色风车绵延不绝10多公里,排列整齐,蔚为壮观。


  在洁源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玉门风电场维护部副主任李学文的带领下,记者来到1997年安装的4台风机前。李学文告诉记者,这4台机组是1997年5月由甘肃洁源风电有限公司从丹麦引进的单机容量为300千瓦的风电机组,到目前已正常运转13年,全部完好无损。


  正是这4台风机的实验成功,不仅拉开了洁源在玉门建设风电场的大幕,也使国家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最终落户酒泉,让酒泉开了国家大规模建设风力发电场的先河,印证着我省风电发展的前景和方向。


  李学文介绍说,从这4台机组起,甘肃洁源风电有限责任公司在玉门风电场的建设风起云涌:2001年3月,建成了装机容量7200千瓦的一期工程,安装600千瓦风机12台;2003年12月,建成装机容量1.32万千瓦的二、三期技改工程,安装风机22台;2004年11月,建成装机容量3.06万千瓦的重点技改工程,安装风机36台;2006年12月,建成装机容量1.19万千瓦的第二期工程和装机容量4.59万千瓦的第三期工程,共安装风机68台……


  李学文自豪地说,截至去年底,甘肃洁源风电有限责任公司在风电场项目建设的总投资达到18.22亿元人民币,在玉门安装风机233台,总装机容量达到31万千瓦,累计发电量9.8亿千瓦时,累计上网电量9.6亿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5.19亿元人民币。


  记者了解到,绵延10多公里、装机容量已达31万千瓦的风电场,管理起来却不需要很多员工。规模如此大的洁源风电场目前管理人员只有20多名。李学文道出了其中的“奥妙”,风机日常并不需要“照顾”,只需定期检查,定期维护,足以保证它的正常使用寿命。目前,洁源风电场运行的风机大多都在5年以上,经过了低温、高温、风沙等特殊气候及环境条件的考验。


  玉门市市长雒兴明介绍说,玉门有发展风力发电极好的自然条件,南依祁连山脉,北邻马鬃山,两山夹一谷的地形成为东西风的天然通道,被称为“世界风口”。全市风能理论蕴藏量3000万千瓦,可开发利用2000万千瓦以上。10米高度风功率密度均在每平方米250—310瓦以上,年平均风速在每秒5.7米以上,年有效风速达6300小时以上,年满负荷发电小时数达2300小时,无破坏性风速,对风能利用极为有利,适宜建设大型并网型风力发电场。


  “玉门市风能资源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雒兴明说,一是气候条件好,有利于风力发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二是风电场面积大,建设条件好,目前全市规划的风电场都位于戈壁荒滩上,地势平坦开阔,可利用面积大,不占耕地,土地成本低,适合风电场连片开发建设;三是交通运输便利,有利于风电设备运输,全市规划的各风电场均分布于兰新铁路、敦煌铁路和国道312线两侧;四是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好,构造基本稳定,有利于降低风电场建设成本。[page]


  正是这些优越的条件,让玉门的决策者把风电产业作为石油资源枯竭后,重铸玉门辉煌的接续产业,聚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来做大做强。


  为加快风电产业发展,玉门市按照甘肃省委、省政府“建设河西风电走廊,打造西部陆上三峡”的战略部署,抢抓机遇,作出了加快推进新能源和石化产业两大基地建设的具体部署,出台了《加快推进玉门风电项目建设的意见》,全力推进新能源基地建设。


  2009年8月8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和省委、省政府在玉门市昌马风电场举行了国家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工程的开工仪式。国家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工程在玉门的开工,为玉门加快风电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玉门市委、市政府把风电项目建设作为最重要、最紧迫、最核心的任务来抓,广大建设者战酷暑、斗严寒,发扬“铁人”精神,日夜奋战在风电场建设工地上,到年底全市装机容量突破了百万大关,达到108万千瓦。


  风车转动“绿电”来。截至去年底,玉门市累计完成风电装机108.6万千瓦,其中并网发电51万千瓦,成为名副其实的百万千瓦风电基地,被中国新能源产业经济发展促进会评为“2009中国新能源百强县”,名列第二。10多年来,玉门各风电场累计发电量12.7亿千瓦时,累计上网电量12.48亿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6.6亿元人民币。按照火电标准煤耗每千瓦时电耗标准煤350克计,累计节约标准煤约65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5780吨,二氧化氮排放量6350吨,一氧化碳排放量154吨,二氧化碳排放量165万吨,减少废渣27万吨,节水640万吨,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玉门风电基地的建设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高度关注。2007年9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曾培炎一行视察了酒泉风电开发情况,对酒泉的风能资源和发展前景给予高度评价。2009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来到玉门洁源风电场实地考察时指出:“要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毫不动摇地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作为国家批准建设的国内第一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之一,玉门如今已成为风电投资的热点,全国各大知名发电企业纷纷抢滩玉门投资开发风电项目。华能、大唐、国电、中电投、华电等五大发电企业以及中海油、甘肃中电、中节能、国投华靖等国内知名发电企业已在玉门安营扎寨,投入到风电场建设中。


  如今,玉门市风电场建设如火如荼。大唐玉门昌马风电公司、中节能甘肃港建公司、甘肃华电、甘肃洁源、华能甘肃、中海油、甘肃中电等七家项目建设单位,在今年春节还未过完时,就齐聚玉门昌马风电场,投入到玉门市新一轮的百万风电基地建设中。


  记者看到,在中节能甘肃港建公司昌马第三风电场建设工地上,彩旗猎猎,机声隆隆,一派繁忙的建设场景。公司总经理赵冬生告诉记者:“在去年建成20万千瓦风电场的基础上,公司今年再完成20万千瓦的风电场建设任务。目前,公司对工程进度、设备供应、投资计划已作了全面调整,力争在6月30日之前完工,为下一步启动20万千瓦的3兆瓦风电试验场和5兆瓦风光互补发电场做好准备,为全国各地输送源源不断的‘绿色电力’。”


  大风玉门过,“绿电”滚滚来。雒兴明告诉记者,今年玉门市制定了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新规划:到2015年,玉门市新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其中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以上,水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50万千瓦以上,太阳能总装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以上,火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0万千瓦以上。


  玉门“绿电”,风光无限。     记者 张革文[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