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环境污染从城市到农村 环境治理已经刻不容缓

点击:1656 时间:2010年3月31日 来源:华媒网

  钱包鼓了,却喝不上干净的水,呼吸不到新鲜空气,这样的发展老百姓不欢迎。人定胜天、大干快上的观念已经成为过去时,如何做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是发展必须考虑的因素。大干快上式的发展,虽然能在短期内给群众带来实惠,但资源环境的代价太大,长期来看得不偿失。


  建筑垃圾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现代化建设任重道远,生态环境保护任务十分艰巨。转变发展方式,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让群众享有碧水蓝天,成为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一个焦点。


  ■【城市】


  问题之一北京市垃圾填埋场4年后告罄


  90%的垃圾进了填埋场,垃圾填埋一年要用掉500亩土地,按照目前每天处理能力缺口8000吨计算,4年后北京垃圾填埋场将会“寿终正寝”……本次政协会议上,垃圾处理问题引起了市政协委员们的热议。


  民建北京市委2009年就垃圾问题进行了系列调研。北京市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常务副主委任学良表示,目前北京垃圾处理主要有3种方式:填埋、焚烧和堆肥,其中填埋比例高达90%。而有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市垃圾总处理能力的缺口每天高达8000吨,现有垃圾填埋场的可用寿命不超过4年。


  北京市公布的计划是2015年前建成9座大型垃圾焚烧厂,以焚烧替代填埋来解决目前垃圾占有土地和“垃圾围城”的困境,然而这一工作从选址到建设都存在重重困难。


  对于垃圾处理机构无法正常扩建的原因,任学良表示,其中很大的问题在于北京垃圾管理机构缺乏对垃圾中水量、氯量、重金属量、危险垃圾量以及对排放出来的烟气成分和量值的信息公开,使公众对垃圾处理的“公益企业”不信任,从而导致了一些扩建项目无法正常运行。 


  【新解】应引入民营经济从事垃圾产业


  任学良表示,民建北京市委建议,北京城市垃圾的处理在遵循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原则基础上,还要加强垃圾资源化、产业化的建设,加大环卫行业的产业化,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垃圾资源化的建设,实行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特许经营管理和市场准入制度,加强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责任。北京市还应该加快垃圾分类回收体系的建设,应该定位在未来的5到10年实现50%的生活垃圾和70%的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三替城市管理集团公司董事长李少华现在正在做把垃圾变成燃料的试验,他就垃圾焚烧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用他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多年从事垃圾消纳研究的政协委员在诉说垃圾产业今后的发展”。


  垃圾污染


  问题之二 建筑垃圾应提高回收利用率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拆旧建新工程与日俱增,由此产生的建筑垃圾也日益增多。如何处理和利用这些建筑垃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河南省政协委员政协委员郭靖华指出,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的30%~40%,但对建筑垃圾的处理仍停留在较低水平。除废旧钢筋等部分材质被回收外,大多是将未经处理的建筑垃圾直接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以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这既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又污染了环境。因此,搞好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迫在眉睫。


  【新解】建筑垃圾可再生利用一举多得


  郭靖华建议,提高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水平,必须加强技术研发投入,对拆除下来的废旧混凝土进行现场破碎,分别加工成商品混凝土骨料、建筑砌块集料、道路填铺料等不同用途的再生集料。这种处理方式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废旧混凝土的利用效率,减少多次运输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费用支出,更可使加工后的建筑垃圾成为商品,实现一举多得。


  问题之三 汽车尾气排放速度惊人


  近年来,在对城市能源结构进行数年的“攻坚”战以后,城市燃煤污染已经退居后位,汽车尾气在空气污染中的“贡献率”赫然排到了前位。汽车污染将后来居上,必须及早应对。随着我国汽车工业迅猛发展,各大城市机动车保有量逐年攀升,尤其是汽车尾气造成的城市大气污染日益突出。 


  以中国为代表的“金砖四国”,所面临的压力不仅仅要提升现有汽车的排放标准,同时还要控制不断增长的总量。所以,至少在中国,哥本哈根峰会的“紧箍咒”,要更加迫切一些!


  实事求是地说,虽然国内汽车行业的排放占据全部排放的比例仍然不高,但是中国汽车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速度惊人。


  【新解】制定控制机动车专门法规


  全国政协委员、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谢德体在两会上建议国家应当尽快制定控制机动车排气污染的专门法规。对机动车生产、销售、进口、使用、维修及报废等环节的排气污染控制作出明确规定。同时,将新车生产等源头管理权限下放省一级环保部门,加强对生产厂家和销售企业的监管工作。


  此外,谢德体委员建议,整合工业和信息化部与环境保护部的新车目录,规定地方新车注册审查统一的目录。对达不到国家标准的新机动车不予注册登记,加强机动车排气路检工作,积极推进机动车排气简易工况法检测及环保标示管理工作,强化油品质量管理。将油品质量抽查结果向有关部门通报,对于抽查中发现的严重质量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大力推广清洁燃料。 [page]


  【网友呼声】中国大力发展汽车是误区


  [ 恍若 ]: 中国人口密度太大,特别是有着世界前几名的人口密度最高的大城市,如上海、北京和广州等地汽车拥有量更甚,交通拥挤问题比较严重。


  因此,在中国大力发展汽车是个误区,不仅增加污染、增加汽油消耗,还减少粮食用地(造公路了),等等。其唯一的好处是那该死的GDP上去得快。


  中国应该学习欧洲和日本,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这件事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外国专家多次向有关方面提出:中国不要走大力发展汽车,特别是私人汽车的错误道路,可是……。


  ■【农村】


  问题之一农村环境治理“刻不容缓”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曾经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在一些农村地区却逐渐变成“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骇人景象。就如何加强农村环境整治,还农村一片绿水青山,两会代表委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刘光复说,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形势严峻。虽然一些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少数村组和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降低了个别污染源的污染程度和范围,但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仍是当前农村环境的现实。农村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危害农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孟伟介绍,根据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农业源污染物排放是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324.09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43.7%。农业源也是总氮、总磷排放的主要来源,其排放量分别为270.46万吨和28.47万吨,分别占排放总量的57.2%和67.4%。孟伟代表认为,农村环境治理已经“刻不容缓”。


  问题之二 城市工业污染“上山下乡”


  近年来,随着绿色城市发展意识的增强,许多城市对落后生产力的淘汰力度不断加大。为了生存,不少被淘汰的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开始由城市向农村转移。这些产业落后的生产方式的“上山下乡”,在对农村经济产生一定短期正面影响的同时,却给农村环境带来了长期的巨大负面影响,使得青山不再,绿水难流。


  全国政协委员刘光复指出,城市工业污染“上山下乡”现象日益加剧,一些城郊接合部则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及工业废渣的堆放地,被占用和损毁的农田面积日益增多。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刘光复建议,要处理好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逐步改变农村与城市环境保护不平衡的状况,从总体上全面改善环境质量,坚持做到预防和治理并重。同时要大力推广应用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等环保实用技术,逐步加大对农村环保工作的资金投入。


  一些代表委员还建议,要把农村污染减排纳入约束性指标中,以此加大力度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村群众生活质量。这些代表委员认为,目前我国的污染减排主要针对城市和主要工业企业,农村污染物控制并未纳入减排计划。但是,由于农村环境污染涉及面广、排污总量大,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将会影响我国整体环境质量的改善。因此,“十二五”期间,有必要将农村污染物减排列为约束性指标,并作为考核内容,以此加快农村污染防治步伐,解决一批突出环境问题。


  【新解】“以奖促治”引导树立农村环保意识


  生活垃圾露天堆放,或直接投放到河道,严重影响农村土壤、水源和空气的质量。而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污水等,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使饮用水源受到了污染的威胁。这不仅与农村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有关,也与环保意识不强,环保工作“没人管”有关。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厅长姜晓亭建议,进一步深化“以奖促治”政策,继续完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调动广大农民投身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姜晓亭代表说,以四川省为例,国家两年共投入5000余万元实施“以奖促治”,解决了一批基层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能力解决的农村环境问题。通过政策实施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初步建立起了农村环保工作机制,农村环保的能力和机构建设得到了加强,逐步实现农村环保的事“有人管”。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