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初,由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以财政补贴5000万只高效照明产品的计划获得了预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2009年,发改委更是将这一计划扩充到1亿余只,除了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和三基色双端荧光灯,还增加了高压钠灯等大功率户外照明产品。节能照明,正在以一种更全面而有力的姿态进入到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
近日,由发改委组织的、面向全国人民的“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更第一次提出,节能将特别对农村予以倾斜,为农村居民带来更大的实惠。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统筹安排下,飞利浦照明将此次捐赠节能灯地点选择在西藏和陕西安塞县,既高度体现了政府在高效照明产品推广上对贫困及偏远地区的政策倾斜和支持力度,也表明飞利浦照明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跨国企业在配合政府节能推广战略上的积极投入。
作为世界领先的照明企业,飞利浦照明不仅通过不断的创新投入发展出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高效绿色照明产品,还积极地履行企业的社会职责,配合政府部门的相关举措,切实地推动中国节能减排战略目标的实现。为此,飞利浦照明提出了“Green Switch”(绿色转换)的计划,倡导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将原来的高耗能照明转换为节能高效的照明方式。转换的对象也不仅局限在照明产品,而是涉及到生活的更多方面,以此让全社会达到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抵御气候危机的目的。
干旱的土地,往往一抔水就能孕育起绿色的希望。由于西部及边远地区的节能照明水平较低,所以更有可能创造出“洼地崛起”的效果。2009年是西藏正式推广绿色照明的第一年,今年的全区规划推广数量是60万支,这次捐赠就已达到全年计划的六分之一。按照节能灯对替代的白炽灯节能比例,按每天使用3.5小时计算,60万只节能灯日可节电10万千瓦时,相当于弥补藏中地区四分之一的用电缺口。而陕西省今年的推广计划是全省400万只,加上本次捐赠的10万支,按照每天使用3.5个小时测算,这410万只节能灯,将为陕西省每日节电70万千万时,全年使用下来将产生更可观的经济效益。“洼地崛起,更容易展现发展和转换所带来的变化,我们期待这种变化能真正的让这些地区的百姓感受地到”。叶明在接受采访时补充道。
当记者走进纳金乡米玛坚才和达嘎家中的时候,发现现代生活方式已经深入到这个传统的藏区牧民家庭中,颜色丰富的家庭装饰、新近购置的生活设施和电视等居家生活电器已经可以看出主人生活的富足和舒适。但是在诺大的帐篷中间,却只有1支灯头,与内地家庭仅在客厅内一支花灯就有5,6只灯头的情况大相径庭。更换节能灯前,一支白炽灯的昏黄灯光显然不能带来足够的照度。而在更换节能灯后,有些角落也仍然达不到普通日常照明的标准。[page]
“普及节能照明水平,除了更换节能灯,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习到科学照明的常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拉近城乡差距。”随同的飞利浦照明专业人士向记者解释道。节能生活的普及水平有待提高还体现在更多细节上,除了节能灯外,在各种家用电器上记者并没有发现国家颁布的能效标志。而在我国的节能整体规划中,比如使用高能效等级的空调等替代原有的能源效率低下的电器,也是“节能惠民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安塞的窑洞内,记者也同样发现这样的问题。除了教室等国家强制规定了照明要求的场所外,在普通的农户家庭,一般而言,面积达到了十几个平方的窑洞内只有一个灯头照明,另有一些是采取了室内两头两个灯头照明的方式,基本的照度要求根据记者目测的结果也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
普及节能照明,使用习惯和提高意识水平方面更有拓展的空间。而一直深谙节能照明教育的飞利浦已经为此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围绕着这次捐赠,主办方已组织了全方位的节能照明宣传和普及工作,捐赠现场琳琅满目的海报、现场发放的绿色照明小册子,除了介绍节能灯的日常使用知识外,还有如何选择、维护节能灯乃至提倡使用节能电器等各方面的要求。而选择以十几元一支的节能灯一类的购置成本不高的节能产品为突破口,实地与百姓的生活相关联,切实地让他们感受到节能生活的优越性,培养起使用节能产品的习惯,才是捐赠这10万支节能灯之外更有成效的社会收益。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