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低碳发展,亟盼加快产业转型

点击:1259 时间:2010年4月14日 来源:新华日报

        3月下旬召开的全省节能工作会议上,省经信委主任陈震宁披露:预计2009年,全省可超额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4.6%的年度目标。由此,“十一五”前四年江苏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已超过国家规定的80%的进度目标,整个“十一五”的节能目标有把握超额完成。


        这样的成绩有赖于多方面努力,其中关键一条,就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向“高、优、轻”转变。从这个角度审视,由“高碳时代”迈入“低碳时代”,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


        传统产业的“低碳化路径”


        “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制订一个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一部分重要内容就是加快发展与低碳经济相关的重点行业,包括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改造转型。”省发改委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处处长张宪华透露。


        我省三次产业结构中,工业占了一半多,且高能耗产业比重还比较大。向低碳产业结构转变,采用先进节能技术、淘汰落后产能,压缩传统高耗能产业的碳排放,已经被证明是一条可行的低碳化路径。


        在南钢能源管控中心,能源管理负责人高漫春指着监控屏告诉记者,南钢通过余能余热利用、压差发电、富余煤气发电等手段,去年发电14亿千瓦,占总用电量近五成,外购电量由此大大降低。数据显示:2004年南钢生产1吨钢要购买497千瓦电;到2009年,生产1吨钢只要买280千瓦电。“‘十一五’节约标煤36.88万吨的目标,去年提前实现,这相当于减排了92万吨二氧化碳。”


        沙钢集团淮钢特钢有限公司通过技术改造、余热发电、机电变频等节能措施,去年实现了吨钢综合能耗、吨钢综合电耗的历史最好水平,分别比全国冶金重点企业平均水平低10.62%、10.6%。


        换个视角看,高耗能行业很多是基础性产业,钢铁、水泥等产业不管什么时候都有市场需求。所以,高耗能行业不可能不发展,也不能仅仅从能耗指标上与一般产业相比较。能耗较高的特征,是产业自身决定的,关键,是比照国际先进水平,如何把能耗降到最低、把碳排放压到最少。省经信委数据表明,“十一五”以来,我省已累计关停淘汰落后钢铁产能近800万吨,淘汰落后水泥产能2900万吨,关停小火电680多万千瓦,淘汰小锅炉1200多台,大大节约了能源。省发改委工业处调研员俞宁介绍,今年,我省200―300立方米的小高炉要全部淘汰。


        专家分析,随着节能措施的到位,随着单位能耗基数的降低,节能边际效应呈逐渐递减的趋势,节能的难度越来越大。这既需要新技术的研发应用,也呼唤低碳发展的新空间。


        “低碳化”须从产业链入手


        当然,传统产业的低碳化不仅仅是节能技术改造那么简单。南京大学钱志新教授认为,从长远看,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亟需改善“高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产业链条与产业结构,其核心,在于改变“高碳产业链条”与“高碳产业结构”。比如,逐步推进传统产业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即向前端延伸,从设计研发入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向后端延伸,形成品牌与销售网络,提高核心竞争力。


        省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田伯平表示,作为制造业和开放型经济大省,“江苏制造”尚处于产业链低端,无论是承接国际转移的产业,还是我们的产品出口,大多还是“高碳”生产。降低碳排放,一个重要路径是加快向产业高端发展、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将设计、营销掌握在手,把制造环节通过“走出去”向国外转移。发达国家正是通过产业梯度转移,掌握产业高端环节。随着江苏产业发展层次的提升,完全有可能将符合市场需求的产能有序转移,从而打造持久的低碳优势。[page]


        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也是低碳的一条渠道。作为我省资源型城市,徐州市近年来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指导区域发展、产业布局和工业园区建设,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加快实现由“高碳”向“低碳”的转型。市委书记曹新平介绍,徐州的万元GDP能耗已由2005年1.4吨标准煤下降到2009年1.156吨标准煤,累计下降17.43%。该市花厅酒业集团是江苏最大的酒精生产企业,利用废弃的酒糟液制取沼气发电,实现了自用有余和“三废”零排放,成为国家发改委循环经济的试点企业。


        新兴产业是“低碳”新空间


        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符合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的新要求。而新兴产业的发展,正在这样的导向中应运而生。


        根据最新统计,2009年江苏新能源和智能电网、新材料、生物技术及新医药等六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增长26%,明显高于工业平均增速,产业规模超过1.5万亿元,占全部工业销售收入的21%。


        让我们点击实例领略低碳的魅力――


        软件和服务外包,是“人脑”加“电脑”的产业,属于现代服务业中相对高端的领域,具有低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等优势。外包产业高度集聚的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除了产业自身的低碳优势外,还从打造低碳产业、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景观、低碳环境、低碳能源六个方面入手,形成一个低碳生态商务城。为了从源头上减少建筑的碳排放,今年起花桥所有在建项目均要实现绿色节能目标,达到节能65%的要求。为此,花桥大力推广阳光屋顶、绿色屋顶计划。


        亚洲最大综合性干细胞库最近在泰州医药城正式启用。“别看这个干细胞库只有2000多平方米,干细胞总储量高达100万人份,全部建成投入运营,它的效益抵得上一个大型制药厂。”泰州医药城管委会主任钱玲说,“这样的高技术企业,完全符合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正在建设的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规划到2012年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一座座“楼宇中的高科技”企业,正以“低碳模式”创造惊人效益。


        专家分析认为,新兴产业为低碳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尽管目前新能源产业和新材料产业的部分领域和一些中间生产环节耗能较多,但新兴产业对于节能降耗、对于创新驱动的作用十分可观。江苏中复神鹰碳纤维公司董事长张国良坦陈,碳纤维是新材料产业的重点,其生产过程中的一大块成本就是电耗,如何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技术创新,降低电耗,是像碳纤维这样的新兴产业亟需解决的课题。[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