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电下乡上半年销量结果公布,在电视机企业销售排行榜上,海信以4.57亿元的销售金额夺冠。海信家电下乡销量达到358412台,占家电下乡彩电总销售量的20.53%,销售遥遥领先。
如何取得佳绩,《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特采访了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经营分公司总经理宋海燕。她坦言“是海信产品的技术优势和海信的渠道优势帮助海信取得了如此高的销量”。海信正是以此在农村市场赢得口碑,通过品牌效应推动销量提升。
研发适合农村消费者的产品
宋海燕的一句话让记者记忆犹新:“对海信的技术我有足够的信心。”海信成立于1969年,对于电视机的新技术研发,一直走在行业的前端,每项新技术都会领先同行业6~10个月。
针对家电下乡海信十分重视,成立专门的下乡小组,从产品本身出发,研发出适合农村消费者的产品。比如海信的26寸节能液晶电视功耗在35~40W,而普通的26寸液晶电视功耗则在70~80W。海信节能电视的功耗仅占普通电视的1/2,有效地节约能耗。
海信的宽电压和防潮两项技术也是针对农村消费者而设计的。对于农村电压不稳的特点,海信特别加入了宽电压的设计,满足了农村消费者的需要;防潮的设计,让在农村潮湿环境中的电视可以延长使用寿命。
宋海燕说:“在农村只要一个农村消费者用你的产品觉得好,他会告诉周围的人,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海信在农村就会树立一个很好的口碑。”可以这样认为,正是良好的口碑才让海信电视夺得了家电下乡销售第一的骄人业绩。
4万网点尽显渠道优势
“早在2000年的时候我就在乡镇做过销售,对于农村市场,海信已经很早就开始在镇一级建立销售网点,早已经形成了全面覆盖到县城、乡镇、村庄的非常完善的销售和服务网络,其实在家电下乡之前,海信电视在农村的销售就非常好,家电下乡对海信来讲更是如虎添翼,因此海信能夺冠也就不足为奇了。”宋海燕告诉记者。
海信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抓渠道建设,2003年布局基本完成,如今海信在全国的销售网点已经达到了4万个,并且其中3万个销售网点都可以同时兼任服务维修,如此庞大的销售渠道以及售后网络,对于海信电视的“家电下乡”形成了最强有力的保障。
海信利用自身的渠道优势对“家电下乡”做了撒网式的宣传,覆盖到每个乡镇,甚至在最底层的小村落也有联络点,既宣传了政府“家电下乡”的惠民政策,又提高了海信的知名度。
准确把握农村消费趋势
当前正处在CRT显像管电视向平板电视快速转换的时期,平板电视全面取代CRT的时代即将来临。而且,农村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和消费喜好这几年也有了很大转变,因此平板产品已经开始成为农村消费者购买的重要选择,而且比例会越来越重。
家电下乡最后一次投标中,海信投的30款机型中,其中23款是平板产品,只有7款是CRT产品,这正是因为海信判断三四级市场今后一定是以平板产品为主导的消费结构,这种判断在当前的销售中已经验证是正确的。
正是这种对消费趋势的准确把握,成就了海信的霸主地位,而且在未来地位会更加巩固。
宋海燕介绍今后家电下乡的重点会放在“进一步优化三四级市场销售渠道,提升三四级市场服务水平和物流水平,以确保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海信优质产品的同时,得到更多的附加价值”。
由于家电下乡产品有价格上限,因此购买大平板的农村消费者享受不到国家的政策补贴。
宋海燕告诉记者:“希望国家今后能让更多的平板产品进入家电下乡行列,这无论是对农村消费者还是对企业都是一件好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