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盐城建湖获全国首家“中国节能电光源制造基地”称号

点击:2040 时间:2009年8月19日 来源:

    8月10日,中国照明电器协会授予建湖县"中国节能电光源制造基地"的荣誉称号。至此,全国首家节能电光源制造基地正式在建湖诞生。   

    7月15日至17日,中国照明电器协会、国家电光源质量检验中心对该县创建工作进行考核。专家组一致认为:建湖县节能电光源产业集中度高,产业链配套齐全,产业集群和区域特色明显,近年来在不断加大技术研发、装备改造、提升产品质量、扩大企业规模的基础上,保持了节能电光源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夯实产业基础   

    6月14日,在今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中,作为盐城市系列推介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江苏东林电子有限公司于在市区迎宾公园专场推介"萤火虫"牌节能灯。   

    说到"萤火虫",是国家2009年政府采购的中标品牌,生产"萤火虫"的江苏东林电子公司是全省惟一中标的节能灯具企业。而江苏东林电子公司,是由厦门东林电子公司和建湖百倍集团股东之一的潘俊生,于2007年共同投资3亿元建成的。   

    百倍集团是建湖节能电光源产业的"开山鼻祖",中照协最早的节能灯会员单位。"百倍"是全国节能灯产品第一个省级著名商标。   

    1978年,第一只节能灯问世,这个绿色照明产品引发了"人类照明史上第一次革命"。1984年,我国研制出第一只节能灯。同年,"百倍"的前身--建湖湖光灯具厂诞生。1986年,在南京某研究所支持下,湖光灯具厂试产节能灯。当时,全国节能灯生产企业仅10多家。1989年,湖光灯具厂参加全国节能灯行业产品质量评比,取得了总分第一的骄人业绩。从此,该厂声名大振,1996年正式组建百倍集团。1992年,世界上第一只螺旋节能灯明管在建湖诞生,奠定了建湖在照明行业的重要地位。   

    节能灯自问世以来,灯管一直是长长的"U"形直管。上世纪90年代初,荷兰一家照明公司的德国工程师突发奇想:为什么节能灯管不能做成螺旋状呢?可是,当他拿着螺旋状节能灯弯管图找遍欧美照明科研机构和生产厂家,都无功而返。   

    一个偶然的机会,建湖县颜单镇一个名叫龚根山的人拿到了这张图。在仔细看完图后,他隐约觉得自己有能力攻克这个难题。实际操作的难度超乎想象,龚根山研发团队用了3年多时间,历经数万次试验,终于攻克了关键工艺,成功制造出螺旋状明管。他成了全球惟一拥有螺旋灯明管知识产权的人。   

    1995年12月18日,装有9.8万只螺旋管的集装箱从上海港启程运往德国,这是螺旋节能灯明管问世以来第一个海外订单,此举树起了建湖节能电光源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螺旋节能灯明管丰厚的利润,刺激了建湖人勇于创业的神经。1996年,仿佛在一夜之间,该县"长"出了数百家节能电光源企业。   

    又经过10年的发展,建湖节能电光源产业实现裂变扩张,涌现出日月、豪迈、振亚等一批照明规模企业,产业发展的形态从单纯的企业相对集中转为企业集聚发展,产业链的分工进而形成了节能电光源产业集群,其产业基础、生产规模和发展前景在国内外都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2007年,建湖节能电光源产业被列为江苏省100个重点培植产业集群之一。   

    "全世界每4只节能灯具中,就有1只出自江苏建湖!" 建湖照明电器协会会长徐向阳很自豪。目前,建湖县拥有照明电器行业企业188家,其中从事节能电光源产品生产的企业有106家。全县螺旋节能灯明管年产量达10亿只,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其中无脚螺旋节能灯明管年产2000万只,列全国第一。2008年,全行业经济总量达 40.6亿元,占全县工业经济总量19.9%。建湖已成为全国节能灯具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从产品配套到产业集聚,打造区域品牌   

    曾几何时,建湖人"恨管不成灯",从事产业链前道工序生产,并由此造成了"低端锁定"。豪迈公司先行一步,率先研制出整灯,并打进美国市场。与此同时,建湖节能电光源产业积极寻找强大"外援"。   

    上海明凯集团投资的光达照明公司,是建湖第一家节能整灯企业。光达加盟建湖后,中国第一家民族照明企业上海亚明灯泡厂股份有限公司来了,全国民营企业第五强的广厦控股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和行业内的知名企业厦门市东林电子有限公司接踵而至,绍兴奈特电器有限公司也落户建湖。   

    近年来,先后引进佳丽、亚明、佳盛、诚赢等节能电光源企业36家。目前,全县直接从事节能电光源产业生产的一般纳税人资格企业106家,小企业和家庭车间1000多户,从业人员近3万人。在产业集群的生产模式下,不同企业分工合作,形成专业化生产链,令整个地区企业协作成为一个"大工厂"。建湖成为节能电光源产业各种生产要素聚集、裂变之地。   

    现在,建湖节能电产业已形成了从石英砂→直管→明管→芯柱→粉管→整灯的完整产业链条,具有技术开发、明管生产、整灯制造、国际贸易一条龙体系。从最初的为外地企业提供配套产品到稳定完善的产业集聚,该县打造出的区域品牌绝非偶然。   

    去年以来,建湖县相继出台5项政策性文件,促进节能电光源产业的发展:2008年3月《关于扶持绿色照明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2008年5月《关于激励工业企业做强做大的意见》,2009年2月,《关于采取积极措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的实施意见》,2009年3月,《关于支持工业企业保增长、促发展的十项措施》,2009年4月,研究制定节能灯废弃回收处理扶持政策。   

    产业集聚了,该县着手优化产业布局,对"一区三园"及各镇的产业定位、功能区分等做出明确规定,各地错位发展,真正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以县经济开发区为主体,重点引进整灯及高端产品生产项目,加快省电光源质量检测中心、LED研发中心、灯具灯饰产品交易中心、废旧灯管回收中心建设步伐,建成整灯生产基地和研发、检测、交易等服务中心。以颜单镇、建阳镇、庆丰镇为配套承载区,其他镇有选择性地发展节能灯产业,走配套化、差异化发展之路,从而形成"众星拱月"之势。 [page]  

    从产业基地到产业高地,实现科学发展   

    8月15日,记者在豪迈公司采访,听来的两则小故事耐人寻味:   

    一是倒"贴牌"的故事。2008年12月31日,豪迈公司制定冷阴极荧光灯国家标准,今年7月1日起正式执行。现在就连飞利浦、欧士朗、GE也都在执行豪迈制定的标准,也在为"豪迈"贴牌生产。   

    另一则是国家行业组织及企业请求挂名的故事。豪迈独家制定标准后,国家一些行业组织及企业请求挂名。起初,豪迈公司董事长龚仕宏一概拒绝。经协商,最终只让两家行业组织挂名在豪迈之后。   

    以前,建湖节能电光源产业没有自主品牌,发展遭遇瓶颈。而技术创新,让众多企业由"追赶者"变为"先行者"。新产品已完全进入生产一代、研发一代、贮备一代的良性循环状态。产业实现了由OEM(委托加工)向ODM(自主设计加工)、OBM(自主品牌生产)转变,一大批有活力、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横空出世。   

    不畏惧金融危机的日月公司是江苏省重点培育的高成长型企业。该公司董事长徐向阳说:"我既然选择了,就决不放弃。"该公司生产的LED灯,是继白炽灯、日光灯及节能灯后的"第四代光源",被称为照明史上的"第二次革命"。LED节能灯具比白炽灯节电多达15倍以上。不久前,日月公司研制开发的LED城市道路景观照明灯具顺利通过省级鉴定。   

    除了豪迈公司制定国家标准,日月照明公司制定的GB16844产品标准化体系,已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采用为节能灯最新行业标准。亚明光源"亚"字品牌灯具家喻户晓,东林电子"萤火虫"牌节能灯先后荣获"国家质量免检产品"、"中国照明行业十大知名品牌"、"中国著名畅销品牌"。日月公司"欣悦"牌节能灯、豪迈公司"豪迈"牌节能灯均被评为江苏省名牌产品。   

    从采用标准到自主创新、引进技术,参与制定标准再到主导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建湖节能电光源产业逐步掌握了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建湖县适时成立重大项目推进办公室,发挥照明电器行业协(商)会的组织优势,大力开展产业招商,加大接轨上海力度,全力招引战略投资者,重点向灯饰灯具和LED、OLED、陶极管节能灯等新光源产品方向发展。实施节能电光源产业"235"工程,推动20家规模企业向高端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推动30家高成长型企业培大育强,推动50家微小企业向"专、精、特"方向发展。规划到2011年,建成百亿产业,培植销售亿元以上企业12家以上,其中销售10亿元以上规模企业6家以上。力争到2010年建成1个国家级节能灯技术研发中心、3个省级技术中心。搭上"中国节能电光源制造基地"的"头班车",建湖节能电光源产业正疾驰在产业升级的轨道上。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