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环保部部长周生贤:五方面措施推进城市环境保护

点击:1575 时间:2010年7月3日 来源:中国网

 

中国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发表演讲 中国网 杨佳摄


        7月3日上午,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环境变化与城市责任”主题论坛开幕式在江苏南京紫金山庄紫金厅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国家环保部部长周生贤;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梁保华;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 江苏省省长罗志军; 江苏省政协主席张连珍; 国家气象局局长郑国光;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丁薛祥; 南京市市长季建业;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联合国前副秘书长、环境规划署首任执行主任莫里斯·斯特朗;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主席、印度能源和资源研究所所长拉金德拉·帕乔里出席了开幕式。


        出席本次论坛的还有,国际环境组织代表,环境专家学者,世博园区参展总代表,城市最佳实践区环保企业代表,国内各省(区)市环境负责人共约600多人。本次论坛以“环境变化与城市责任”为主题,设置了一个全体大会和六个分论坛,围绕环境保护、低碳发展、绿色创新等热点领域和焦点话题进行研讨,分享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加强政府、企业、公民的环境责任意识,增进共识,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环境变化的挑战。


        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主持今天的开幕仪式。


        随后,论坛举行了全体大会,由央视主持人敬一丹主持。


        中国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发表了讲话: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上午好。


        世界博览会是一项历经160年、具有重大影响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它荟萃人类文明成果的精华,张扬人类聪明才智的遐想,让各国人民共享欢乐和谐,成为推动世界范围经济、科技、文化、环保、发展的巨大动力。上海世博会是首届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也是一届探讨新时期人类城市发展的盛会,其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非常切合城市发展的共同愿景。


        今天我们齐聚江南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畅谈环境变化与城市责任。城市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教育的中心,工业革命200多年来,城市化的规模、广度、深度加速推进,目前全球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创造了世界70%以上的产值,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经预言,21世纪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两件事,一是美国的高科技产业;二是中国的城镇化。近五年来,中国的城镇化率年均增加0.9%,2008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18.63万亿元,占全国GDP的62%。截至2009年全国城镇人口为6.22亿,城镇化率达到了46.6%,逐步接近中等国家的平均水平。中国城镇化已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十二五”期间中国城镇化的水平将超过50%以上。


        创新是发展的基因,创新和发展是城市持续进步的活力源泉,正因为有了创新和发展,城市才焕发勃勃生机。城市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又好又快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一旦背离了正确的轨道,即使城市创造了多么丰富的物质财富也难以生存,并对生活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这样的惨痛教训并不鲜见。城市需要不断的探索新的发展理念、发展路径、发展方式,在解决各种矛盾和难题中创新前行。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把环境保护确立为国策,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战略。进入新世纪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历史性转变,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等新理念,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重要变化。


        从我国城市环境保护来看,在城市人口大幅增加、经济持续增长的情况下,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城市污水处理率显著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提升。2006年以来累计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4660万吨,累计新增总装机容量4亿千瓦以上。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脱硫机组装机容量占全部火电机组的比重由2005年的12%提高到了71%,城镇污水处理率由2005年的52%提高到了72.3%,比90年代初期提高了57.4个百分点。与2005年相比,2009年环保重点城市空气二氧化硫的平均浓度下降24.6个百分点。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发达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相比,发达国家以200、300年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集中出现。因此,我国的环境呈现出明显的压缩型、结构性、复合型的特点,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更加尖锐,环境问题影响社会和谐更加突出,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我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发展的压力前所未有,环保的压力也前所未有,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牺牲环境换起经济增长,注重末端治理的老路在我国行不通,也走不起,我们必须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在生态文明的事业下,在新型工业化和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借鉴世界各国的经验教训,不断地改革创新,积极的探索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地环境保护新道路。


        代价小,就是要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以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活动。


        效益好,就是要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建设的相统筹,形成最佳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排放低,就是要坚持污染预防与环境治理相结合,用适当的环境治理成本把经济社会活动对环境的损害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可持续,就是要坚持环境保护与长远发展相融合,以环境保护的不断加强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page]


        探索环保新道路,需要用新的理念进一步深化对环境保护的认识,用新的视野把握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机遇,用新的实践推动环境保护取得更大的实际成效,用新的体制机制保障环境保护的持续推进,用新的思路谋划环境保护的未来,抓紧制定与我国基本国情相适应的环境保护的宏观战略体系,全防全控的防范体系,健全高效的环境治理体系,完善环境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完备环境管理体系,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 从国家战略的层面、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进程、再生产的全过程和生态文明的主战场全力推进。


        女生们、先生们、朋友们,进一步做好城市环保工作,是探索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的重要内容,城市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各种要素高度聚集区,随着人均GDP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城市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日益成为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更好的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的竞争优势,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加强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切入点,可以促进经济转型和民生改善,改变导致对自身生存环境破坏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进一步改善民生的新阶段。环境保护是重要的切入点和关键的支撑点,经济发展决定人们的生活水平,环境状况决定人们的生存条件。干净的水、清洁的空气、放心的食品和优美的环境,直接关系人们群众的生活质量、关系社会稳定、关系城市发展的根本问题,城市是加快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阵地,是我国环境保护总体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有利地推进城市环境保护,让生活更美好,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第一,加强饮水水源地的环境保护,让城市居民喝上干净的水。水是生命之源、发展之基,饮水用水安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十一五”以来,我们把保障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指导各地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立水源排污水口。前不久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编制发布的《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水质达标的饮水水源地的比例不低于90%,到2020年达到并稳定在95%以上,规划要求地方各级政府以改善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为目标,重点做好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和保护工作。优先开发水源地环境保护监测管理和应急能力相关的工程建设,加强引用水源地的环境监测和监管,排查清除污染隐患,防范威胁城市饮用水安全的突发环境事件,同时加大“三河三湖”、三峡库区及上游、南水北调的水源地这些沿线、松花江、黄河小浪以及上游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止的力度,努力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恢复生机。


        第二,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让城市居民呼吸上新鲜的空气。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的酸雨、灰霾、光化学烟雾等区域性大型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环境安全。今年5月国务院转发了环境保护部等九个部门制定的《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确保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空气质量良好,到2015年建立大气联防联控机制,重点区域内所有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的标准。区域空气质量大幅度改善,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制定实施火电、钢铁、石化、水泥、化工等重点行业的大气污染特别排放限制。提高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门槛,优化区域产业的结构和布局,加强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重点污染物的防止,强化二氧化硫排放的总量制度,改善城市能源消费结构,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完善空气质量的监管体系,加强空气质量的保障能力建设。


        第三,强化农村环境保护,让城市居民吃上放心食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农村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与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老污染相互交织,这不仅影响农村居民的生存环境,也威胁城市居民米袋子、菜篮子和水缸子的安全。


        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必须坚持城乡环境保护统筹考虑、协调推进,突出抓好农村水环境治理,把污染防控和生态工程建设结合起来,建设清洁水源,严格控制主要粮食产区和蔬菜基地的污水灌溉。加强畜禽和水产养殖的污染防治,鼓励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建设清洁田园,集中力量开展农村环保的综合整治工作以及生态区的示范建设工作,搞好村镇生活垃圾的处理,因地制宜地建设清洁家园。


第四,狠抓污染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让城市居民在优美的环境中生产生活。污染减排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我们咬定目标,自加压力,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深入研究、健全减排指标监测和考核体系,大力推进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确保完成“十一五”污染减排的任务,加快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强化对水源、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生物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努力推进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城市环境质量的协同改善,让城市居民在山清水秀的优美环境中生产和生活。


        第五,推进绿色发展,让城市居民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在这次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许多国家更加突出“绿色复苏”理念,纷纷实施所谓“绿色新政”,把绿色经济作为刺激计划的重要内容,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后危机时代的制高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都强调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平衡、和谐共生,可以纳入到生态文明的框架中。弘扬城市绿色发展理念,就是弘扬城市生态文明的理念。


        推进城市绿色发展,就是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意识的广泛宣传和环保知识的教育普及,是实现国家环境保护意志的重要方式。要弘扬绿色发展,倡导生态文明的理念,以环境友好促进社会和谐,以环境文化丰富精神文明。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城市环境保护任务艰巨,前景光明。让我们携手合作,开拓创新,在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上奋力前行,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共同愿景一定能够早日变成现实。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