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贵阳市城市建设明显提速:省内最大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在小河孟关启动、多条城区交通主干道“白改黑”综合整治工程动工、连接城区东西方向的快速通道“西南环线二期改造工程”开工……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贵阳的城市新格局、新面貌正逐渐清晰。
在“十一五”规划中,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贵阳城市经济圈、实施省城龙头辐射带动战略的重大决策。贵阳城市经济圈以贵阳市为中心,包括贵阳市10个区(市、县),安顺市的一区三县,黔南自治州一市五县,国土面积占全省的13.9%,总人口占全省的19%,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龙头自身必须做大做强。面对新的历史机遇,贵阳市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经过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构想日渐成熟。2007年,贵阳市委八届四次全会通过《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今年5月,《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纲要》通过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作组评审。
在总体规划中,贵阳市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到城乡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规中,落实到城市空间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境保护、人口发展等各个专项规划里,渗透到城市道路、城市建筑、城市景观、住宅小区等城市设计的各个方面,通过绿地、森林、公园、湿地、湖泊等连接各片区,彰显“城中有山、山中有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特色。
按照贵阳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将从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强生态产业、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满意度和培育城市精神等方面优化城市功能,增强中心城市的承载力、服务力和辐射力等综合实力,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提供有力保障。
近3年来,贵阳市强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紧锣密鼓地编制“半小时全市互通、7小时连通全国”的立体交通网。中心城区“畅通工程”的“三条环路十六条射线”等城区骨干路网建设进展顺利,环城高速公路南环线、花溪二道、北京西路、贵金线以及正在改造的西南环线等将于年内建成通车。此外,贵阳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市域快速铁路网两大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加快,可望今年开工建设。与此同时,贵阳市加快推进连接金阳新区和老城区的三桥马王庙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提升该片区物流通达能力和客流疏散能力。
在城镇布局上,贵阳市将通过区域统筹卫星城改变城市空间。对修文、开阳、息烽、清镇等具备条件的地区,积极推进撤县(市)设区的进程,逐步完善市域城镇体系。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按照“中心放射型”的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结构,沿贵黄、贵遵、贵毕、贵开、贵惠、城际铁路等重要交通干线,形成市域城镇放射状发展走廊。在产业布局上,中心城区东北部、西部、南部为城市旅游发展主区域,西北及北部为城市工业发展主区域。
根据规划,到2020年,贵阳市将在全省率先实现历史性跨越,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基本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生态产业发达、文化特色鲜明、生态观念浓厚、市民和谐幸福、政府廉洁高效,宜居、宜游、宜业的生态文明城市,市域常住人口5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00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80%。 干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