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北京环境交易所获悉,北京环交所将在9月赴美参加中美低碳经济会议暨考察期间,正式推出中国首个自愿减排标准。
国际碳交易市场分为配额交易和自愿交易市场,前者为那些有温室气体排放上限的国家或企业提供碳交易平台以满足减排目标,后者则从企业社会责任、品牌建设方面考虑自愿进行碳交易以实现目标。目前,全球自愿碳减排标准主要集中在欧洲,而北京环交所正在酝酿发布的自愿碳减排标准将是继月初国内首单自愿碳减排交易达成后,在自愿碳减排上迈出的又一步。
北京环交所总经理梅德文介绍说:"中国虽然没有承担强制碳减排义务,但近两年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及核证减排量供应已领先全球,去年碳交易量已占世界总成交量的84%。北京环交所预计,到2012年,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核证减排量可达18亿吨左右,预计将获得180亿美元收益,并为发达国家节省上千亿美元的减排成本。"
梅德文还透露,下月在美国举办的"首届中美低碳经济会议"上,北京环境交易所将联合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与BlueNext环境交易所、美国环保协会、气候组织一道,就新能源与节能减排项目、碳金融市场建设等问题,展开资金、技术、项目上的交流与合作。
碳交易市场建设的滞后已经使中国丧失了在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定价权和主动权。虽然有专家预测,到2012年,全球的碳交易总额将高达1500亿美元,超过石油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中国有望在其中占据三成以上的份额。但有关数据显示,中国碳交易的价格每吨要比印度少2~3欧元,更不及欧洲二级市场价格的一半。
梅德文表示,北京环境交易所将依托现有的平台和优势,逐步建设碳交易的商品市场乃至碳交易金融衍生市场,而目前最紧迫的是将更多的碳交易项目从场外逐步吸纳到场内的交易所平台上。
北京环境交易所自去年8月成立以来,已经促成了3000多万元的交易。而相关数据显示,到2010年,中国碳交易市场将达1.4亿吨左右,以一吨10美元的市场价格计算,总额将达14亿美元,场内碳交易目前在整个中国碳交易市场的份额显然还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