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应在农民心中筑起环保屏障

点击:851 时间:2009年8月25日 来源:中国环境报

  环境保护部积极落实国务院“以奖促治”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政策,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继2008年农村环保专项资金设立后,近期已有10亿元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陆续下达各地,将有170多个生态示范创建村镇得到奖励,900多万群众直接受益。

  当前,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农民深受其害。可以说,治理农村环境问题,事关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环保事业发展,意义非同小可,是很有必要的一项举措。但要真正落实国务院、环境保护部的政策,从根本上治理农村环境问题,还需要管理和环保责任意识的“两手齐抓共管”。

  造成农村环境问题的根源有两个:一是管理和治理缺位;二是农村环境意识薄弱。前者主要表现在监管基本上处于真空地带,缺乏科学合理的环保规划,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匮乏,城市和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给农村带来的污染等;后者主要表现在农民不注重维护环境卫生,乱扔垃圾、乱排放生活污水和牲畜粪便等。

  由此可见,治理农村环境问题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增强农村环境保护责任意识,两手齐抓共管,才有可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在加强监管保证专项资金落到实处、用在刀刃上的同时,还需要在农民心中构筑一道环保屏障。这就需要各级地方政府在把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和建设作为重要职责的同时,加大环保法规、制度等的宣传力度,把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位。不断强化农民的环境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气,引导农民和农业企业在生产、生活中重视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从而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只有管理和治理相结合,从根本上在农民心中构筑一道环保屏障,才有可能避免边治理边污染、治理不见效果的尴尬。

  治理农村环境问题任重道远,需要打一场“持久战”,这无论如何也离不开长期治理,尤其需要建立长效综合治理机制,形成长期综合治理格局才是根本途径,才能使农村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和提升,维护和促进农村的生态环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