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日本的能源基本计划修正案

点击:576 时间:2010年9月28日 来源:学习时报

  8月10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宣布,日本政府和相关企业将启动一项国家计划,向以东南亚为中心的9个国家转让最先进的低碳减排技术和设备,同时换取这些国家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权。去年9月,当时的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宣布,日本将争取实现到2020年使温室气体排放量与1990年相比削减 25%的中期目标,并将这一减排目标定位为“国际承诺”。2010年年初,日本以书面形式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减排目标,承诺到 2020年将在 1990年的排放基础上减排25%。


  按照汇总的减排路线图,日本计划在国内实现减排 15%,剩余部分将由森林吸收和从海外购买排放权填补。因此,这次技术转让是日本政府全力推进的以低碳技术换取外国温室气体排放权的国家计划的一部。此举既可使技术接受国获得先进的环保技术,又让日本从对方购买到温室气体排放权,同时,企业也能在享受政府支持的同时扩大业务。


  早在3月24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了能源基本计划修正案,这一修正案将作为日本2030年前的能源政策方针。修正案提出,在2020年前,要使下一代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占新车销售量的一半;2030年前,家庭照明要普及高节能发光二极管。与此同时,修正案还明确提出要扩大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在 2020年前,新建 8座核电站;并在本世纪20年代初期建成新一代输电网。作为确保能源供应稳定的措施,修正案创设了“自主能源比率”概念,这一概念不仅包括传统意义所指的国内资源,而且包括日本在海外投资的可获得资源。修正案提出2030年要使能源自主率由现在的 38%提高到 70%。经济产业省指出,“日本资源匮乏,有必要制定广义的指标”。


  对于能源资源贫乏的日本,要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就必须不断谋求能源的安全。突出表现在日本对能源结构三个层次的不断调整上。一是以煤炭为中心的传统能源供给结构的调整。以煤炭为中心的传统能源供给结构,曾使日本的能源自给率维持在 75%左右。然而,这种局面到上世纪50年代后期就被打破了。1955—1973年,日本在高耗能的重化工业推动下,GDP年均增长9.4%。当时恰逢所谓的“一美元原油时代”,廉价的中东石油源源不断地涌入市场,使得石油占日本一次能源供给中的比重在1962年首次超过煤炭,达46.1%,到1973年则达到了77.4%,而中东在各石油来源地中更是独占鳌头,1967年最高曾达到 90.6%。日本能源需求高度依赖进口石油,石油进口高度依赖中东的结构由之形成,过分依赖煤炭的能源结构得以改变。二是对过分依赖石油的能源消费结构进行调整。两次石油危机让日本经济饱受痛苦。痛定思痛的日本,下决心打破对石油的过分依赖,重新倚重煤、液化天然气等能源,降低对于石油的依赖度。上世纪 80年代后,日本政府制定了《综合安全保障战略》,将确保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供应列为最重要的国家战略目标之一。和上世纪 70年代相比,如今日本的能源消费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产业向知识密集型倾斜,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达到了世界最先进的水平,使得日本 2001年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耗竟然奇迹般地和 1973年持平。三是致力于构建多样化、多元化的能源结构。在能源开发的多样化上, 1979年,日本制定出《节约能源法》,用法律的形式约束企业及个人的节能标准,并根据时代发展不断进行修订。1980年,日本又推出了《替代石油能源法》,开始大规模推进石油替代能源的综合技术开发,主要包括核能、太阳能、水力、废弃物发电、海洋热能、生物发电、绿色能源汽车、燃料电池等。近年又出台一系列能源政策法规,其中包括 1997年的《关于促进新能源利用等基本方针》,2003年4月实施的《新能源法》。这些政策和法律明确规定,政府、企业都有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的责任,通过向国民广泛宣传利用新能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国民牢固树立自觉利用新能源的意识。日本政府2009年公布的《2008财年能源白皮书》强调,日本的能源消费结构应从以石油为主向以太阳能和核能等非化石燃料为主转变,日本应该探索“更加不易受石油等现有能源价格变动影响的经济结构”,推动更多使用核能和太阳能等能源。在能源进口的多元化方面,日本也不遗余力。天然气进口来自多国多地区,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等亚太地区进口的天然气占其进口总量的75%。1993年推出“新阳光计划”,每年拨款 570多亿日元对再生能源技术、能源输送与储存技术等七大领域进行攻关。在能源多元化、多样化战略下,日本能源供给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尽管石油目前仍然是日本的主要能源,但石油在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上世纪70年代的 77%大幅下降至50%以下,预计到2030年更可减到40%以下。


  2008年7月26日,日本政府内阁通过了《实现低碳社会行动计划》,明确制定了日本整体经济社会迈向低碳经济社会的目标和具体行动指南,这一计划包括了以政府为首的低碳社会行动监督与管理职责、政府财税支持政策以及一系列的技术实用化和具体达成的指标。


  日本在低碳社会发展战略中,将低碳与经济以及国民居住和生活紧密扣在一起,使之产生低碳经济的循环互动,同时有力促进了日本低碳国民意识的增强。2009年年底,政府追加进一步的经济刺激政策,将家电、汽车、住宅作为“低碳生态消费三大支柱”。这一举措,使许多低碳生态家电和低排放量的汽车销售势头良好。2010年 3月 8日,政府又正式启动“低碳生态住宅积分”,藉以推动新建的节能低碳地产发展。


  日本还制定并实施能源本土化战略,不惜花大力气开发本国能源,不但加大了日本海域的油气勘探开发和在海外石油勘探开发的投资,努力提高自主能源比率,也使日本核能、太阳能、水力、废弃物发电、海洋热能、生物发电、绿色能源汽车、燃料电池等得到大发展。核电和海洋能成为日本目前国产能源的亮点。目前,日本已是世界第三大核能利用大国,核发电已达到日本电力供应总量的35%。2011年前还将有 13座核电站投入运转。届时,核电的比重提高到 45%。日本沿海有约5500处航标,其中约3000处航标在利用海洋能源。这些海洋能源,包括用海洋温差、浪力、潮汐、海风等发电。日本和美国联手进行甲烷水合物研究与开发,声称到2018年将甲烷水合物能源开发推向商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