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污染点调查:崇明秸秆还田推广难 农民多选择烧掉

点击:1332 时间:2010年11月23日 来源:《东方早报》

  11月15日,轨交7号线上海大学站附近,一根烟囱正喷出滚滚黑烟。


  同一天,崇明岛陈海公路,农民正在路边焚烧秸秆,烟雾蒙蒙。


  同一天,金山区朱枫公路,一家烧砖厂正用废旧木料作燃料,浓烟里的粉尘沉降后,遮住了树叶的绿色……


  目前,上海环境管理部门正在尽一切力量,减少本地污染物的排放,以减小对上海空气质量的影响。但早报记者调查发现,这一工作仍任重道远。


  宝山:小区外乱烧垃圾


  近几年,宝山区一些污染严重的小企业已被陆续关停,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本月15日,早报记者从大场镇沿沪太路向北,一路经过顾村、罗店、杨行等区域,仍然看到不少污染源。


  轨交7号线上海大学站附近,阳光水岸小区的居民唐阿姨说,最近家里每天的灰尘都非常多,就在小区北边不远,有一个烟囱时常冒出黑烟。


  这个烟囱位于沪太路3079号的上海鸿名木业有限公司,一名员工称,这是一台烧木屑锅炉的烟囱,“木材多的地方,污染当然多。”


  经常冒黑烟的烟囱不止这一根,距嘉罗公路沪太路路口几公里远,能看到附近化工厂多根烟囱正喷出黑烟,约100米外已能闻见刺鼻的气味。


  不只是工厂的黑烟,当天上午10时,沪太路宝祁路一工地旁升起一片黄烟。阳光水岸居民李小姐说,那是拾荒人在焚烧垃圾,“天天在这烧,一开窗户就觉得不舒服。”[page]


  崇明:焚烧秸秆烟雾大


  11月初,正好是大麦播种的好时节,早报记者近日乘车到达以农业为主的崇明陈家镇、堡镇、向化镇、中兴镇等多个村镇,看到秸秆焚烧情况严重,多个村镇上空烟雾弥漫,刺鼻的味道呛得人难受。就种情形在宝山、金山等多个区也能看到。


  在堡镇漾东村合五公路沿线,沿10多亩田地望去,只见一片黑漆漆的秸秆焚烧渣灰。陈家镇德云村一名村民说:“前几年曾有奶牛厂上门回收稻草,但这几年工厂搬迁,再也没人来收了。秸秆除了一部分拿回家烧饭用,剩下的就在地里烂掉或一把火烧掉。”


  德云村一位年过六旬的村民说:“世博会期间有规定,村里一次性补贴他150元,不能烧秸秆,一烧就要罚款。但世博结束后,很多人已经开始烧,没人管也没人说。”


  目前,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没有得到有效推广,是造成秸秆焚烧的重要原因。堡镇小漾村支部委员会一名委员说,该村提倡秸秆还田10多年了,但机械设备一直不够,全村也只有5台拖拉机,“农民到了耕种季节,等不及就开始焚烧。村委会为提倡秸秆还田,每亩地补贴30元,并正在逐步增加设备,提高拖拉机的工作效率。”


  同时,农民的焚烧观念也存在误区。“很多农民都认为秸秆焚烧会生成很多钾肥,但实际上生成的钾肥很少,风一吹就没了。”该委员说。


  金山:粉尘让树叶变灰色


  相比崇明,金山的污染情况主要集中在一些小工厂。15日上午,早报记者来到金山区朱枫公路7435弄附近,看到这里聚集着多家个人经营的烧砖厂,每个厂里都矗立着一根高大的烟囱,持续不断地冒出黑色浓烟。


  附近的村民李先生随手摘下一片树叶说:“上面全是粉尘,污染太重了。”这片树叶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粉尘,已经看不出原来的绿色了。在这里,类似这样遭遇的植物遍地都是。


  朱枫公路7435弄8号的天顺建材厂建于2004年左右,厂家工作人员称,设备是以往环保政策未出前的老设备,都是采用废旧木料作燃料。“每天就要烧掉一卡车的柴,换成煤或者,成本就要翻上4倍,幸亏我们建厂早,一直可以用柴烧。”这名工作人员说,“世博会期间,附近厂家都安装了烟囱过滤头,可以将一部分污染气体净化掉,但是世博结束后就很少使用了。”[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