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建议另选址局长下了课 环保局还是“招商局”?

点击:2090 时间:2009年9月9日 来源:中国环境报

  □编者按

  这是一篇地方记者在对基层进行深入采访后撰写的报道。因为可以理解的原因,报道中没有指出具体地方,也没有写出真实人名,但文中所反映的事实是客观真实的,由于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不少地方都可以“对号入座”。

  招商引资工作究竟应该由谁来承担?让对企业负有环境监管职责的执法部门承担这项任务是否合适?对部门和干部进行考核的依据又是什么?借用文中某环保局长的话来说:“长此下去,环保工作真没法干了。”
  

  前不久,去采访一位地级市环保局局长,一见面,那位局长便迫不及待地说:“你们记者联系面宽,人脉广,请帮我们联系一些招商引资项目,以便完成市里下达给我们局的任务。”说这番话时,局长是一脸的无奈。

  后经记者调查,近些年来,许多地方的环保部门都压着沉重的招商引资任务,他们不得不耗费很大精力四处奔波跑项目、拉资金,以致环境监管主业受到很大冲击。有位环保局长说:“现在环保工作任务繁重,我们连本职工作都忙不过来,上面还要求我们去做别的工作。长此下去,环保工作真没法干了。”

  完不成任务做检查

  “只要环保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做好环境监管工作,即使完不成招商引资任务,也不应该受到责备吧?”听了记者这番话,一些环保局长表示,现在有的地方对环保工作要求很低,只要别弄出饮用水源污染等严重事故即可,但完不成招商引资任务或接收不好招商项目则是万万不行的。

  一位环保局长介绍说,他们那里每逢年终岁尾,市里几大班子都要召开联席会议专门听取招商引资工作汇报,完不成任务的部门要在大会上做检查,而市环保局就被列为做检查的部门之一。

  这位环保局长在检查中坦言,环保部门人手不足,既要下基层,又要负责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审批,还要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因此,环保局未能完成上级布置的招商引资任务。最后,这位局长在会上表示,没完成任务的责任完全由他本人承担,如果组织上认为他不称职,可以免去他的局长职务。孰料,这位局长的话音刚落,会场上竟然响起了一片掌声。热烈的掌声表达出与会者对每个部门都被“逼”上招商引资战场的不满。

  还有,某县一位政府领导在招商引资调度会上很直白地说,要是哪个部门完不成招商任务,虽然我不能直接免了你这个部门领导人的职务,但我能让你徒有虚职,一点儿地位都没有。

  建议另选址,局长下了课

  在招商项目落地时,环保部门若照章办事对建设项目严格要求,将会面临怎样的后果呢?

  一名县级环保局局长对记者说:“上级领导和其他部门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弄来的项目,即便不符合环保准入要求、存在环境污染隐患,我们也只能降低准入门槛放行,否则就得承担干扰招商引资工作的罪名,‘吃不了得兜着走’。”

  也有敢顶的。某市一位负责干部管理的领导从外地引进一个建设项目,并且自行给这个项目选定建设地址。当地环保部门经过评估,认为此项目应另外选址。当市环保局局长向引进此项目的领导提出重新选址建议时,这位领导听了“逆耳”之言,极为不悦,将“你还想不想干了”这句话抛给了环保局长。

  最终,这位在前一年9月刚被授予全省环保系统先进工作者并享受市级劳模待遇、敢于伸张正义的环保局长,翌年元旦刚过就被调出了环保局。

  有些地方给环保等部门下达刚性招商引资任务,考核手段也颇为严格,那么取得的成效是否很可观呢?[page]

  一位基层环保局长说:“现在有些地方领导在招商引资工作中,不在加强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建设、提供良好的生产场地和人力资源等方面去吸引投资者,而是单纯靠许愿带有‘土政策’性质的‘优惠政策’拉项目。人家投资方能愿意来吗?现在到我们这里落户的企业就那么屈指可数的几家。”

  记者手记

  全员招商苦了谁?

  中国环境报记者 于平

  对于环保部门招商引资会带来的负面效应,记者所采访的基层环保局长普遍反映,环保部门偏离主业,利用职权抓招商,势必导致环境监管能力大打折扣,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流于形式,排污费大量流失,“十五小”等污染企业被引进和死灰复燃。

  据悉,有的地方环保局长为完成招商任务,竟然违反环境法律、法规,引进污染环境的项目,最后被追究刑事责任。

  招商引资的好处显而易见,它可以带来资金、技术,可以解决劳动力就业和增加财政收入,可以为GDP快速增长助力。显然,招商引资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更是加快发展速度的必由之路。

  但需要关注的是,招商引资工作该由谁来抓?从政府部门职能分工来说,由发展改革委、商务等部门或设专门机构主抓招商引资工作顺理成章,并且问题少、效果好。

  当然,并不是说环保等部门不能参与这项工作。环保部门如果遇到优质招商引资项目及信息,可以充当媒介将其引荐给相关部门。但若无视政府部门职责分工,让环保等部门都背负任务指标去招商引资,搞所谓“全员招商”,则将招商引资工作推上歧途。

  “全员招商”的非正常现象之所以发生,究其根源,在于长期以来,对干部的绩效考核评价主要是以经济发展为主要指标,而经济发展中又主要以GDP增长为核心指标。于是一些干部急功近利,怀着“一年打基础,两年大变样,三年职级升一档”的心态,不顾社会发展失衡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盲目追求GDP增长,以期获得提拔和升迁。

  当前要解决一些地方存在的“全员招商”问题,首先,要扭转唯GDP政绩观,建立全面、科学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既考核发展速度,更注重考核发展方式和发展质量,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免的一项重要依据。其次,应建立约束力强的环境问责机制,以此强化政府环境保护责任,对在发展经济中频频撞击环保“红线”、造成环境破坏的地方领导干部要坚决实行问责。[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