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能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房庆
主题为:应对挑战,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非常高兴参加第二届中国生态小康论坛,就我们共同关心的节能减排问题与大家进行交流和沟通。在此,我代表中国节能协会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
我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石油、天然气的人均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十五分之一左右。即使是储量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3%。目前我国又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能源消耗急骤增加,能源资源消耗强度高,消费规模不断扩大,能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而且环境、生态日益恶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面对以上挑战,要想缓解能源瓶颈制约,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多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动节能降耗,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国单位GDP能耗逐年降低,2006年下降1.79%,2007年下降4.04%,2008年下降4.59%,“十一五”前三年累计下降10.1%,节能2.9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6.6亿吨。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还在加剧。在这种情况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显得尤为迫切。下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与大家探讨:
第一、节能减排,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节能是我国节能的重要方面,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工业占我国GDP比重的43%,是我国经济的主导。工业能源消耗占全社会能源消耗的70%以上,是耗费能源、资源的最主要产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这就要求企业向“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发展方向转变,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切实加大节能环保的投入,加强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技术研发与推广,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积极培育三大循环经济,提高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再次强调,必须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中坚持节能减排不动摇,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调整结构的重要抓手,作为扩大国内需求、培育新的增长点的重要方面,全面落实各项节能减排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务求取得更大成效。
应当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支持一批节能减排项目建设。加快研发和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动高用能行业技术进步和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
应当鼓励各地区根据资源环境条件、产业发展状况制定方案,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应当鼓励各地区根据产业发展布局和结构调整要求,通过工业园区等有效方式,实施产业集聚,通过上下游产业联合、优化整合,实现综合利用、循环使用,最大限度提高能源资源和土地的利用效率。[page]
第二、节能减排,要提高公民节能意识,转变消费模式。
节能减排,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参与。面对严峻的环境、资源与社会发展的挑战,必须转变消费模式。消费模式的转变与调整,不仅仅是消费领域的事情,而是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含义,对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消费模式转变是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的客观要求。造成我国目前经济结构的低效化和增长方式粗放化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背景就是传统的不合理的消费模式。由于消费的不合理和不科学,使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粗放化随处可见;现实中的浪费消费、愚昧消费、掠夺消费、野蛮消费等,使一大批本不应该存在的生产和服务得以维持。
应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和广泛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宣传科学思想、科技知识、实践经验和节约型的消费模式。广泛带动身边的每一个人积极参与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共同创造人人关心资源节约、人人身体力行节约资源的良好氛围。
节能减排与我们每一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参与节能减排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要让每一个人了解:8瓦节能灯的亮度等同于40瓦的白炽灯;电视机、洗衣机、微波炉、空调等家用电器,在待机状态下仍在耗电,加在一起相当于点一支30-50瓦的长明灯。如果全国3.9亿户家庭都在用电后拔下插头,每年可节电约20.3亿度,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97万吨。[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