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在三亚市海洋与渔业局的支持下,“民间组织”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组织50多名海洋环保志愿者,采用沿海岸线徒步行走的方式,对三亚市辖区可通行的103公里海岸线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三亚海岸线污染情况非常严重,垃圾随处可见、排污口超过140个。
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成立于2007年,会员单位有60多家,主要是三亚市的大型旅游企业。随着涌入海南的游客逐渐增多,协会意识到海洋保护的重要性,开始发起海岸保护调查活动。
参与此次“三亚海岸线环境状况”调查的成员包括大学教授、植物专家、在校大学生、协会会员单位员工、市民以及外来游客等50多名海洋环保志愿者,他们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时间,对三亚市辖区209公里海岸线中可通行的约103公里海岸线进行了环保生态调查,结果显示,三亚海岸线每公里的垃圾重量是全球平均值的3倍,每公里海岸线的垃圾件数,是全球平均值的17倍。
海南大学三亚学院罗健军老师全程参与了这次调查活动,“像市区的、景区的每天都安排专人打扫,那些还可以,但是到郊外的,那基本上就没有一处比较清洁的海滩,都有垃圾。”罗健军介绍说,海岸线上的垃圾主要是泡沫塑料,还有一些塑料袋、酒瓶、破旧的衣服等生活类的垃圾。泡沫塑料的主要来源是海上的渔排,“鱼排它要浮起来嘛,它下面就要泡沫塑料做浮体,那个泡沫塑料泡在水里面寿命是有限的,可能就一年”。
罗健军说泡沫塑料对生态环境的威胁很大,举个例子来说,泡沫时间长了会碎化,碎的很稀,然后就会被鱼吃掉,“鱼吃掉它而且很难排出来,所以它会在鱼体内聚集起来,然后通过海洋的生物链,其他的鱼又吃这个鱼,然后很多鱼会被打捞出来,人吃了以后会有危险”。
而一些大的生活垃圾如破旧的渔网、编织袋等,被风吹进海里以后,会直接导致渔船的螺旋桨被缠住,影响正常航行。除了生活垃圾以外,调查还发现三亚市的海岸线上存在着养殖排污口、生活排污口、雨水排污口等共计140多个,大量的污水直接排到海水当中,对海水造成严重的污染。罗健军说,在海边随意修建的虾塘是养殖排污口的罪魁祸首,“在郊外的一些海滩上建了很多养殖的水塘,养虾的、养螃蟹的这样的水塘,这种水塘就是靠抽海水,它里面要投放大量的饲料,然后就是要投放很多药物,主要是防病,因为虾都在一个塘里面,只要是稍微发生了一点什么病的话,整个塘都会死掉的,所以它会投药投的很重,投了药以后呢,水排出来再换水,直接流进大海,污染很严重的。”
据协会的另一位成员介绍,他们去调查的时候正遇上一些鱼塘在排水,污水流到海里,1、2百米内的海水都变了颜色。
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工作人员介绍,排放污水的排污口除了养殖排污口外,还有部分临海酒店也直接通过排污口向大海里排放生活污水。协会秘书长孙冬说,排污口的问题会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因为你想啊它那个排污口你要改造的话,你一定要建污水处理设施、设备,是谁花这个钱,是企业花这个钱,还是政府花这个钱。” [page]
对于排污口的问题,孙冬表示,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下一步将会去详细的了解到底是哪些企业在通过排污口排放污水。
对于海岸垃圾污染的治理,海南大学三亚学院老师罗健军建议,应首先对海岸上现存的大量垃圾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然后针对不同区域,安排专人监督、清扫,以保证海滩的清洁。
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秘书长孙冬介绍,他们已经把调查结果向三亚市政府作了汇报,现在三亚海岸线的状况与他们调查时相比,污染状况依旧,希望相关部门尽快采取措施。
连日来,由三亚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市爱卫办、市园林环卫局等职能部门组成的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检查组,对全市大街小巷环境卫生进行督导检查。检查表明,三亚城区主干道、广场及公共场合已基本没有占道经营现象,然而背街小巷占道经营却依然严重。
1月6日下午,在迎宾大道月川村路段,检查人员看到这里占道经营水泥、石灰、瓷砖以及长期污染的现象非常严重,并存在卫生死角。还有不少农民工坐在绿化池边找工,很容易引发事故,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在榆林菜市场大门口附近,不少水果摊点就摆在门口两旁叫卖,周围不足1000平方米的范围内,有近20个摊点,这些摊点大部分属无照经营。
在胜利路,检查人员看到这里有许多电动车行,由于店面狭小,很多店主将电动车摆到人行道上,过路市民被逼到机动车道上行走。在一些路段,还有彩票讲解员把用具和宣传单大大方方地摆到人行道上。
在鸿港市场周边、农垦三亚医院、市人民医院、大东海广场等地,还有一个个小摊点,贩卖各种日常用品、水果、零食。榆林菜市场前小摊贩占道经营。 胡拥军 摄 (记者 胡拥军)[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