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民建上海市委提议上海建全球碳金融定价中心

点击:1127 时间:2011年1月26日 来源:东方早报

    民建上海市委提出组织提案,建议上海率先发展“碳金融”。


    “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为平台,建国家级碳交易平台”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民主建国会上海市委员会(下称“民建上海市委”)提出组织提案,建议上海率先发展“碳金融”,结合上海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逐步开展碳基金、碳期货、碳证券等金融衍生品,以便使上海“成为全球碳金融的定价中心”。


    明年碳金融市场将超1500亿美元

  
    所谓“碳金融”,是指服务于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


    民建上海市委调研部副部长陈海林告诉早报记者,“在今年提出这一议案是因为全球低碳经济的到来是不可阻挡的,而上海本身也有两个中心(国际金融中心与航运中心)的定位,碳金融是未来金融领域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我们建议上海抢占先机。”


    该提案的全称是《关于在上海率先发展碳金融的建议》(下称《建议》),由民建上海市委的会员、上海城投环境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高级经济师朱军勇起草。


    “据预测,2012年全球碳金融市场将超过1500亿美元,而到2020年,全球碳金融市场的规模更可能超越国际原油(86.31,0.12,0.14%)市场,发展前景可谓相当广阔。”朱军勇称,“中国不能错过这一历史机会,上海也是。到时候哪怕只是分得一杯羹,也将有巨大的经济容量。”


    截至2010年底,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据朱军勇介绍,目前中国的碳排放约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强。[page]


    上海环交所的作用


    “目前国内碳金融市场的一大问题是市场过于分割,上海、北京、天津、武汉、广州、深圳、徐州等都有各自的碳交易市场,但各交易所合作很少,也没有形成统一、标准化的合约交易中心,这种各自为战的局面阻碍了这一市场的发展。”朱军勇说,此外,目前法律法规不健全,中介市场发育不完善,这些也是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的阻碍因素。


    对此,民建上海市委呼吁将碳金融发展纳入国家层面统一管理,并提供上海的经验标准,为国家出台相关指导性意见提供参考,避免恶性竞争。


    民建上海市委建议,将已有的“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作为重要平台,争取中央相关部门的支持,建设国家级的碳交易平台,逐步链接各个区域市场,构成统一的国内碳市场、技术标准和交易流程,进而成为全球碳金融的定价中心。同时,把加强本土化的中介机构的培养和发展作为重要议事日程,扶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介机构并形成品牌效应。


    “之前常常有这种情况,欧美国家以很便宜的价格购买我们的碳减排份额,然后再到他们自己国家的交易所高价转卖。”朱军勇说,“如果我们能够将上海建成全球重要的碳金融中心,那么我们就能够谋求全球碳金融的话语权与定价权。”


    朱军勇强调:“我们都说要把上海建成全球金融中心,并希望能够把上海的证交所做到多大多大,吸引多少全球银行、保险、证券公司在此落户,这些很必要,但只是战术之举。”


    “我们应该看到碳金融市场的崛起,一个全新的行业,而且容量巨大。能够谋求成为全球碳金融的中心,这将是战略之举。”朱军勇称,“上海需要的是先知先觉,在全球低碳市场抢占先机。”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