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场讯)原作者:剑龙 申玮
班组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班组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基层管理水平以及企业整体效益有着深远的意义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在国内企业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应用,为企业探索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提供了新的途径。班组作为企业发展的前沿阵地,如何实现企业文化落地生根、运用文化的力量建设班组文化和培育文化班组以及实现文化管理班组和夯实企业发展根基,笔者认为,前提是要正确认识五大现状,关键是要注意把握四个问题,核心是要重点抓好六项内容。
一、建设班组文化是形式和过程,培育文化班组是内容和目的,它们集中统一于文化管理
文化管理的根本目的不是文化的表现形式,而是要不断地适应发展形势,靠一以贯之地建设班组文化以实现班组的自我管理、自我建设和自我发展,即把班组培育成文化班组。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班组尚停留在建设班组文化的层面,没有形成文化班组的气候,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观念不正确。建设班组文化不是为了班组有文化味,而是要有文化力。国内现在的班组文化主要是运用宣传、教育、文艺等文化手段营造的文化氛围和开展的文化活动,没有囊括表现班组和职工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和行为的物质与精神的内容。
主体不到位。当前,建设班组文化,主要是从上到下灌输,上级、企业、基层是主体,班组只是载体,忽略了班组和职工在建设班组文化中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没有班组内在的文化基因,缺乏建设班组文化的内生性。
体系不健全。班组文化从内容上讲,包括最起码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从类型上分,包括学习文化、安全文化、创新文化、质量文化等。当前实际的班组文化还没有固定成型的班组文化体系。
个性不突出。不同行业的特性,决定了其相应班组文化在侧重点上应该有所区别;班组不同人员的构成,决定了班组文化建设的层次也有所不同。而国内企业班组文化普遍存在同质性的问题。
表现不生动。一是口号式、大众化文化形象较多,内容比较空泛,不符合班组和职工的实际环境;二是表现手法单一和生硬,不生动活泼,不寓教于乐,班组不适应、职工不喜欢,缺乏生气。
二、达到建设班组文化和培育文化班组的有机统一,是实现文化管理班组的前提和关键
如何更好地建设班组文化,培育文化班组,实现文化管理班组,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价值性。任何一种文化要素,只有当班组对它有强烈的需求、适应班组的实际,才会对班组有价值、被班组所接受。这就需要企业文化建设者有甄别的能力,及时克服三种倾向:一是南辕北辙,即在某一方面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但受别人影响,让适合自身的文化要素变了样,改变了原有的初衷;二是南橘北枳,即把还不适应自身企业发展环境的文化要素直接从别处嫁接过来,造成水土不服,失去了文化要素的原本意义;三是南柯一梦,即想当然地建设班组文化,既没有结合形势发展的需要,又没有结合班组发展的实际。[page]
动态性。随着发展形势的变化,文化管理班组的基本路径是“建设班组文化—培育文化班组—建设新的班组文化—培育新的文化班组”的螺旋式上升发展的无止境过程。这就要求企业文化建设者必须摒弃思想上的两个误区:一是不劳而获,即不通过建设班组文化,就想培育出文化班组,实现文化管理班组,既不现实也不可能;二是一劳永逸,即认为只要建设班组文化了,就培育了文化班组,或者认为培育成文化班组就没有必要再建设班组文化了,但发展形势的变化,既会造成同一文化要素外延的扩展,也会添加新的文化要素内涵。
遗传性。建设班组文化成功的最直接体现就是培育成了文化班组,即文化要素已经具有遗传性,具体表现为差异性、稳定性和持久性三个方面。差异性体现在同类文化的表现形式的不同,具体到不同队伍的班组、同种队伍的不同班组,都应当因为班组的不同而不同,已经形成自己的文化基因;稳定性体现在某种文化要素在一定时间阶段已经在班组固化于制、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稳定的变化;持久性表现在文化要素的稳定性对班组的时间跨度影响。
兼容性。班组是企业的最基本组织单元,显然班组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且是企业文化的主战场、最前沿。企业文化有没有生命力,班组文化就是最显著的“晴雨表”。好的班组文化不但有利于企业文化的落地生根,更能起到一定的反馈作用,将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好的文化要素不断强化,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企业,促进企业文化的不断升华。但是,班组文化对企业文化不是绝对的复制,即企业文化是靠班组个性化的“企业文化”去支撑、保证和执行。
三、建设什么样的班组文化,应当从班组面临的形势、功能和现状三个维度综合考虑进行
就目前来讲,建设班组文化应该重点包括以下六项基本内容。
以规章为主要内容的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班组行为的指挥棒、方向盘。国内企业班组制度文化最为普遍的问题是缺乏系统性,企业的每个职能部门都从自己的工作范围对班组制定出了一些规章制度,但就班组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组织来讲,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独立的、操作性强的系统的班组规章制度。因此,企业各部门按照班组的职能和功能划分,统筹考虑,全局把握,制定出一套完整的企业的班组建设规章制度,为班组指明一个正确的综合行为方向,就成为建设班组各项文化中的当务之急。
以精细为主要特征的管理文化。班组是各项生产经营指标的直接完成者,班组的精细化水平直接决定着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提高班组的精细化水平,需要基层队伍从思想上重视班组,把班组当成真正意义上的一级生产组织,学会授权,给予班组一定的任务、权力和责任,让班组对生产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管理权,充分发挥班组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要善于引进内部竞争机制,建立考评制度和虚拟淘汰制度,把压力传递到班组、责任分解到班组、利益共享到班组。
以行为为主要对象的执行文化。班组的执行力就是企业发展的生产力。执行力首先是执行的问题,要使班组完成的工作任务和行为具有可操作性,尽量能够细化和量化,让班组的行为有章可循、有章能循、有章必循。其次,执行力是指完成任务的程度,提高班组执行力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强化。再次,执行力离不开班组的执行能力,需要班组职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学习,注重实践。
以实践为主要源泉的创新文化。作为生产实践的第一线,班组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力量源泉。加强班组的创新文化,要积极营造班组创新的氛围、搭建班组创新的平台、分享班组创新的乐趣;要鼓励班组创新的意愿,组织班组经常围绕生产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和热点问题开展创新,不怕失败,永不满足;要提高班组创新的能力,加强培训、拓展视野、善于思考;要支持班组创新的实践,为班组创新提供物质保证和精神动力。
以团结为主要任务的和谐文化。团结出凝聚力、出向心力、出战斗力。作为生产的直接组织者和班组的直接管理者,班组长对加强班组团结的作用至关重要。要加强班组团结,班组长就必须以理管人,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做事公正公派,用良好的风气带班组;以技服人,靠过硬的技术、顽强的作风和表率的作用,去赢得职工的拥戴、信任和支持;以情聚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把职工紧紧地凝聚在一起。
以个性为主要表现的理念文化。理念是沉淀于班组中多年来形成的各种文化要素的认识升华,对班组和职工能够产生无形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潜意识地影响着班组和职工的行为。要建设班组的个性理念文化,贴近班组、打动职工,就必须坚持“从班组中来,到班组中去”的原则,用班组的事说班组的话,用班组的话讲班组的事,就一定能够提炼出可信、可学、可用的个性班组文化理念。[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