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一面山坡的三个“面貌”
在本溪市明山区平安岭村有一面向阳的山坡。
山坡上从东到西并排圈起了三个100平方米的地块,每个地块下端设一个出口,出口处各安一个收集土壤流失量的数据桶——这里就是明山区平安岭小流域监测站。
东边的绿色地块是原地貌径流监测小区,中间的灰色地块为矿渣径流监测小区,西边的褐色地块为破坏原地貌径流监测小区。
监测站从去年9月建立到现在还不到一年,同样的坡、同样的降水、同样的风,三块地却已经有了不同的“面貌”。
——原地貌径流监测小区里生长着高约20厘米的草,直径1米、高1米多的数据桶里的水清澈见底,没有沙石,也没有泥土。
——矿渣径流监测小区里是人工堆放的矿渣,数据桶里的水呈灰黑色,水质已被严重污染。
——破坏原地貌径流监测小区里没有长草,光秃秃的像一个倾斜在山坡上的操场,其下方的数据桶里尽是黄泥,土壤流失现象明显。坡面上已经出现了一条条小沟,雨水在倾斜的“操场”上留下了一道道划痕。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矿渣径流监测小区由于范围不大、四周也被圈了起来,因此在区域内降水不大,又没有上游雨水冲刷的情况下,暂时不会发生石块被水流带走的情况,但是在现实中,集水面积较大的地区,连那些小石子都会被雨水冲走。
每年任务由15万亩降到8万亩剩下的都是难啃“硬骨头”
从2003年到2006年,省市下达给本溪市水土保持站的水土流失治理任务是每年治理15万亩。 2007年以来,这项任务指标已被调整到8万亩,治理面积几乎减少了一半!
是本溪市的水土流失状况已经极大地得到了缓解,不用再像过去那样大规模地治理了吗?
本溪市位于辽东半岛东南部,龙岗山脉和千山山脉自东北向西南方向横贯全境。境内山峰耸翠,重峦叠嶂。山地面积为766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91%,森林覆盖率达72%。本溪市为季风大陆性气候,温差较大,四季分明,年降雨量为800~1000毫米。地表水资源量为34.4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7亿立方米,总用水量为4.69亿立方米,水资源利用率为25%,是水资源较丰富的地区。
本溪市的青山绿水如此秀美,以至于人们常常忽略到一点:这里也随时面临着水土流失的危机。本溪市1949年水土流失面积259万亩,1981年为341万亩,到了1990年已高达392万亩,生态环境受到了极大破坏。
问题的出现,凸显了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必要。而水保人的辛劳和付出,也在随后的遥感普查数据中得到了肯定。
1996年遥感普查数据显示,该市水土流失面积降到236万亩;2000年遥感普查水土流失面积为205.12万亩,2005年遥感普查水土流失面积已下降到了178.96万亩。2005年比2000年水土流失面积净减少26.16万亩。
本溪市的水土流失面积在逐年减少,但是本溪水保人却高兴不起来。他们更担心的是:强度以上侵蚀正在逐年增加,2005年已达到19万亩,比2000年增加了13.3万亩。 [page]
“随着近几年采矿业的发展,强度侵蚀将还会增加,这主要是人为造成的。 ”有关专家坦言,“造成本溪市水土流失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人为因素是主要因素,主要是采矿业,其次有采石、筑路、城市开发等。 ‘边治理边破坏’是强度侵蚀逐年增加的症结所在。 ”
2003年以来,为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的年治理15万亩的治理目标,本溪市县(区)水土保持部门加大投资力度,积极采取措施,全面开展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每年都超额完成治理任务。不过,轻度侵蚀与强度侵蚀的治理成本是不一样的。随着治理工作开展的深入,轻度侵蚀的面积逐渐得到缓解、改善,治理效果越来越明显,轻度侵蚀的面积也越来越小。于是,就有了遥感普查水土流失面积下降的阶段性成果。
然而,正在增加的强度以上侵蚀却是较难治理的。无论治理周期、治理成本还是治理的难度都非轻度侵蚀地块所比。这才是省里将本溪市的水保治理任务由每年治理15万亩减少到8万亩的真正原因。
三分治理七分管护监督执法从“被动”转向“主动”
水土保持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水土保持部门是法律法规赋予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搞好生态建设和为经济建设服务与管理的部门,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三分治理七分管护,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就要搞好治理和监督执法,二者缺一不可。监督执法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赋予水保部门的权力。纠正违法行为,追究违法者法律责任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措施和有效手段。
本溪市水土保持站执法队伍人员有限,相对而言,监督执法的工作业务量非常大。
本溪市是著名的“煤铁之城”,是老工业基地。可以说是先有了工业,才有本溪市,历史的原因决定着本溪市现在搞矿山治理的难度非常大,其根本原因是矿山多,面积大,开采时间长,弃渣量大。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该市以煤矿为主的矿山总数多达1300多座,目前,这些矿山仍然继续生产的只有300多座。这就留下了千余座废弃矿山。矿区恢复治理与常规的治理模式有较大差别,面临很多技术难题,所需资金数额较大。这就需要水保部门坚决按照水土保持法“谁破坏、谁治理,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补偿”的原则监督执法。
“对于那些开采业主无治理能力的,将防治费上缴到各级水土保持部门,由水土保持部门组织治理。而对于那些属于历史长期遗留问题,找不到矿主的,就应该由水土保持部门做出规划,争取财政支持,进行治理。 ”一位专家这样解释。
与此同时,前一段时期铁矿石价格猛升,又使矿山企业数量增多,尤其是个体和私营矿山企业业主的水土保持意识偏低,人为因素导致强度侵蚀频频发生,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剧。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一度陷入“被动迎战”的尴尬境地。
镜头一:
本溪市水保执法人员接到举报,驱车赶往一处乱采滥挖的采矿点执法。执法车一进村口,就被对方发现,在通往矿点的路上用挖掘机堆了多处路障。执法车遇阻。当执法人员步行上山赶到采矿点时,却发现不法分子的多台大型车辆已越过本溪辽阳市界,正在对面向这边张望!
镜头二:
前几年,铁矿石价格一度达到1吨数百元。由于大批开采者的到来,铁矿石储量丰富的火连寨地区突然 “热闹”起来。许多当地的老百姓甚至放弃耕作,纷纷扛起锹镐上山刨铁矿石。火连寨有位老太太,她住的小土房下就是矿石储量丰富的地块,开采者重金动员其搬迁,然后大举开采铁矿石。由于参与盗采盗挖铁矿石的人数众多,仅仅两年左右时间,火连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已猛增至近万亩。 [page]
在保护与破坏的博弈中,如何变“被动”为“主动”?本溪市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坚持“方案审批严格化,监督执法制度化,两费征收规范化,验收工作程序化”,积极推进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向纵深发展。
在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方面,该市主要采取了7项措施:以宣传教育为先导,营造全社会保护水土资源的浓厚氛围;加强监督执法法制化建设,逐步完善监督管理制度;进一步完成好两费征收工作;严格水土保持程序管理,依法开展行政许可审批工作;加强合作,形成有效的部门联动机制;健全机构,为监督执法工作提供有力保证;树立服务理念,促进水土流失预防水土保持监督工作。
水土流失危害严重,不及时治理后患无穷,“谁破坏、谁治理,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补偿”理所应当。
然而,许多企业都存在着既破坏又拒不缴纳水土保持费的现象。多年前,某黏土矿一度拒不缴费,水保执法人员在上门做工作无效的情况下,只得现场取证、作笔录,然后形成案卷,将其起诉到本溪满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经法院判决和强制执行,该黏土矿不得不缴纳了7000元水土流失补偿费。
相反,本溪市泉山煤矿负责人于某却有着很强的法律意识。他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法的要求,投资数十万元对废弃的煤矸石进行平整处理,砌上挡墙,栽上果树,铺设草坪,将原来灰蒙蒙的厂区变成了生机盎然的花园式工厂。
本溪市的水土保持工作得到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该市成立了市级水土保持领导小组,下发了相关文件,组成了水土保持专家审批小组,进一步加强了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工作。
与此同时,水土保持方案和设施验收许可列入本溪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审批序列,通过国土、环保、建委等部门的联合把关,大大提高了水土保持方案的申报率,形成了有效的联动机制。
至此,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已顺利步入法制化轨道。
镜头三:
2001年8月5日上午10时许,位于本溪市南芬区施家村、套峪村的几处自然山体,在特大暴雨冲击下,突然发生特大的山体滑坡及崩塌,大量的石块、岩屑、泥沙与雨水混合,顺着陡峻的山势呈饱和态径流向沟道下游快速倾泻,形成了泥石流,致使施家村被冲毁22户房屋、140亩良田,受灾居民1036人,死亡19人,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套峪村冲毁4户房屋、林地950亩、道路12.5公里、矿藏一处,死亡3人,经济损失近1000万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本溪市发生的最严重的由特大降雨引发山体滑坡产生的泥石流灾害。 [page]
事后,相关部门对灾害进行了反思:从本溪市的自然特点看,具有发生泥石流条件的地区很多,理应引起高度重视,特别要防止人为因素诱发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的发生,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保护生态环境。
在本溪市南芬露天矿弃渣场,站在400多米高的“弃渣山”脚下向上望,它就像一座随时会崩塌的雪峰,令人心生恐惧。
“你想到了什么?泥石流、滑坡?”一位工作人员说,“反正我每次来到这儿,心里最想的就是‘拔腿快跑’! ”据介绍,一个弃渣场约占地2平方公里,这里共有5个同样的弃渣场,如果不采取防护措施,一旦发生滑坡和泥石流,下游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势必受到威胁。
在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人员的督促下,南芬露天矿投资500多万元,在弃渣场下游修了4座巨大的钢筋混凝土谷坊。
城市水保:法制与意志的胜利
开发房地产,动工前还要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听着新鲜吗?这在大连市和本溪市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了。
几年前,本溪市明山区某房地产公司正在搞开发,明山区水保站就找到相关负责人,要求对方履行水土保持义务,编制水土保持方案,交纳水土保持费。对方称:“什么水保,从来没听过什么是水保,你们走吧,我们不懂什么水保法。 ”
明山区的水保执法人员不嫌麻烦,多次上门宣传水保法,做工作,并一再声明:“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收费,就是要让大家都懂得水保法,认识到水保对本溪市和国家的重要性,并严格依法办事。 ”
执法人员多次上门宣传水保法,该房地产公司负责人雷某终于转变了认识,编制了相关方案,并缴纳了2.5万元的水土保持费。
此后,在明山区的管辖内,只要有大的开发项目,该区水保站的执法人员就会到场。
去年,该市某大企业下属的房地产部门开发楼盘,水保执法人员找上门时,他们却推托负责开发的施工企业是沈阳的,而拒不配合。执法人员在核实情况的前提下,上门做了七八次工作,可是对方就是不把水保法放在眼里。
没有办法,明山区水保站将其起诉到了法院。这回,总工来了,总经理来了,工程科科长来了,企业的律师也来了,先是认错,随后主动交上了水土保持补偿费。
目前,该市一些大的房地产公司已经认识到了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开工前会主动申报水土保持方案,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 [page]
守土有责
筑牢中部城市群绿色屏障
本溪市生态状况好坏,还事关省内其他地区的国计民生:本溪市是辽宁中部城市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和辽东天然次生林区,担负着向太子河下游的辽阳、鞍山、营口等城市的工业、农业和人民生活供水任务,是辽宁城市群天然的绿色屏障。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已经流失的水土还能“追”得回来么?能,但代价是巨大的。
“一份研究资料显示,每平方米水土流失的治理成本约为200元至500元之间。 ”本溪市水土保持站负责同志说,“而这还是南方一个矿山治理经验里的数据,如果放在北方,成本就会更高。 ”由于气候特点不同,南方的植被成活率高于北方地区,“可见,如果想恢复这些被破坏的植被,不用说恢复到90%,就是恢复到50%也很难。 ”
据统计,2003年到2008年底,本溪市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6.01万亩。其中,营造水保林56.5万亩,经果林6.07万亩,基本农田2.3万亩,其他24.94万亩,建设谷坊塘坝816座,总投资2680万元。在治理方面,本溪市水务局积极争取国家生态修复项目、黑土区治理项目和清洁型小流域项目,目前桓仁满族自治县生态修复试点已完成。 2006年本溪满族自治县被列为第二批试点,现正在实施。桓仁满族自治县在2005年被水利部列为第一批黑土区治理试点县,已经实施的黑土区治理项目区内生态环境及农业生产、居民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
目前,“山、水、田、林、路”的统一规划和综合治理,已成为本溪市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具体要求,以小流域为单元、经济连片、立体开发,辅助生态修复已成为本溪市的成功做法,并正在逐步深入地开展矿山迹地治理、沟壑治理、黑土区和清洁型小流域治理。 郭宝平[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