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两会已经落下帷幕。回顾一件件提案、议案、建议,中国2011年以及“十二五”时期的能源蓝图渐渐清晰,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一次次的讨论中对中国能源产业如何发展,给予了一个明确的指向——改革。
关键词一:价改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政府下一步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其中特别提到,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建立健全能够灵活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五大发电集团的代表委员继续“上书”“煤电联动”的老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大唐集团原总经理翟若愚甚至和记者调侃道,实在不愿意再谈“煤电打架”的老问题,但无奈的是问题年年不能解决,他不得不继续“上书”。同时,他也提出要加快电力市场改革,保证国家已核定的上网电价能执行到位。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路耀华表示,当前不是煤价高了,而是电价低了。因此他建议,上调煤电价格,下调发电企业承担煤价涨幅30%的规定,特别是要上调矛盾突出的河南、陕西、甘肃、湖南、湖北、江西、四川、黑龙江和山东等省的煤电价格。完善煤电联动机制办法,强化煤电联动机制实施的规范化和常态化,将煤炭运输环节费用纳入煤电联动机制。
翟若愚表示,煤电联动不可操之过急。但从长远看,还是要建立煤电价格联动常态机制,要“小步走、不停步”,不能等问题严重了再解决,集中调整电价不仅会对市场造成一定影响,而且发电企业由于长期亏损经营也难以为继。对于解决“煤电顶牛”的终极办法,翟若愚建议,加快煤炭和电力市场化改革。首先要规范煤炭市场,取消重点合同内和重点合同外的价格差,以及产煤大省的省内外煤炭价格差,统一全国煤炭市场。整顿规范煤炭销售中间环节,打击非法行为,防止从中间环节牟取暴利。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能源集团董事长肖宏江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湖北火电上网标杆电价并不比湖南、河南、山西等其他中部省份低,但由于电煤主要靠外运,因此其发电成本更高。他建议国家除了对电价进行疏导,还应控制煤价上涨,对煤价进行临时性干预。
全国政协委员、中石化原高级副总裁、总工程师曹湘洪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虽然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能源消费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长是客观规律,但是与世界上的许多国家相比,我国实现经济发展支付的能源代价更高。他指出,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浪费,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无法得到真正落实原因是多方面的,能源价格税收政策改革不到位就是其中之一。因此他建议,中国应借鉴德国、日本的经验,深化能源价格税收改革,尽快理顺价格形成机制,建立能反映能源稀缺程度、供求关系、环境成本的税收制度。
自2004年首次实施煤电联动机制以来,国家共实施过四次煤电价格联动,煤电机组上网电价共上调7.6分/千瓦时,但仍有6.7分/千瓦时的电价缺口。鉴于以往的失败教训,记者接触的多位代表委员均表示对政府短期内重启“煤电联动”不抱希望。
对此,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指出:“以前我们要考虑能源价格牵扯到民生的问题,因此在能源价格理顺方面步伐较慢。但能源价格不理顺,结构没有办法调整。现在,我们已经错过了一个最佳的调整时期。结构调整的压力巨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忍受一定的通货膨胀来进行结构调整。”
曹湘洪委员表示,不应放缓改革的步伐。他提出,应正确处理深化能源价税改革和控制物价上涨的关系,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的关系,妥善解决能源价税调整后低收入阶层用能支出增加带来的实际困难,不要把能源价格控制作为控制物价上涨的手段,尽快研究制定落实能源价格税收改革的具体措施。[page]
曹湘洪委员认为,考虑到我们社会的承受能力,可以逐步分阶段推进。首先要把舆论做在前面,把我国能源的资源状况、生产状况、消费状况、可持续供应能力让百姓了如指掌。
关键词二:电改
2011年全国两会前夕,一则关于电网主辅分离改革重启的消息被传得沸沸扬扬,消息称国资委正在抓紧制定电网主辅分离的方案准备工作。不少人认为,从“厂网分开”之后就沉寂多年的电力体制改革重新破冰。而在今年全国两会讨论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要取得明显进展。
本报记者从某辅业集团了解到,今年1月份,国务院已经批准了四大辅业重组方案:新组建两个集项目总承包、工程管理、设计、施工等一体化的综合性电力建设集团公司,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葛洲坝集团分别进入两个新组建的集团公司,作为二级企业,保留法人地位。电网企业中,区域、省级电网企业所属的勘测设计企业,火电、水电施工企业和修造企业也进入这两大集团内重组。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电网原董事长袁懋振证实了上述消息。他向媒体表示,最终敲定的主辅分离方案中保留了电网企业的送变电业务,是由于考虑到送变电对电网的维护、检测、传输十分重要,特别是电网发生意外情况时。而将设计院与修造业务分离,整体说来对电网影响不大,将来这两种类型企业的效益将主要依靠市场。袁懋振还透露,南方电网有望在一年内完成主辅分离工作,且等待剥离的辅业企业职工思想也比较稳定。
另一方面,本报记者从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获悉,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和南方十几家电力建设公司组成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望今年5月份挂牌成立。
沉寂九年,电改终迈步,然而对于电改,“两会”的期望不止于此。
“这样的主辅分离方案并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垄断加剧的担忧,“四大辅业公司分成了两个,将现有的业务向综合性发展,其实是抑制了民营资本的进入和市场化的形成。”
“主辅分离改革,相较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的阻力要小得多,也简单得多。”一位电力的全国人大代表对本报记者说。
一位权威电改人士毫不遮掩地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失望:“现在从电网企业剥离出来的辅业不过是‘代管’的。参照国外的电力市场,如果电网企业以安全为由不放开送变电业务,那么‘输配分开、竞价上网’也无法进行下去了。”
“电网企业的触角伸向了上游行业,收购了装备制造业,其保留下来的上游行业可以悄悄‘藏’在送变电业务里。要尽快实现主辅分离,将自然垄断性电网业务的考核方式,由考核其盈利性变为考核单位资产输、配电量等经营效率。”上述电改人士进一步说,“目前在输配电价改革方面,国家既定的‘划小电网企业财务核算单位、从而实现政府对各级电网企业分别单独定价’这项最为关键的工作多年来按兵不动,而在2006、2007年两次以正式文件突兀颁布‘分省电网输配电价标准’,公布了各省电网企业经营每千瓦时电量的平均输配电价约在0.09元至0.13元上下,但并没有说明该标准如何付诸实施。特别是在中央和国务院做出的‘主辅分开’决策长期难以贯彻实施,该标准并未反映出电网企业的设计施工等辅业及‘三产多经’的成本和利润在其中的总量和比重以及电力监管部门对标准实施中监管情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等。”
记者就此重组方案询问其他相关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电网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贾福清和全国人大代表、葛洲坝集团总经理杨继学均向本报记者表示,还没有接到具体的重组方案通知,不便披露信息。
据悉,最快会在全国两会结束后,相关部门将正式公布电网主辅分离新方案。期待“十二五”能源体系改革走得更远。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