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合同能源管理用于建筑节能 厦门向“低碳城市”挺进

点击:1282 时间:2011年3月18日 来源:东南网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编制的《福建省建筑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在厦门开展低碳城市建设试点和碳减排量交易试点,福州和厦门率先开展节能率65%的工程示范。


  其实,在2009年底,厦门就出台了低碳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更为具体的城市交通、建筑、生产领域的低碳规划,也于去年相继问世。


  先垫资,省下的钱再补偿
  2008年,厦门着手对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进行能耗统计,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2009年,确定了各类型建筑用能限额标准,比如,大型政府办公建筑的基线值为每平方米30公斤标煤,大型商场为每平方米60公斤标煤。


  “高于基线值却没超过每平方米5公斤标煤的建筑,主要通过节能运行管理来降低能耗;超过基线值每平方米5公斤标煤,就需要进行改造。”厦门市建筑节能办主任张建全介绍,当时厦门264栋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中,21栋需要加强节能运行管理,63栋需要改造。


  改造遇到资金困难,怎么办?“我们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降低能耗,最好的办法就是走‘合同能源管理’这条路,即与节能改造服务公司合作,改造费用由它先垫付,改造后每年省下的资金,对服务公司进行补偿。


  去年10月,天虹商场与深圳建科院签订合同能源管理改造协议,由深圳建科院投资300万元,对天虹商场大西洋店的空调、照明系统进行能耗改造。今年1月,该项目改造完成,预计每年将减少200万千瓦时电耗、节省160万元。根据协议,前三年省下来的资金,作为深圳建科院的成本和盈利,三年后节能改造设备全权移交给天虹商场。[page]


  此外,中行大厦的节能改造方案也已确定,即将动工。张建全表示,剩下的61栋建筑也将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争取3年内全部完成改造。据预测,改造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每平方米可节省25.73公斤标煤,节能总量达每年4.15万吨标煤。


  “合同能源管理比较常见于企业生产、城市卫生等方面的节能改造,将其运用于建筑节能领域,厦门在全国还是走在前。”张建全如是说。

  新挑战,从50%提高到65%

  降低既有建筑能耗的同时,对新建建筑严格实施建筑节能。

  2005年起,厦门新建建筑制定了从设计、施工、监督到验收等环节的全过程监管制度,新建建筑全部能达到住建部50%的建筑节能标准。据统计,2008-2010三年间,厦门新建建筑2509.8万平方米,减碳量达22.77万吨。

  “节能50%,这是与上世纪80年代模拟建筑比较而言的,比如说,新建的房子要自保温,夏天开空调时尽可能不让冷气透过墙体传出去。”张建全说。

  根据《福建省建筑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厦门和福州将率先开展节能率65%的工程示范。从50%到65%,意味着什么?厦门如何才能完成目标?

  “节能率65%,可以说是现阶段的一个极限。”张建全说,原材料、建筑设计、暖通设备等方面,都必须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才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去年开工建设的同安新城-金帝中洲滨海城,是我省首个以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建造的项目。“实际上,达到‘三星级’,就达到了65%的节能要求。”张建全介绍,住建部依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从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运营管理6大方面共76项指标逐项考核,“三星级”至少要满足其中的62项。


  据了解,金帝中洲滨海城的立面全为干挂石材,玻璃全为中空玻璃,社区路面全部铺设透水砖;制作了中水和雨水的采集排放系统,将生活污水二次处理后再利用于室内冲厕和室外绿化;路灯全是LED灯,还设计了风能和光能的互补系统。[page]


  张建全指出,冲击“65%”,厦门需要在可再生能源上挖掘潜力。比如,发展海水源热泵利用技术,降低建筑能耗;发展太阳能热水系统和热泵型热水系统,降低生活热水对化石能源的需求。

  碳指标,也可拿来交易

  何为碳减排量交易?

  1997年12月通过的《京都议定书》,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

  “碳指标,也可拿来做买卖。”张建全说,“超额完成碳减排量指标的单位,可将剩余的碳指标,出售给未完成碳减排量指标的单位。”他举例,天虹商场大西洋店完成改造后,一年节省200万千瓦时电,可根据公式,折算成碳指标。类似如此,再将所有项目累计起来,看厦门的建筑总共节省下多少能量,超额完成的部分就可以挂牌,在国际上交易。


  其实,厦门被省里确定为碳减排量交易试点前,就于去年被住建部确定为全国建设领域首个CDM(清洁发展机制)示范项目城市,也就是说,厦门是全国率先进行建筑碳减排量交易的城市。


  为此,厦门获得30万欧元的国外资金补助,用于建筑领域的碳金融机制研究。在德国环境部、中国住建部及清华大学等单位的支持和帮助下,厦门完成了CDM基线值和监测方法的研究,完成了全市6类节能建筑、3000多个项目建筑能耗的采集,并基本确定了基准能耗参考值。


  此外,厦门还选定集美新城核心区作为全市首个低碳示范区,研究制定低碳建设规划和技术指标体系,科学测算碳的减排量,为碳交易平台的建立打下基础。建设市政共同沟,避免路面反复开挖造成的环境破坏和重复建设;规划建设轻轨、步行系统以及自行车系统,引导市民更多地使用公共交通;在屋顶设置太阳能设施……一系列低碳举措,扮“绿”了集美新城。


  张建全还透露,厦门碳减排量交易所正在筹建中。届时,如果厦门某座建筑物碳排放超量,就需要花钱在交易所购买碳排放指标,借市场机制来控制厦门建筑领域的碳排放总量。[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