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盛夏,记者行走在青海湖畔,抬眼望去,西岸辽阔的千里草原铺上一层厚厚的绿色绒毯,五彩缤纷的野花把绿色的绒毯点缀得如锦似缎,繁星一样数不清羊群和膘肥体壮的毛牛、骢马犹如五彩斑驳的珍珠洒满草原,湖畔大片整齐如画的农田麦浪翻滚,菜花泛金,芳香四溢。管道局的建设者正在用自己的双手牵着“涩宁兰复线”这个钢铁气龙悄然行走于美丽的青海湖畔。
涩宁兰复线,自青海省柴达木盆地东部涩北1号气田起始,蜿蜒至甘肃省兰州市。全长923公里的涩宁兰复线有130公里管线与青海湖相伴,管线与青海湖最近距离仅有2000米。自2008年9月底开始施工以来,承建此段工程的管道二公司项目部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尽全力保护青海湖的生态环境。
早在工程筹备期间,管道二公司项目部就针对施工中的环保问题做了充分准备。他们首先对青海湖地区进行了环境风险识别,针对各种环保风险制订了《安全健康环境程序文件》和《环保实施细则》等一系列完整的管理办法、制度和规定。并对全体参建员工进行了安全环保知识培训。他们还制作了HSE现场检查表,要求机组每天对照检查,每月对机组施工现场和营地进行一次HSE综合检查,并依据《HSE考核办法》奖优罚劣。截至目前,该项目部的罚款额只有1000元,奖励额超过5万元。
管道二公司项目部副经理杨海亭告诉记者,现在员工的环保意识非常强。在施工现场,他经常看到员工顺手捡起地上的废弃物,司机每次出车回来,都会把一路上喝完的矿泉水瓶带到宾馆扔进垃圾箱。
员工按要求控制管道施工作业带宽度,尽最大努力控制超占地,把作业带宽度从18米减少到12米。作业带扫线时,他们明确“能压不移,能移不除”,珍惜草原一草一木。记者看到,在管沟开挖时,员工细心地把地表的熟土和地下的生土分开放在管沟两侧,一侧摊平后形成作业带。回填时,先填生土,然后再把熟土均匀地回填到上层。
管道二公司项目部还有一套完善的施工现场废弃物处理办法。在施工现场,每个机组都配备了两个大垃圾桶,每个焊工身边还有两个小垃圾桶。施工中焊工把焊丝头、砂轮片、焊帽废弃玻璃等随手扔到小垃圾桶里,小垃圾桶装满垃圾之后再倒到大垃圾桶里,做到了施工废弃物不落地。
管道二公司员工手牵钢铁“气龙”悄然行走于青海湖畔时,青海湖湟鱼悠然戏水,湖边鸟岛上的鱼鸥、斑头雁、棕头鸥、鸬鹚等仍在安然繁殖生息。 杨方武 李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