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调控高耗能产业的政策频频发布。
继4月1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抑制煤化工产业的盲目发展之后,4月20日,工信部网站又发布消息称,4月14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监察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国家能源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遏制电解铝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叫停拟建电解铝项目,“坚决制止”任何扩大产能的新建项目的违规审批行为。
“一季度用电量同比增长12.7%,增速还是比较大的。这其中有高耗能产业反弹的因素。去年一些地方为了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对一些行业采取了应急措施。”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效率中心主任杨宏伟对本报记者说。
4月2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今年一季度能源经济形势与走势(详细内容见5版——编者注),能源局综合司副司长王思强介绍,一季度全国粗钢、水泥产量同比分别增长8.7%、18.1%,火电量增长10.6%。一季度全口径、全社会的用电量累计109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7%,其中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增加12.3%。三月份和一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基本相当,都接近去年7、8月份迎峰度夏高峰时期的用电量,而2月份用电量是3136亿千瓦时,为历年春节所在的月份中最高。
王思强表示,除取暖负荷增加和保春耕、保抗旱的用电需求外,工业用电也是一季度用电量增幅较大的拉动因素。“从一季度用电量数据看,当前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运行的发展态势。我们绝不能对二季度,以至于全年的能源保供形势掉以轻心,绝不能忽略全年的节能减排工作。必须高度重视,早做准备,积极应对。”他表示。
谨慎发展煤化工
坚决叫停电解铝盲目上马
4月22日,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新闻发布会上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十二五”期间,一些地方把煤化工作为本地优先发展的产业之一。但是应该注意到,我国煤多的地方普遍缺水,煤化工技术也不是十分成熟。 [page]
除了煤化工,电解铝也进入重拳治理行列。日前,工信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叫停拟建的774万吨电解铝项目,总投资达770亿元。
据悉,工信部会同相关部门进行了专题研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清理、严格控制电解铝拟建项目,取消地方出台的对电解铝的各项优惠政策,严禁各种方式盲目扩大产能,加强市场引导和社会监督。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铝工业在节能降耗、结构调整、淘汰落后各方面都取得重要进展,但是也存在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的现象。
到2010年底,全国电解铝产能已达到2300万吨,当年实际产量1560万吨,产能利用率不足70%。尽管如此,全国拟建、在建的电解铝项目还有36个,总规模接近1000万吨。在市场竞争压力下,今年前2个月,铝冶炼行业利润同比下降41.8%,销售利润率只有3.4%,同比回落3.6个百分点。
朱宏任表示,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是由于一些地区存在利用“十二五”第一年大干快上的想法,还有只了解本地情况,不了解全面情况的原因。“因此,我们大声疾呼,坚决叫停电解铝项目盲目上马。”他说。
而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一季度的高耗能产业抬头和去年年底节能减排压力的释放不无关系,对高耗能产业的管理应该常态化,不管经济冷热,都不能放松。
结构调整压力加大
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有增无减
朱宏任和王思强都指出,当前工业经济处在一个由恢复性回升向稳定增长过渡的一个关键时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涨,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增大,主要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攀升,并加速向下游传导,部分行业亏损加重。生产要素保障趋紧,虽然一季度发电量同比增长13.4%,增速已经很快,但地方“电荒”的苗头已经出现。
据王思强介绍,1月份国网公司经营区域内有9个省级以上电网最高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区内最大电力缺口达2716万千瓦。而朱宏任强调,结构调整面临更大困难,今年涉及淘汰落后产能的18个行业中10个行业目标任务比去年有较大增加。
朱宏任表示,今年18个行业的淘汰落后产能目标在4月6日已经下达到各地区,涉及企业约2000家。朱宏任特别说明,为掌握了解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情况,国务院在去年下达7号文件,对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各省根据国务院文件的总体要求分别提出本省应该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的名单。中央有关部门对此名单核实后,再给予公布。
“实际上,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是以省里提出的目标为基础的。今年18个行业中10个行业目标任务比去年有较大增加,我们面临着新的考验。但是各省对完成任务表示了信心,并积极推进。”朱宏任说。
据悉,工信部将在4月底前结束对各地去年淘汰落后产能的考核工作,落实今年目标,督促各地将任务落实到企业,并进一步研究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制定“十二五”期间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计划。
“之后还会有更加具体的政策出台。比如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等。要调整经济结构,单一的政策是不够的,需要多重政策施力。这也是“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精神,要建立长效机制,充分运用财税手段、资源性产品定价机制等。用好调节杠杆,实现高质量增长。”杨宏伟说。[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