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山由纪夫即位日本首相前夕,就环境问题放了颗不大不小的“卫星”——他提出到2020年,日本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比1990年减少25%的目标,实际上这个目标在前不久的众议院选举之即推出的民主党政权公约中就白纸黑字地写着,而且民主党还提出在205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减60%的长远目标。但是经鸠山之口说出,就显得很正式了,成为国际性话题。日本经济界人士大多认为鸠山的自信是没有道理的——25%的目标是典型的画饼充饥。目前日本的温室气体排出量比1990年增加了9%,要达到鸠山所说的目标,那么在两年多的时间要做到削减温室气体排出量15%,这是难度不小的。
而鸠山还自信地补充强调了日本的决心:希望能够发挥日本的技术和经验,在国际社会协调下积极地推进这一目标。
鸠山在上任之际,在最具国际性的环保课题放一颗“卫星”,这是可以让人理解的,为的是增加国际社会对日本新首相的好感度吧。选择环境问题作为执政的突破口,鸠山的自信应是合理的。平心而论,除了鸠山说的技术和经验,日本的另一个重大优势就是在环保问题上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就算目标定得太高了,人们也会努力去做的。
日本人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就是“ECO”(环保),他们不仅把ECO常挂嘴边,而且落实到行动。可以这么说,在日本即刻发动一场环保为主题的群众运动是可行的,政府、企业、个人互相配合,形成一条环保之链,日本的效率恐怕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
鸠山提出了25%的目标以后,经济界人士就算了一笔帐,这一环保目标分化到家庭,也就意味着家庭最多要为此多支出650万日元,如把太阳能发电技术引进到家,购买节能冰箱、空调等家电以及节能环保汽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