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建筑节能管理是关键

点击:763 时间:2009年10月14日 来源:

    “建筑仿佛是一个生命个体,从规划方案、施工建造、运行维护、节能改造直至最终拆除。”目前,国内公共建筑的建设流程基本相同,其中涉及到业主、设计人员、施工方、用户和物业部门。由于多方利益群体和多建设环节,导致公共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存在严重脱节。例如,很多设计师都不懂暖通设计、建筑节能,而施工图对业主来说,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目前脱节最严重的就是工程验收和建筑节能调试。验收还停留在重视“装没装”,而建筑节能的相关系统缺少监管调试,这极大地影响了建筑节能的使用和效果。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节能设计技术体系中最重要部分是进行整体的生态节能规划;每个项目所在地的气候条件不同、户型面积大小不同、南北朝向不同,所需要的节能设备和技术是完全不同的。而对单项技术和设备而言,既不要求最贵,也不要求最好,更不要求最多,相互匹配消灭“短板”才是最重要的原则。


    这就需要专业的节能管理机构来为每个建筑“度身定制”节能方案。专家指出,由于市场主体具有短期利益最大化的倾向,而建筑节能项目虽然综合效益巨大,但投资回收期较长,因此,建筑节能属于市场机制部分失灵的领域,不能完全依靠市场调节。除了发挥市场“无形之手”的主导作用外,政府还得采取经济激励政策,借“有形之手”来弥补市场自身的缺陷。


    政府激励的具体方向是什么呢?专家提出两点建议:一种是拉长服务链,从项目立项到运行维护全程跟踪,步步为营。但是事实上这对于业主本身来讲是不现实的,要么专业知识不足,要么就是成本太高。


    再有一种方法就是引入节能服务行业进行全程节能管理。目前,为耗能企业生产找一位“能源医生”已在我国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进行,上海市已开展合同能源管理5年多,至今已累计综合节能300多万吨标准煤。但是,专业的建筑节能服务行业却为数不多。随着我国加大建筑节能工作力度,建筑节能服务市场化必将成为发展趋势,市场空间将逐步增大。因此,应尽早研究和制定规范建筑节能服务市场的法规、政策,培育专业的建筑节能服务业,才能防范建筑节能服务市场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