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至9月6日,根据环保部环监局要求,西南环保督查中心开展西南地区2009年上半年污染减排核查存在问题整改专项检查。督查中心出动工作人员13人(次),分别对四川省、贵州省和云南省存在问题的36家企业的整改情况开展了现场督查,其中污水处理厂12家,燃煤电厂13家,企事业单位11家。目前,三省已有1家企业完成整改,27家企业正在整改或已完成工程招标,8家企业尚未整改。
“中国多氯联苯管理与处置示范项目”(简称示范项目)是由环境保护部和世界银行合作,在浙江和辽宁两省开展的中国首个《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履约示范项目。按照项目设计,浙江省将负责多氯联苯污染物封存点的监测、定位,污染物的清运、暂存、运输,以及低浓度多氯联苯污染物的处置等工作;辽宁省将负责对运送的高浓度多氯联苯废物进行高温焚烧处置。通过示范项目的实施,将为多氯联苯管理与处置建立制度和法律框架,加强中国多氯联苯处置能力,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多氯联苯管理与处置推广。该示范项目自2006年起进入实施,总体进展顺利。近期,示范项目下沈阳多氯联苯废物高温焚烧处置设施试运行圆满完成。沈阳环科院承担着示范项目下浙江省多氯联苯设备及高浓度废物的高温焚烧处置工作。9月4日至23日,沈阳环科院进行了多氯联苯废物焚烧线试烧和性能测试。对外合作中心有关人员及国内外专家赴现场进行了全程技术指导与监督,并对沈阳试烧人员进行了试烧前的安全培训。在完成设施、物料及人员安排等前期准备工作后,于9月7日进行了焚烧系统、水冷却循环系统、气体净化系统的分部试车;9月8日进行分系统点火,投入升温保温运行,系统试烧正式启动。试烧过程中各项参数稳定,试烧活动成功进行。自16日,第三方监测机构进行样品采样和分析。目前,沈阳正在进行工况参数的整理、汇总和试烧效果的初步分析,并编制试烧测试报告。如各项测试数据符合要求和排放指标,沈阳将可接受浙江多氯联苯废物进行处置。
9月17日,由环境保护部和卫生部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国家环境与健康论坛”在广州召开。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广东省副省长林木声、卫生部卫生监督局苏志副局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亚太区主任朴英雨博士、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裴雷博士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本届论坛由广东省环境保护局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承办,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协办,并得到了广东省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来自环保系统、卫生系统、科研机构、高校及国外机构的300余位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吴晓青在致辞中说,环境保护的历史就是一部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史,重视环境与健康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民群众的必然要求。环境与健康问题严重威胁着公众的生命安全,保护环境、保障健康成为人民群众最紧迫的需求。着力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未来,环境保护部将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实现污染物减排目标,完善污染防治监管和保障体系。二是积极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抓紧制定《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对落实防治专项资金和加强危害及卫生防护科普宣传等做出具体部署。三是开展重点区域、重点流域的环境与健康专项调查,摸清底数,逐步启动有关条例、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工作,尝试建立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体系。四是构筑环境健康损害的预防、预警、应急体系,不断提高防范重大环境与健康风险水平。五是加强环境与健康研究工作,为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提供科技支撑。六是加强科普教育和新闻宣传,让广大群众既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又认识到其可防可控可治,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来自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和机构,地方各级环保和卫生部门、各大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等关注环境与健康工作的各界人士300余人参加了论坛,
为进一步全面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巩固已投运工程减排措施减排效益,提高企业减排设施运行管理水平和各级环保部门督查、检查、核查效率,西北督查中心在污染减排督查工作中,积极推动标准化减排台帐建设,分别指导华能铜川电厂和西安市第四污水处理厂建立起标准化台帐,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华能铜川电厂建立的脱硫设施运行标准化台账归纳起来为“11128”,即1张总表——脱硫设施运行月报表,包括减排量、发电量、投运率、脱硫效率等指标;1幅趋势图——脱硫设施运行趋势图,包括旁路开启情况、脱硫设施净出口浓度等指标;1份停运及异常报告——脱硫设施停运及参数异常报告,包括企业请示和环保部门批示,环保部门监测监察报告记录;2份票据——石灰石每月采购发票、石膏销售或处置合同;8种表单——脱硫运行日志、石灰石进料验收单、石膏产量报表、入炉煤煤质分析报告、电厂生产日报表、脱硫运行值班岗位记录、脱硫日报表、石灰石化验单。西安市第四污水处理厂建立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标准化台账归纳起来为 “11237”,即1张总表——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月报表,1幅趋势图——水量水质主要指标月运行趋势图,2份报告——设备故障及维护报告、环保部门监测监察报告,3类发票——每月缴纳的电费发票、购买脱水药剂发票、向垃圾处理场缴纳服务费发票,7种报表——提升泵房运行情况、生物池运行情况、污泥机房运行情况、进出水水量、水质、生物池溶解氧浓度、污泥浓度等指标日报表。经过实际运行,华能铜川电厂和西安市第四污水处理厂建立标准化台帐的作用已经凸现,既为减排核查核算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支撑材料,又提高了企业环保设施精细化管理水平,对于燃煤电厂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减排设施运行管理具有较大的示范意义。西北督查中心已将华能铜川电厂标准化台帐转发西北五省区和新疆兵团环保部门,并拟将转发西安市第四污水处理厂标准化台帐,通过示范推广促进西北地区污染减排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近日,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举行了“保护建设 持续发展——中华环境奖获奖者生态建设经验交流会”。来自历届中华环境奖获奖者代表、专家120人出席了会议。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张新时院士在会上就“生态建设与自然恢复”发表了演讲,阐述了前沿观点。环境保护部生态司朱广庆副司长就我国目前生态环境尤其是农村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作了发言。第五届中华宝钢环境优秀奖奖获奖者鄂尔多斯市和杭州市、厦门市等十几个获奖者代表在会上作了工作经验发言。曲格平理事长和参会代表一起交流时指出,把生态建设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是我们党对人类文明趋势熟悉程度的不断深化。建设生态文明,可逐渐缓解我国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减缓生态环境的破坏速度,使我们摆脱能源危机、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并在危机中孕育新的机会,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华环境奖设立于2000年,迄今已经评选表彰了五届,共有95个单位和个人获得了表彰。
9月23日至24日,泡沫行业CFC-11削减项目验收会在上海召开。部对外合作中心项目三处、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行业专家以及上海凯耳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等25家泡沫项目企业的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这25个单个项目分别属于泡沫行业2005年和2007年度计划,是泡沫行业验收的第四批单个项目。项目验收组由部对外合作中心、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及行业专家共同组成。验收组听取了上海凯耳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等25家企业有关项目实施情况的汇报并就相关问题向企业代表进行提问,还对项目相关文件和资料进行了审查并听取了国内执行机构的完工总结报告。经讨论评议,验收组一致认为上海凯耳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等25家企业圆满实现了项目目标,完成了合同中规定的各项内容,同意通过验收。本次会议上,对外合作中心项目官员还向企业代表介绍了HCFC加速淘汰时间表、政策走向等相关内容,鼓励企业为下一步HCFC加速淘汰计划做好准备。
9月24日,规划财务司在京召开第三季度环境与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统计局、发改委经济所等单位的专家参加会议。会议重点研讨了前三季度的经济形势,分析了第四季度经济发展走势及宏观经济政策走向,提出了加强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
9月24日至25日,在辽宁水专项办公室与环科院的共同组织下,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项目“辽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技术集成与工程示范”第三季度进展检查暨实施推进会在沈阳召开。该项目由环科院牵头承担,院内参加单位包括城市水环境、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以及水污染控制技术等科技创新基地。项目针对辽河流域水污染问题,以污染负荷削减和水质改善为目标,重点开展工业污染源控制技术、清洁生产和全过程污染控制技术、污染河道综合整治和受损河流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为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与水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项目自2008年8月启动以来,进展较为顺利,9月中旬刚刚迎接了环保部和科技部联合组织的科技重大专项督察组的检查。本次会议是项目组织的课题实施进展情况季度检查会。辽宁省环保厅、省水专项办公室领导,项目组正、副组长,所有10个课题组正、副组长,子课题组长,课题骨干,以及课题示范工程所在地环保局和示范企业的水专项工作负责人共约7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听取了项目10个课题的进展汇报,对照实施计划检查了各课题2009年第三季度研究进展和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着重了解了各课题示范工程落实情况、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研究和示范计划。会议还了解了各地市、各课题“十二五”科技需求和研究发展建议。本次会议检查了项目进展,加强了研究工作与地方需求之间的衔接,对项目的实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page]
从9月6日开始,东北督查中心对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三省区松花江规划项目建设情况、重点支流综合整治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此次督查工作采用驻点督查的工作方式,对规划项目的建设和运行情况进行逐一现场督查,同时对污染较重的支流伊通河进行全流域督查。截至9月26日,督查组共现场检查了哈尔滨、齐齐哈尔、七台河和长春、松原、白城6城市列入规划的76个项目。督察组在对规划项目督查过程中,积极协助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解决项目建设、试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详细了解了部分在建项目进展缓慢的原因,并提出多条合理化建议。目前,督查工作正在按计划开展中,预计到11月中旬结束。
9月25日至27日,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联合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在杭州举办“水污染防治与节水管理研讨会”。会议邀请了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别涛、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副秘书长刘志琪、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教授许新宜、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资源节约认证办公室秘书长岳宗文、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副教授王飞儿、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博士王丽婧、东陶(中国)有限公司市场部吴朝晖等专家,围绕节水型社会建设、水污染防治法、城市节水管理与节水型城市创建、节水器具认证与节水产品推广应用、节水科技创新、农业面源水污染控制对策、三峡库区生态安全等方面做了主题发言。荆门、北京、上海、山东等单位就水污染防治与节水管理交流了经验。来自浙江、上海、山东、江苏、江西、湖北、广西、北京、天津、海南等地从事节水管理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100余名基层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9月14日至27日,2009年度第一、二期全国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培训班在北戴河中心举行,部环监局、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的领导及专家为学员授课。培训班重点讲授了依法行政与环境执法、环境保护行政处罚理论与实践、规范行政处罚程序、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政处罚听证制度等相关内容,两期培训班共培训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学员182名。
9月27日,规划财务司舒庆司长与国家开发银行评审二局干海燕局长就我部与开行年初签订的《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落实情况进行了工作交流。干海燕局长介绍了开行落实协议有关工作的进展情况。上半年以来,开行积极参加国家“十二五”环保规划编制工作,参与了投融资机制等部分的编制工作;切实加强环保信贷制度机制建设,印发了《2009年环保及节能减排贷款工作指导意见》,确定环保及节能减排领域贷款的重点领域,推动建立省级环保主管部门与开行各省分行建立健全联合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大融资合作力度,上半年累计发放环保及节能减排贷款1090亿元,占全行贷款发放总额的9.8%;以联席、信息互通等方式,为地方环保部门和环保企业提供融资顾问服务等。舒庆司长对开行评审二局积极落实协议予以充分肯定,并提出了下一步双方加强合作要遵循的原则和重点领域:一是坚持为推进环保历史性转变、让不堪重负的江河湖泊休养生息、建设生态文明、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等服务;二是立足“十一五”,放眼“十二五”,启动“十二五”环保投融资体系、废物处理产业链(信息平台)等专题研究,探索融资支持新模式;三是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支持《推进(宁夏)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合作协议》、《共同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合作协议》等省部协议中重点环保项目的实施。
9月28日,污染防治司李新民巡视员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2010年宣贯工作方案,部宣教中心、中国环境记者协会有关同志参加了座谈。与会人员围绕如何提高《条例》宣贯效果,就《宣贯》的方式、宣传节奏、时间安排等问题作了深入的讨论,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意见。李新民巡视员要求要立即启动《条例》的宣贯工作,希望各方协调配合,共同努力,通过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向全社会宣传科学回收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意义,提高公众对《条例》的认知程度,为《条例》的贯彻实施提供广泛的舆论支持和群众基础。
9月28日,污染防治司召开会议研究了《工业污染场地环境评估与修复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会议认为,《办法》的起草非常及时,对于加强在城市“退二进三”进程中被污染工业场地开发利用的环境监管,防止发生污染事件,保护群众健康具有现实意义。会议对《办法》的立法原则、指导思想、主要内容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提出了具体的修改建议。
9月29日,污染防治司组织召开了全国海洋环保联合执法检查督查工作协调会。国际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监察部执法检察司、财政部经济建设司、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农业部渔业局、国家海洋局海洋环保司、全军环办等单位派员参会。会议由凌江副司长主持。会议讨论并原则同意《全国海洋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检查督查工作实施方案》和《海洋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检查宣传工作方案》,会议还讨论了联合督查分组情况、日程安排以及督查重点等。
根据中日水污染物总量控制与小城镇分散型污水处理示范项目的总体安排,近期,总量控制司牵头组织规划院、环科院、华南所的专家,赴日本开展了氮、磷水污染物总量控制考察交流活动。考察团先后听取了日本环境省关于濑户内海和琵琶湖的环境对策历程以及氮、磷总量控制计划与实施相关情况介绍,走访了兵库县与滋贺县环境管理部,参观了神户制铁所、龟甲万酱油厂及琵琶湖湖南中部水质净化中心等,并就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及氮、磷总量减排情况与有关单位和企业深入交换了意见。考察团与日本环境省水和大气环境局举行了“氮、磷总量减排中日合作研究项目第二次专家研讨会”,双方就2009-2011年氮、磷总量减排中日合作项目研究报告框架、时间进度安排、预期成果和目标等达成了共识。
10月9日,由政策法规司和污染防治主办,中国环科院承办的中美《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全国人大环资委、国务院法制办有关领导出席了研讨会,环科院和政研中心的有关同志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上,来自美国联邦环保署法律顾问办公室、国际清洁交通协会、国际电力监管援助计划、艾尔斯法律集团、大卫诺维洛律师事务所、能源基金会、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美国环保协会的专家,就美国大气污染监管制度、美国大气质量标准和州实施计划、非达标地区管理、机动车排放管理、许可证制度、信息公开以及按日计罚做了介绍,并与参会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政法司杨朝飞司长作了总结发言。他在总结中指出,与会外国专家为研讨会做了精心、充分准备,将美国大气污染防治的实践经验予以升华,为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同时,与会人员对美国经验进行了坦诚交流,对一些制度的本质进行了探讨和争论,提高了我们对防治大气污染国际经验的认识。
10月12日,国家“十二五”环保规划编制前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传达全国“十二五”规划编制前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部署“十二五”环保规划编制前期工作,研究讨论国家“十二五”环保规划基本思路。周建副部长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审计署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厅(局),部机关、直属单位的代表130多人参加了会议 。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