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云南为制胶业废水治理找技术找出路

点击:2653 时间:2011年12月15日 来源:

  近年来,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快速发展,橡胶加工企业废水处理难题日益凸显。在行业治污基础薄弱、废水处理工艺技术相对缺乏且效率不稳定的情况下,各地政府、企业纷纷寻求破解之道。


  前不久,云南省环保厅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下简称“西双版纳州”)环保部门紧密合作,研究出效果良好的厌氧+好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废水处理技术,并在全省天然橡胶行业推广。目前,这项技术已被企业陆续采用。治污效果怎么样?记者进行了采访。


  废水处理始终是行业难点


  企业数量大、布局分散、超负荷生产、设备不配套


  作为生产四大工业基础原料之一的天然橡胶行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制胶废水处理问题始终是行业难点,也是行业研究热点,因为制胶废水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了解,天然橡胶制胶过程会产生大量高浓度有机废水,若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会耗尽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虾灭迹、水体恶臭。特别是废水中高含量的氮成分,不但对人体有害,还可能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云南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制胶废水处理问题,曾经采取过多种措施治污,效果却不尽人意,这与行业治污基础薄弱有着直接关系。


  西双版纳州从1947年就开始发展天然橡胶产业,目前已成为我国仅次于海南的第二大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由于历史和体制原因,西双版纳州天然橡胶行业分为国营农垦系统和地方民营橡胶两部分,地方民营胶厂在资金投入、管理方式、规划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规模较小的制胶厂选址随意性强。截至1999年底,全州共建有大小不等、类型不一的橡胶加工厂208个。数量大、布局分散,加大了管理难度。


  为加强全州民营制胶企业废水污染防治工作,1999年,西双版纳州政府开始对全州规划布局不合理、规模小、无污染治理设施和治污能力的民营制胶厂进行清理整顿,最后仅剩下96家橡胶加工企业。但橡胶加工企业超负荷生产现象普遍存在,橡胶加工废水处理一直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


  为此,2010年8月,西双版纳州环保局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橡胶加工企业加强污染治理,环保部门对不能长期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实行挂牌督办。


  制胶废水为何难治?能不能治?


  选择正确的治污工艺非常关键


  制胶废水来自生产全过程,包括鲜胶乳凝块和压皱时排出的乳清、锤磨造粒的喷淋水、胶厂清洁冲洗水等。废水主要污染物为橡胶烃、蛋白质、糖类、有机酸、无机盐等。乳标胶(5号、10号胶)加工废水的化学需氧量浓度一般在4000mg/L~8000mg/L以上,凝标胶(15号、20号胶)加工废水的化学需氧量浓度也在1000mg/L~3000mg/L以上。由于橡胶加工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废水可生化性较好,适合采用生化处理工艺。


  因此,西双版纳州采用不同的生化处理法治理制胶废水,最常用的工艺有3种,即自然氧化塘工艺、厌氧塘+兼性塘+一体化氧化沟工艺、厌氧+好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


  据了解,自然氧化塘工艺较为传统,运用得最早,也最普遍,目前仍有80%左右的企业使用。这项工艺投资较少,采用机械设备少,运行管理简便,不需要对污泥进行处理;但其占地面积大,废水处理停留时间长,抗冲击负荷能力弱,处理效果和系统稳定性较差。厌氧塘+兼性塘+一体化氧化沟工艺在稳定塘后增加了一体化氧化沟处理,以提高废水处理的稳定性。虽然稳定性好、运行管理方便,但这项工艺对污泥控制有较严格的要求,控制不当易出现污泥膨胀、泡沫、上浮、沉积等现象。厌氧+好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在稳定塘后增加生物膜法,进一步处理废水。这项工艺系统同样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简便的运行管理,且设备故障率低,即使生物膜自行脱落也不会造成堵塞。


  这3种工艺各具特点,但企业在缺乏专业指导的情况下,往往不知道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工艺,所以治污效果不理想。


  相关专家认为,选择正确的治污工艺对企业来说非常关键。传统的自然氧化塘工艺虽然使用广泛,但不能稳定达标,如果不改变这种现状,西双版纳州要实现制胶废水处理后,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两项指标同时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的难度很大。

[page]
  废水处理成了“十二五”减排重点


  只有废水治理了,行业才有发展空间


  天然橡胶加工属于高耗水行业,制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高浓度有机废水。据测算,西双版纳州2010年干胶成品产量为25.5万吨,化学需氧量产生量超过两万吨,且逐年递增。如果进一步加强废水处理,行业有较大的化学需氧量、氨氮减排空间。


  云南省天然橡胶产业涉及西双版纳、德宏、临沧、红河、普洱等5个州(市)。云南省环保厅在2011年全省环保局长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加快在这5个州(市)推广制胶废水先进处理工艺的进程。省环保厅认为,“十二五”期间全省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减排措施应包括强化制胶废水污染治理,以促进行业整合、实现规模经营,提高行业整体水平和企业竞争力,大幅削减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


  2011年5月,云南省环保厅与云南省农垦总局组成调研组,深入西双版纳州调研制胶废水处理情况,并与州政府召开专题座谈会。经过对比目前使用的3种主要废水处理技术,调研组认为,简单的自然氧化塘处理工艺难以保证达标排放,且难于监管和考核;厌氧塘+兼性塘+一体化氧化沟工艺不够完善、处理效率不高;采用厌氧(预处理)+好氧串联处理的生物接触氧化法工艺路线是合理的。在本着因地制宜、科学合理、降低运行费用等原则,进一步优化工艺、提升技术、提高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制胶废水处理推荐使用厌氧+好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同时,也鼓励企业研究、采用其他治理效果更好、更为先进的工艺技术。


  调研组专门对水处理公司提出3点建议:深入制胶企业,进一步分析核实各生产工段水量平衡,帮助企业提高清洁生产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各工段用水,尽量实现工段内回用;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科学设计氧化塘、兼性塘、回水池等工程设施,保证出水稳定达标,实现循环利用;进一步优化处理工艺,完善渣水分离和污泥处置装置,加强运行管理,满足总量核查要求。


  调研结束后,云南省环保厅要求,涉及天然橡胶行业的德宏州、红河州、普洱市、临沧市要结合辖区实际、参照西双版纳州的经验,按照企业规模,分批、分时完成制胶废水处理,并保证2015年全省所有制胶企业废水实现达标排放。


  2011年11月18日,西双版纳州环保局明确要求全州制胶废水治理工作分批逐步推进实施,即2013年3月前完成1万吨及以上规模橡胶加工企业的污染治理工作;2014年3月前全州橡胶加工企业全面完成废水处理工作,以提前完成“十二五”全州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


  据了解,目前,按照云南省环保厅的要求,5个州(市)相关部门正在采取多种措施督促制胶企业加大废水处理力度,鼓励企业循环使用达标废水;各企业学习采用厌氧+好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建设废水处理设施的积极性日渐高涨。另外,各地政府还通过加强宣传、推广生物凝固技术等方式,正确引导、鼓励胶农及时交售新鲜胶乳进行集中加工,减少胶农自行凝胶压制、分散排放过程中高浓度有机废水的产生量。


  应用的企业初尝甜头


  废水稳定达标,运行只要一个人,几乎没有维修费用


  天然橡胶加工企业一直在寻找投资省、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运行稳定、科学合理的制胶废水处理方案,云南省环保厅向企业推荐了厌氧+好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后,废水处理进展如何?


  据了解,西双版纳州在推广这一工艺、进行工程建设时要求,已经完成达标工程的企业中水循环利用率不低于80%,未动工改造的企业中水循环利用工程要与达标工程同步建设、改造,中水循环利用率确保达到80%以上。同时,企业污染治理达标工程实施方案须报州、县(市)环保局备案。


  为充分调动积极性,西双版纳州明确提出,所属3县(市)环保局要加强对企业污染治理达标工程的指导与管理,认真组织企业做好减排工程建设,对列入重点减排的项目,将优先实行以奖代补和专项补助,县(市)环保部门及企业要按照环保专项资金申报办法的规定,积极做好项目申报工作。


  据西双版纳州环保局统计,自2010年以来,全州已有30家橡胶加工厂对污染治理设施进行改造提升,累计投入达到6542万元。


  较早引进厌氧+好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南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博公司”),已经尝到了甜头。公司综合部部长卿卫平告诉记者,以前使用自然氧化塘工艺时,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长期超标,环保部门多次要求整改。在环保部门指导帮助下,公司先期在勐养标胶厂引进厌氧+好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并建设污水处理设施。2010年5月设施投入运行后,废水稳定达标。目前,南博公司勐养标胶厂已实现达标废水的循环利用,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只要1个人管护就够了,基本不需要维修费用。总结经验后,这项工艺将用于公司其他5个分厂。


  在南博公司勐养标胶厂采访时,记者仔细查看并了解了污染源排放口规范化整治情况,亲眼见到橡胶生产线排出的污浊废水经过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变得十分清澈。


  西双版纳州和景洪市环保局监测数据表明,南博公司勐养标胶厂生产废水化学需氧量处理前为1321mg/L~1955mg/L,处理后为47mg/L~55mg/L,去除率达到95.84%~97.6%;氨氮处理前为29mg/L~33mg/L,处理后为1mg/L,去除率达到96.55%~96.97%。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