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因环保问题已经停产110天的河南省郑州拓洋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拓洋公司)D -VC生产线终于开车,通过了河南省环保厅组织的恢复试生产核查验收。
在停产的这110天里,拓洋公司付出了沉重代价:拓洋公司总经理引咎辞职;副总经理、分公司总经理、安全环保部经理、污水处理环保公司经理4人均被免职;车间主任被撤职;多人受到处分;拓洋公司投入环保整改工程以及环保设施资金共计1.9亿元;产值损失4000多万元。
企业改制重组
拓洋公司的前身是郑州中原制药厂。1990年,中原制药厂工程的总体设计方案获得批准,主要生产设备都是从国外订购的。因引进的工艺技术不过关,从1992年开始,中原制药厂试车数百次均未通过验收。
尽管一粒药丸也没有生产出来,中原制药厂却不断增加贷款。中原制药厂各种贷款的本息共计42亿元,其中世界银行贷款本息共计18亿元。由于当时世界银行的贷款是由政府做的担保,1996年~2008年,郑州市政府深陷债务泥潭。
在此期间,拓洋公司租赁中原制药厂的厂房和设备四五年。2007年10月18日,河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市政府签署重组协议,河南投资集团对拓洋公司增资扩股,并将中原制药厂经营性资产注入拓洋公司,组建新的拓洋公司。
问题一波三折
拓洋公司原名为郑州市生物化工厂,现有员工1500余人,主要产品有D-异抗坏血酸(D -VC)、VC等,年生产量分别为1万吨和5000吨。
重组中原制药厂后,拓洋公司积极开展VC项目的恢复和技术改造,克服了原有设备的工艺缺陷,并申请了两项发明专利。2008年,郑州市被批准为国家生物产业高技术产业基地。作为基地的核心企业,拓洋公司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河南省副省长史济春要求新成立的拓洋公司要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进行生产经营,加强厂容、厂貌管理,做好节能减排工作,集中力量形成新的产能,努力建成安全、环保、零排放、快增长的企业。
拓洋公司成立数十年来,市场前景广阔,但公司根深蒂固的污染问题,却考验着新公司的发展。一直以来,拓洋公司没有自己的生产场地,采取的是租用生产方式,开始在郑州市嵩山制药厂,后搬至中原制药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环境问题。
拓洋公司搭上河南投资集团的快车后,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提高了,然而其产品的高污染如先天之疾,若不加治理,不排除突然暴发的可能。 [page]
因原厂环保设施老化,跑冒滴漏严重,拓洋公司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严格落实环评批复要求的问题,如未建设生产废水事故储池、焚烧炉未在规定的位置建设、污泥临时堆场未进行硬化、污水排放口未进行规范化建设等,也曾因环境问题发生过一些信访事件。
今年5月,郑州市环保局执法人员在拓洋公司连续查处两次环境污染事故。5月31日,郑州市环保局向市政府提出书面请示,提请市政府责令拓洋公司停产整顿。
环保投入须先行
“停产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教训太深刻了。”拓洋公司的领导对记者说。
因环保问题停产3个多月后,拓洋公司的高层领导后悔地对记者说,公司本来就准备在今年6月停产整治环境问题,治理设备都已经订购半年了。
记者追问究竟有多大的环境问题时,企业领导告诉记者,原来的设备起点高,大部分都是进口的,主要还是管理问题,设备跑冒滴漏严重。
拓洋公司在停产期间通过环保大讨论、召开环境宣讲大会、组织环境管理知识培训,从理念到行为,全面查找差距,树立“企业要生存,环保需达标”、“企业要发展,环保必先行”的环保理念。
公司修订完善了安全环境管理制度、内部环保考核体系,增派一名公司副总经理负责环保工作,成立了清洁生产审核工作领导小组并启动了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公司领导希望拓洋公司经过停车改造,从生产工艺到环保设施进行全过程控制,做好环保工作,开展清洁生产,使企业尽快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成为一个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技术领先、管理规范、节能环保、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的生物化工企业集团。
拓洋公司经过3个月的整治,公司的厂容、厂貌有了很大的改观。他们委托郑州大学环境技术咨询工程公司编制了《郑州拓洋实业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D-VC和5000吨VC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已通过河南省环保厅的审核验收。
公司对处理低浓度废水的污水处理站进行了全面检修,为解决高浓度废水,对生产工艺进行改造,对母液采用两次浓缩、不加盐工艺处理,使高浓度母液的产生量减少近一半。高浓度母液外运到郑州市博凯利生态工程有限公司循环利用制作成有机复合肥,同时又新上一台日处理高浓度母液60吨焚烧炉。
公司废渣临时堆放场已按“三防”要求建设好;锅炉、焚烧炉烟气以及干燥粉尘均采取了先进的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实现达标排放。
拓洋公司领导表示,D -VC生产线开车后,坚决做到环保设施的正常使用,做到各种污染物达标排放。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