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农村生态文明宣传要有“乡土味”

点击:811 时间:2009年10月25日 来源:中国环境报

  10月中旬,西安市秋收秋播基本结束。继今年夏收300余万亩小麦实现零火点后,秋收以来也未出现明显火点。总结其经验,西安市各级政府和环保等有关部门以农民为对象,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乡土味”浓郁的农村生态文明宣传,促进了秸秆禁烧。


  启示之一:贴近生活,通俗易懂。西安市环保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努力以农民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禁烧宣传,使其合农民“胃口”,从而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如西安市周至县环保局与乡镇政府联手,将焚烧秸秆的危害和要承担的法律后果,以当地农民口语化的语言,编成打油诗式的小快板,并制作成录音带和VCD光盘,向村组免费发放播放。


  启示之二:以农为本,惠农利农。在秸秆禁烧问题上,“政府要蓝天、农民要抢种”这对矛盾,是多年来西安地区禁烧秸秆禁而不止的主要原因。因此,西安市各涉农区县将禁烧宣传工作的内容,由往年一味强调政府“禁烧令”,转为以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知识和政府相关优惠政策为主的科技政策知识普及宣传,帮助农民了解秸秆综合利用的好处和惠农政策,从而使政府的要求与农民的意愿之间找到了结合点。


  启示之三:示范引导,现身说法。今年,西安市各涉农区县政府和各级农业部门以现场示范和典型引路为主要方式,把推广综合利用秸秆技术和机械的主阵地,放在田间地头,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长安区政府还将全区农村划分为十个大片,每片设一综合服务站,向农民进行相关知识宣传和技术服务。


  启示之四:调动各方,共同参与。为了让秸秆禁烧宣传家喻户晓、西安市涉农区县各乡镇政府和环保部门,通过在农村中小学校开展相关教育,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让学生向家长宣传秸秆禁烧;西安市蓝田县的高校大学生和农村妇女,还成立了志愿者队伍,在开展秸秆禁烧宣传的同时,志愿巡回监督。


  生态文明宣传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但对农民来说,目前农村生态文明宣传可能仍处于“城市平民化”的阶段,与农民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要扭转这一局面,西安市以“乡土化”为特征,积极创新秸秆禁烧宣传的内容和形式,应当说还是值得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