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酒泉:一座初具规模的20万千瓦风力发电场正在崛起

点击:1795 时间:2009年11月6日 来源:新华网

  两个月前还是一望无垠的戈壁荒滩,如今已是“风车”林立,134台风机矗立在50平方公里的戈壁滩上,施工人员正在进行安装调试。一座初具规模的20万千瓦风力发电场正在崛起。深秋时节,记者在中节能玉门昌马特许权风电场看到这生机勃勃的景象。
 

    中节能玉门昌马风电场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完成了国家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启动项目后,公司已将建设大军移师昌马第三风电场,开始建设另一个20万千瓦的风力发电场。 


    这是酒泉市委、市政府加快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的一个缩影。“省委确定的‘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酒泉作为其中一翼的组成部分,必将面临更多发展机遇。”酒泉市委书记李建华说,“省委全委会把建设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作为全省‘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中的一翼,更加坚定了我们加快新能源基地建设的信心和决心,鼓舞人心,令人振奋。” 


    李建华告诉记者,酒泉市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河西风电走廊,打造西部‘陆上三峡’”的重大战略部署,坚持以风电促网架建设、以风电促调峰电源、以风电促装备制造的思路不动摇,走发展低碳经济,整体推进“6+2”(风电、光电、调峰电源、电网建设、装备制造、资源综合利用和水电、核乏燃料后处理)产业群联动发展的路子。 


    今年以来,酒泉市委、市政府抓住被确定为全国首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重大历史机遇,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以新能源建设为抓手、相关产业配套跟进、市县区协同发展的框架,确立了以风电促网架建设、以风电促调峰电源、以风电促装备制造的思路,对涉及新能源发展的产业群,建立了由市委常委牵头、相关领导参与包挂产业链的工作推动机制,全市新能源产业一路高歌猛进,新能源基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李建华介绍说,自8月8日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正式开工奠基后,全市已经核准的包括380万千瓦特许权招标项目在内的516万千瓦风电项目全面启动,有18家上市公司参与风电场建设,完成今年的200万千瓦装机任务可以说是“板上钉钉”。 


    如今,在酒泉19.2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上,不仅风电场建设如火如荼,光伏发电场的建设同样热火朝天,在敦煌全国首座1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示范项目建设工地上,机器轰鸣,焊花飞溅。  [page]


    敦煌市委书记孙玉龙说,目前,敦煌两个10兆瓦光伏发电场已全面开工建设,到明年10月就可全部完工。 


    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更是花开满园。目前,已有19家国内风光电装备制造企业入驻酒泉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占全国整机组装、风叶制造业绩前三名的上市公司全部落户酒泉。酒泉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于永东介绍说,今年,酒泉市新能源装备制造销售收入可达50亿元,相当于今年全省装备制造前三强销售收入的总和,明年可达100亿元,相当于今年全省除酒泉以外装备制造销售收入的总和。 


    让酒泉新能源基地的羽翼更加丰满,为全省经济腾飞插上强有力的翅膀。记者获悉,为贯彻省委区域发展战略,酒泉市委、市政府将抓好风电场建设、配套电源建设、光伏发电、电网建设、装备制造业、资源综合利用六个产业的建设工作。 


    李建华说,新能源基地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必须要有相应的组织机构、体制机制和人才技术等要素作保障。为此,酒泉市委、市政府将实施一系列推动新能源基地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工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目前,市委已成立了新能源基地建设及相关产业发展的领导小组,建立了以市委常委牵头、相关领导参与包挂产业链、以条为主的工作推动机制,坚持一个项目、一个方案、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按照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要求,将推行新能源基地建设重点项目协作攻关和联席会议制度,每个产业的发展都邀请专家论证指导,并制定发展详规,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帮助酒泉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关键性问题;加强督促检查。将建立新能源基地建设工作协调督察制度,督促检查重点任务的落实情况,实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定期汇报制度,及时掌握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奖惩办法。对新能源基地建设过程中贡献较大的企业,市委、市政府将拿出专项资金进行奖励,对完不成建设任务或达不到建设进度要求的,取消已有的优惠政策;同时,加快技术研发和人才储备,为新能源基地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记者 张革文[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