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呼唤加速水电开发
众所周知,水资源和能源是世界各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的水资源和能源的问题必须要有解决的途径。非常庆幸的是,我国是水能资源储量世界第一,目前我国还有巨大的水资源、水能资源等待开发。要想实现我国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加速我国的水利水电开发。
首先,从现代社会必须解决的水资源调控的角度上看,我国的水库人均蓄水量在世界的排名非常落后,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的水资源需求。例如,尽管我国的水坝数量比美国要多很多,但是我们的水库蓄水总量却比美国少很多。以人均水库蓄水量比较,我国与美国的差距高达几十倍。这样洪水来了,我们不得不想办法尽快排到海里去以减小洪涝灾害,干旱季节我们的水库蓄水量又常常不能满足社会的正常需求。因此,水库蓄水能力就决定了我们国家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自然就要比美国差得多。
其次,从能源结构上看,我们国家的水能开发利用程度还非常低。目前大约只相当于发达国家三分之一的水平。为了满足我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能源,最近几年我们的煤炭用量,几乎都在以每年2亿多吨的速度增长,已经对世界的温室气体排放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下一阶段的《京都议定书》,绝不会不限制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因此,不改善能源结构,我国未来的经济恐怕难以发展。然而,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真正能够替代煤炭起到实际减排作用的只有核能和水电。而且,根据我国的国情水电的可利用总量也一定是远远大于核电。因此,大力开发利用水能也是我国今后在节能减排的同时发展经济的必由之路。
为此,在深入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推动下,作为由政府工业部门改组而成立的一些国有独资电力集团,为了落实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成果,纷纷加速了对我国水能资源的开发力度。然而,2009年6月11日,一则叫停金沙江水电项目的醒目新闻,犹如晴天霹雷,震动整个社会。国有电力企业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举措,为什么会突然遭遇环保叫停呢?难道堂堂国有独资企业,会不了解国家建设程序,居然敢违规操作?
经过了解到笔者认为,造成国有企业违规的的原因主要有二:1、工程建设遭遇体制、制度管理难题;2、国家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后,关于管理的审批与核准的区别,让人产生了误解。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举措遭遇环保叫停尴尬
据了解,此次遭遇叫停的鲁地拉、龙开口水电项目,都是属于已经通过了国家批准的金沙江中游流域规划项目。该规划被国家批准时,我国尚未实施环境评价法。但是,该流域规划的环境评价并没有缺位。因为,水电行业内部早在环境评价法实施之前十年,就已经开始把流域规划的环境评价作为规范。此后,为了保证该规划的生态环境影响符合国家发展的要求。国家环保部也已经要求具体的规划制定部门,开展金沙江流域规划环境评价专题研究。补充论证并整体上已经通过了该流域规划的环境评价。2007年,该规划中的鲁地拉、龙开口这两个项目也都得到了有关政府部门开展前期工作的“路条”。并且,他们也按照有关项目环评的法律要求开展了必要的环境评价。然而,环境评价的结果,虽然都已经经过了环保部环境评价中心的审查,却迟迟得不到有关部门的正式批准。
以鲁地拉电站为例,笔者可以在网上百渡搜索到该电站2007年3月5日发布的一则招商广告。内容中明确写道该项目正处于“环境影响评价公示阶段 ”,同时,项目书还介绍说“工程施工总工期85个月,其中施工准备期16个月、主体工程施工期50个月、完建期19个月。”
按照正常的水电项目管理,项目开工后必须严格的按照工期进度进展,否则,不仅可能会推迟正常的发电时间,造成巨大的能源损失。而且还很可能会因为施工进度与洪水高峰期的错位,造成严重的施工事故。然而,让人难以理解的却是,在项目前期施工开始后,我国的水电建设却莫名其妙的遭遇了全行业的暂停。整个2008年除了三峡的项目和抽水蓄能项目,全国居然没有一个大型水电项目被国务院核准建设。这种国家政策和管理态度上的意外变化,确实让实际担负国家发展建设任务的国有独资企业,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按照国家的规划、进度,保质保量的完成建设任务是国有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另一方面,不说打乱工程的施工进度后,可能会造成的事故有多么严重?单单就是被叫停的这两个水电站推迟一年发电的清洁能源损失,就相当于900万吨左右的煤炭。这个数字将大大超过我国目前全部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节能的总和。也就是说开发鲁地拉、龙开口项目的电力企业,一旦延误工期后给国家所造成的损失,足以让我们全国人民多年来全部投入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所获得的可再生能源,全部付之东流。显然,国家管理制度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剧烈冲突,迫使我们的国有企业必须在两者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
国家项目管理体制的改革措施迷惑了国有企业
近年来,我国建设项目的“违规建设”之所以司空见惯,是有具体原因的。早在上次亚洲金融风暴期间,我国中央政府曾严格控制各种电力项目的审批建设。然而,某个省级政府却私自进行了一些违规的电力建设。但是,接下来的经济复苏使全国都陷入了严重的缺电状态,而全国只有那个省的电力供应没有出现大的问题。这次事件似乎突然让人们认识到,政府的行政管理也会出现某种失误。也许是为了避免今后再出现这种政府管理制约经济发展的现象,2004年国家发改委发文把以前的电力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为核准。明显的放松了政府部门对电力建设的监管力度。社会各界普遍认为,这也是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后的必然趋势。
既然是电力项目建设不再需要批准,而只需要进行核准,那么作为独立承担风险的市场投资主体的一些电力企业,似乎就有理由认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先开工再审请核准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否则,这种把批准改成核准的改革就完全失去了意义。当然,这种国家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市场化的改革,尽管可以避免政府管理部门的决策失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同时也可能会带来投资过热,重复建设和规模失控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最近几年,我国电力项目特别是一些火电项目先开工、再核准的现象非常严重。 [page]
文/水博
由于国家发展政策和项目管理体制上的冲突,前不久金沙江水电和一些其它工程项目被环保部叫停。为避免这一国家严格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措施,对公众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国家环保部的新闻发言人在回答记者的提问中,特别重申了 “水电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在常规能源中,水能资源仅次于煤炭。西南地区集中了中国75%以上的水能资源,因此《可再生能源法》中确定,水能是可再生能源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发利用。”的国家政策。
然而,社会上一些热衷于反对水坝和反对水电的组织和人士,却总是不肯放过这样一个造谣污蔑国家水电发展政策的可乘之机。例如,6月15日新京报发表了署名闻迪先生的一篇名为《金沙江开发决策须对历史负责》的文章。其中的很多观点和论述就是要借机攻击国家现行的水电开发政策。下面本文就不妨对该文章中一些论据进行必要的分析。
闻迪说“金沙江中下游山高谷深,水能蕴藏量极为丰富,但与此同时,这一江段有着最为丰富的珍稀、特有鱼类资源,而沿江一线还是数十万百姓的安身立命之所。目前金沙江的水电建设明显过度开发,仅在中下游就规划了十二级大坝,这些百米甚至二百米以上的高坝中,6座已经截流,4座在大规模前期施工。由于这些电站设计上几乎首尾相连,加之地方政府试图建设的若干小坝,完成后从云南虎跳峡上游的奔子栏到湖北宜昌,2000公里以上的长江干流,将从急流险滩变成一系列‘跳水平台’”。
这一段内容是我们早就熟悉的反水坝论调。现在,借着国家整顿违规建设的项目的机会,又开始明目张胆的拿出来,攻击早已经被批准的国家发展规划来了。请看作者的所谓“这一江段有着最为丰富的珍稀、特有鱼类资源,而沿江一线还是数十万百姓的安身立命之所”的说法是否有道理?其实,何止是在金沙江?众所周知,所有的人类文明都是起源于河流,因此,世界上所有的自然河流,在没有被开发利用之前,都可以用“有着最为丰富的珍稀、特有鱼类资源,而沿江一线还是数十万百姓的安身立命之所”来形容。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全世界几乎所有的河流都进行了开发利用。
上个世纪初期,美国的田纳西曾经也是“有着最为丰富的珍稀、特有鱼类资源,而沿江一线还是数十万百姓的安身立命之所”的天然河段。但是同时,也是水旱灾害频发,沿岸百姓在安身立命的同时,也不得不经受各种灾害的煎熬。正是美国在原来的天然河段上建造了很多座梯级水电站和30多座水库,不仅成功地完成了对天然水资源的调节、控制,而且还提供了大量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必需的电力能源。恰恰是田纳西的“电站设计上几乎首尾相连,将从急流险滩变成一系列‘跳水平台’”,才使得该地区成为人类历史上成功改造自然河流,让其适应人类生存发展的典范。同时也让那些依靠河流“安身立命的数十万百姓”彻底进入了文明的现代化。事实上,不仅仅在田纳西,也不仅仅在美国,而几乎是在所有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各国、各地区文明发展的结果,几乎都是无一例外的选择对河流的梯级开发利用。其实际结果如何,是全世界都有目共睹的。
闻迪所担心的“如果今天的过度开发得不到制止,不出十年,许多特有、珍稀鱼类赖以生存的流水生境就将毁灭,壮丽的峡谷景观将黯然失色,沿江人民世代居住的田园就将大量被淹,同时,在这一地质构造不稳定地区建设高坝大库引发的潜在风险也令人担忧”情况到底如何?其实,那里的未来恰恰就是美国田纳西和我国新安江千岛湖、长江三峡等很多地方的民众今天所经历的。
新安江水库建成之后几十年来,该地区的各种鱼类收获量扩大了300多倍,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老百姓提供了巨大的财富。三峡建成以前,很多污蔑宣传也都曾说“壮丽的峡谷景观将黯然失色”。但是,建成之后我们都看到了,不仅雄伟的三峡还健在,而且还形成了小三峡、和人造大坝等更加秀美的天然和现代化的美景。说到“在这一地质构造不稳定地区建设高坝大库引发的潜在风险也令人担忧”。我倒可以告诉闻迪先生一个真实的故事。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紫坪铺的一些水库移民,曾经敲锣打鼓的赶回来,向电站的建设者们表示感谢。感谢水库的建设让他们远离了灾难。水库抗击地质灾害的能力要比一般的工民建筑物高得多,即使在那些不适于人类居住的地区,也还是可以用作水库蓄水。只要我们能够建造出足够安全的水坝。
尽管确有“居住的田园就将大量被淹”的情况,但是,淹没田园之后恰恰会把那个地方变成,景色更为秀美、物种更加丰富水库湿地。在此,我们也需要提醒闻迪先生,不要忘记我们人类现代化的巨大代价之一,就是已经开垦了太多的田园。而当我们在建立调节水资源的水库时,能把一部分的田园变成湿地,未必就不是一件好事。即便如此,至今我们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没有能扭转地球上湿地不断减少的趋势。水库湿地的生态环境作用和经济效益远远大于传统的田园,请看看我们在人口极端稠密的浙江省所建立的新安江水库的现状。你就会知道,你对“人民世代居住的田园就将大量被淹” 担心有多么的可笑。
关于闻迪先生所说的“未批先建在水电开发中并非个案,在金沙江先期的开发中也曾出现。向家坝和溪洛渡两座巨坝,则是直接规划在当时刚刚划定的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最后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未批先建的项目,也在补办手续后继续施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迫调整范围为开发让路。殷鉴不远,当‘先上车后买票’成为习惯时,人们也不能不担忧,此番处罚是否也会重蹈‘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覆辙?”情况,并不属实。
据我了解,金沙江下游的水电开发的规划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完成的,而90年代准备建立珍稀鱼类保护区时,并没有考虑到与已有的水电规划如何衔接。因此,曾经一度出现了闻迪先生所说的“向家坝和溪洛渡两座巨坝,则是直接规划在当时刚刚划定的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情况。所不同是水电开发的规划在先,而保护区的划定在后。然而,出现这种矛盾的原因,从程序上看恰恰是由于我们划定保护区的决策过于鲁莽。从实体上看,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插曲,也很能说明问题。据说一位官员为了得到该保护区所保护的最有价值的三种鱼的活体样本,曾经向当地所有的人悬赏50万捕捉其中的任意一种。但是,几年过后也没有一个人能够捕捉到。这说明了什么呢?是不是说明我们所要保护的物种可能已经不存在了吗?我们大家都知道著名的华南虎造假事件,那件事情的根本动力也是某些人为了建立保护区,只不过因为造假事件被揭穿,没有得逞罢了。通过这些事例,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说,保护区也有假冒伪劣。在我们所建立的保护区当中,像这种徒有虚名、名存实亡的保护区恐怕也不在少数。
反水坝的人士们为了污蔑水坝建设,总是宣传水电建设影响鱼类。在金沙江上的奚落渡电站开始建设之后,现在还没有修建的小南海电站又在争论对鱼的影响问题。根据目前现场综合普查的结果,在该地区仅发现了18种鱼类的存在。这能说是修水坝造成的吗?当然,反坝组织是不会承认这种有利于洗清水坝建设破坏珍稀、特有鱼类资源鱼的事实的。他们会说这是你调查的不完全,不彻底。其实,类似的证据还有很多。人类活动对鱼类的影响是综合的、多方面的。即使我们不在河流上建水坝,这种影响也未必就小。
大家知道50年代的北大荒有一句著名的谚语“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其中乌苏里江的大马哈鱼就是典型的洄游性鱼类----三纹鱼。等到70年代知识青年到北大荒之后,大马哈鱼在乌苏里江已经极其少见。非常凑巧的是因为乌苏里江是界河,没有修建任何水坝,但是,鱼类种群减少的速度一点也不见得比别的地方少。由此可见,生态保护区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对鱼类和很多珍稀动植物造成最大伤害的,决不是水坝建设,而是人类的各种综合活动。因此,我们也要特别防止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通过片面地宣传把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区完全对立起来,故意把某些保护区说成是水电开发的禁区。其实,国内外有很多生态保护区都是可以包括水电开发之后的库区。水库湿地同样可以起到非常好的生态环境保护作用。
针对叫停金沙江违规电站,闻迪先生兴奋的说“这又重新燃起了人们的希望。比如社会高度关注的虎跳峡建坝问题,环保部提出‘对规划的龙头水库和虎跳峡河段的开发方式与相应的环境影响还需要深入研究’,这一要求切中要害。由于下游电站从装机到环境影响弥补措施都和上游虎跳峡龙头水库相关,在目前龙头水库未定的情况下,应暂停批准下游水电开发项目,以免造成倒逼虎跳峡建坝的形势”。
看来,闻迪先生一地点都不了解虎跳峡电站争论的焦点在哪里。其实,虎跳峡的争论焦点在于移民问题,过去,我们考察规划虎跳峡水电站的时候,当地百姓曾经非常强烈的要求尽快开发虎跳峡,让他们能通过水电建设脱贫致富。大家可以去查阅当年关于三峡的争论,水电专家反对建三峡的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应该先建设上游的虎跳峡电站。现在,当我们完成了三峡的建设,回头将要建设虎跳峡的时候。由于国内外反坝组织的煽动,一些虎跳峡当地的群众对虎跳峡的开发已经表现出不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正在上游其它地区选择坝址建立替代虎跳峡的龙头水库。所谓“在目前龙头水库未定的情况下,应暂停批准下游水电开发项目,以免造成倒逼虎跳峡建坝的形势”的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当年既然我们能成功先在长江下游建成了三峡工程,今天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同样因地制宜的决定我们金沙江水电的开发顺序呢?
总之,分析来看闻迪先生所阐述的种种反对金沙江水电开发的理由,都是片面的,站不住脚的。金沙江的水利水电建设对我国今后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在我国西南地区建立大批有调节性能的大水库,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根本出路。我国的水库人均蓄水量在世界的排名非常落后,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的水资源需求。尽管我国的水坝数量比美国要多很多,但是我们的水库蓄水总量却比美国少很多。以人均水库蓄水量比较,我国与美国的差距高达几十倍。这样洪水来了,我们不得不想办法尽快排到海里去以减小洪涝灾害,干旱季节我们的水库蓄水量又常常不能满足社会的正常需求。因此,水库蓄水能力就决定了我们国家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自然就要比美国差得多。 [page]
此外,从我国的能源结构上看,我们国家的水能开发利用程度还非常低。目前大约只相当于发达国家三分之一的水平。为了满足我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能源,最近几年我们的煤炭用量,几乎都在以每年2亿多吨的速度增长,已经对世界的温室气体排放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下一阶段的《京都议定书》,绝不会不限制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因此,不改善能源结构,我国未来的经济恐怕难以发展。然而,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真正能够替代煤炭起到实际减排作用的只有核能和水电。而且,根据我国的国情水电的可利用总量也一定是远远大于核电。因此,大力开发利用水能也是我国今后在节能减排的同时发展经济的必由之路。金沙江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为富集的,开发条件最为有利的江河之一。如果连金沙江的水能都不准开发利用,那么我国别的江河水能资源都不应该进行开发利用。
其实,闻迪先生攻击、污蔑金沙江水电开发的种种论调早已经都是马后炮。金沙江的水电开发已经拉开序幕。奚落度、向家坝等特大型水电站已经在建设当中。开发金沙江水电是全国人民的长远利益所在,任何人已无法去改变。只有在这些梯级水电站全部建成后,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长江的水资源调蓄问题。从它的发电作用上来看,单单就是被叫停的这两个水电站,一年发电所创造的清洁能源就相当于900万吨左右的煤炭。这个数字将大大超过我国目前全部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节能的总和。也就是说让开发鲁地拉、龙开口项目的电力企业,停工后给国家所造成的损失,足以让我们全国人民多年来全部投入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所获得的可再生能源,全部付之东流。然而,这还不到我们金沙江水能总量的十分之一。
因此,环保部在叫停工程的违规行为之后,也一再强调我国鼓励支持水电开发的政策。我们相信,有关水电的工程建设程序违规问题,很快就会得到合理的处理和解决。因为,环保部叫停违规电站,绝对是为了让国家水电建设今后更好的发展。闻迪先生千万不要忘记,对中国的水电开发恨之入骨的,只有那些敌视中国发展和强大的国内外颜色革命势力。
附原文:
金沙江开发决策须对历史负责
2009-6-15 · 来源: 新京报
作者:闻迪
这两家开发公司应严格履行相关法规,在完成环评报告并报请批准前,向社会公开环评报告;同时,环境主管部门应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为当世和后代守住环境底线。
环保部6月11日通报说,因云南华电鲁地拉水电有限公司、华能龙开口水电有限公司未经环评审批擅自开工,并已开始截流,环保部决定暂停审批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建设项目,暂停审批华能集团和华电集团建设项目。
金沙江中下游山高谷深,水能蕴藏量极为丰富,但与此同时,这一江段有着最为丰富的珍稀、特有鱼类资源,而沿江一线还是数十万百姓的安身立命之所。目前金沙江的水电建设明显过度开发,仅在中下游就规划了十二级大坝,这些百米甚至二百米以上的高坝中,6座已经截流,4座在大规模前期施工。由于这些电站设计上几乎首尾相连,加之地方政府试图建设的若干小坝,完成后从云南虎跳峡上游的奔子栏到湖北宜昌,2000公里以上的长江干流,将从急流险滩变成一系列“跳水平台”。
如果今天的过度开发得不到制止,不出十年,许多特有、珍稀鱼类赖以生存的流水生境就将毁灭,壮丽的峡谷景观将黯然失色,沿江人民世代居住的田园就将大量被淹,同时,在这一地质构造不稳定地区建设高坝大库引发的潜在风险也令人担忧。要平衡多种相互冲突的利益关系,就需要遵循一个公正的决策程序,而其核心部分就是环境影响评价。
然而,这两家水电公司在未经环评审批的情况下,擅自开工并实施了大江截流。这意味着进场道路、通水通电,甚至导流工程开掘都已经完成,植被和栖息地常常已经被大面积破坏,弃渣、废水常常已经倾泻江边,移民也已经开始搬迁,河流生态因大江截流和坝体施工而被改变。
未批先建在水电开发中并非个案,在金沙江先期的开发中也曾出现。向家坝和溪洛渡两座巨坝,则是直接规划在当时刚刚划定的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最后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未批先建的项目,也在补办手续后继续施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迫调整范围为开发让路。殷鉴不远,当“先上车后买票”成为习惯时,人们也不能不担忧,此番处罚是否也会重蹈“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覆辙?
但环保部此番就项目涉及的若干深层次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要求,这又重新燃起了人们的希望。比如社会高度关注的虎跳峡建坝问题,环保部提出“对规划的龙头水库和虎跳峡河段的开发方式与相应的环境影响还需要深入研究”,这一要求切中要害。由于下游电站从装机到环境影响弥补措施都和上游虎跳峡龙头水库相关,在目前龙头水库未定的情况下,应暂停批准下游水电开发项目,以免造成倒逼虎跳峡建坝的形势。
再比如,环保部提出的“规划河段沿途支流水生生态及替代生境保护工作、各项鱼类保护措施等需要统筹考虑和实施”,也涉及金沙江开发的一个核心影响。在近期阿海和观音岩两座水坝环评所开展的公众评议的过程中,一再听到专家发出警示:这些大坝的环评报告中提到的针对特有鱼类的补救措施大多缺乏可行性。由于同属金沙江中游的龙开口和鲁地拉两座水坝情况类似,在找出切实可行的鱼类保护措施之前,不应再轻易认定这些项目“不存在重大环境制约因素”而对其予以放行。
事实上,鲁地拉和龙开口两座水坝涉及未批先建,也绕过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的过程。这同样违反国家规章。两家开发公司应严格履行相关法规,在完成环评报告并报请批准前,向社会公开环评报告;同时,环境部应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为当世和后代守住环境底线。[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