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吸入染毒暴露中颗粒物对发生器的要求

点击:683 时间:2013年1月7日 来源:OFweek仪器仪表网

动物经口鼻吸入暴露染毒是现在毒理学、药理学以及医学中最用的暴露染毒方式,是将药物经口鼻吸入到肺部的暴露,整个过程药物成气溶胶分布,由动物主动吸入至肺部沉积的过程。影响动物暴露效果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动物呼吸状态、给药量、暴露染毒设备的整体气流设计、气溶胶发生器的雾化和雾化效果或发生效率等等

在各种因素之中,气溶胶发生器的雾化效率和效果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因为颗粒物在肺部沉积的量与雾化颗粒的气流动力学直径成正比,所谓气流动力学直径d是不同形状的粒子,具有同一沉降速度的单位密度的直径指数,与粒子大小、形状以及质量有关。大量实验证明只有气流动力学直径在1-6μm之间的细粒子能在肺部形成沉积,动力学径大于6μm的雾粒在正常的潮式呼吸中只沉积于口咽部,而小于1μm的则被呼出,没有明显沉积。下表是气溶胶粒子气流动力学直径d与其在呼吸道沉积位置的关系:

粒子大小(直径单位μm) 气雾粒子沉积位置
50 太大无法进入呼吸道
10-50 口.鼻.咽部
3月10日 咽部.气管.支气管
0.5-3 細支气管.肺泡管.肺泡
< 0.05 可能隨呼出气体飘至大气不沉积

所以,吸入染毒暴露中对颗粒物发生器的要求是,产生的气溶胶粒径应控制在1-6μm内,或根据实际需求在调整到更小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