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经济参考报》刊登的《云南多个水体砷含量严重超标》一文,对国内迄今为止范围最大的砷严重超标事件进行了深度报道后,引起了广大网民的关注。多数网友表示,云南砷超标一定要有更加权威的说法。
报道发表后短短几个小时内,就有近百家网站转载了该报道。在各大论坛里,很多网民发帖对此事发表评论,跟帖的网民都表示对该事件的极度震惊与密切关注,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公开相关信息,给人们一个公允的回答。
“太触目惊心了,这样关乎人命的事需要全社会来关注!”一位网名为“客观的守望者”的网民这样写到。另一位叫“明眼人”的网民则带着责备的语气说:“既不能饮用,也不能灌溉,就应该马上告诉群众,为何几个月了,都没有动静?砷可是砒霜啊!”而网民“云南008”则这样表达她的感受,“阳宗海、柴石滩、南盘江、大屯海,据说还有其它的一些水也砷污染严重,我们云南到底怎么啦?”
对云南多个水体砷含量严重超标的原因,目前尚无定论。多数网民认为相关部门仍需要进行更加科学、客观的考察检测和论证分析,不能武断地认定是企业排放所致或是地质变化造成,这样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安定民心。
云南最大综合性门户网站———云南信息港,也在报道发表当天把全文转载到其网站论坛“云之南社区”。随后多名网民都呼吁,“希望专家们以科学的态度、以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以对职业良心负责的态度,给云南人民一个科学、公正、经得住论证的结论。”还有网民质疑地方政府偏听偏信本地专家意见,他们认为像谢学锦、卢耀如等国内外著名的地质学专家对该事件的分析和建议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也有一部分网民认为云南省环保厅已经完成了该事件的调查认定工作,就应该以法律严惩排污企业,以警示企业生产不能以环境为代价。名为“wjhzwd”的网民愤怒地说“既然是污染企业,就彻底让它消失!”另一位云南信息港的网民“tynz945”则认为,“阳宗海一案已结束了,大家就不要再危言耸听了。”
至发稿之时,相关部门仍然没有对云南水体砷含量严重超标的具体情况给出权威性的调查报告,关于造成此次大范围水体砷含量超标的原因也没有一个富有公信力的说法。[page]
网评:
面子重要,“里子”更重要
本报《云南多个水体砷含量严重超标》发表以来,一篇题为《云南砷超标:面子重要,“里子”更重要》的网评在各大网站出现,引起了广大网民关注,文章摘要如下。
关于砷超标的原因及治理办法,有关专家与云南省的专家看法相左。在这个问题上,实事求是,追求真理,是我们应该持有的态度。否则,某些人的面子保住了,却可能丢了民心这个“里子”,就得不偿失了。
云南砷超标事件,不是今年发生的。去年6月云南高原湖泊阳宗海发生砷严重超标事件以后,云南省十分重视,迅速找到了污染源,并对相关责任人和企业进行了严肃处理。全省还以此为反面案例,掀起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热潮。从道理上说,此事应该对促进云南各级政府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上了一个大台阶。
然而,从去年底开始,就不断有声音反映:云南阳宗海砷超标可能并不像原来省专家组认定的那样,是某个企业污染所致,而有可能是地质原因造成的;不少人对一个小企业能在数月内污染整个湖水表示怀疑。这个声音乍一听有些耸人听闻,仔细想想却也有些道理。从新闻报道的情况看,目前专家们对此事的怀疑,已经从私下表达观点,上升到了公开呼吁有关部门进行干预。
遗憾的是,在半年多的时间内,有关部门似乎得了“失语症”,对专家和舆论的看法不采纳、不回应、不行动。更令人遗憾的是,在这半年内,与阳宗海位于同一区域的柴石滩水库、南盘江部分流域、大屯海等相继被媒体曝光出砷含量严重超标,其中大屯海砷值为国家规定的96倍。有关环保部门对此进行了解释:是由于企业排放所致,政府将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
这一解释,凸显了在云南砷超标事件中,某些部门难以掩饰的尴尬。一年以前,云南省就以阳宗海砷污染事件为由,在全省进行科学发展观教育,应该说教训是十分深刻的、认识是比较到位的,想必全省应该建立了对涉砷污染的检测监督措施,从体制、机制上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现在一年多过去了,云南水体砷超标的程度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更加严重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边全球招标、欲投资数十亿元治理阳宗海,另一边又爆发了更多的、比阳宗海更严重的砷污染事件;一边对阳宗海砷超标采取禁湖措施,另一边对污染程度更高的其他水体却秘而不宣,甚至称“数据保密”。在云南的众多水体的深处,到底发生了什么?到底是谁,“毒害”了云南清澈甘甜的水体?[page]
对于专家和涉及此事人员对于水体砷污染原因的质疑,不应该置之不理,而是要进行范围更广、层次更高、方法更严谨的多学科调查,给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如果调查结果像地方政府此前调研的那样,砷超标是企业排放所致,那么社会各界才会心服口服。当然,也要有人为这一年来新发生的砷严重超标事件负责,人民群众有权利要一个说法,不能在阳宗海问题和其他水体问题上,继续持“双重标准”。否则,2008年由于阳宗海砷超标被问责的20多位官员,不就白白被问责了?
反之,如果调查结果像一些专家怀疑的那样,砷超标是地质原因造成的,那就应该及时纠正此前认识上的错误,不但要为此前遭错误对待的企业平反,也应该给此前被问责的官员们一个说法。
水体所含化学元素的变化,是非常复杂的事情。人为与自然界的因素,都可能导致这些变化。砷超标究竟是什么原因所致?人们期待一个在科学的调查基础上,实事求是的答案。[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