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哥本哈根或成为新能源汽车产来发展的助推器

点击:2312 时间:2009年12月7日 来源:慧聪汽车网

    第一财经日报报道,12月7日开始,世界将进入哥本哈根时间!面对日渐严峻的环保压力,作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第二大行业,汽车行业准备好了吗?


    汽车行业或许也面临新的分化,欧美发达国家的汽车工业或已经停止增长,或者增幅微乎其微。所以,发达国家的汽车工业面临的课题更多是促进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和现有汽车的减排;但是,对于仍然高速成长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以中国为代表的“金砖四国”,所面临的压力不仅仅是要提升现有汽车的排放标准,同时还要控制不断增长的总量。


    所以,至少在中国,哥本哈根峰会的“紧箍咒”,显然要更加迫切一些!


    刻不容缓的步伐


    那么,新能源和节能减排的路线图如何展开?


    我们当然希望新能源技术能够早日扑面而来,但是现实或许是残酷的。目前,化石燃料占总能源供给的约90%,核燃料约占10%,水电和风能所占的比率依然很小,那么,未来如何呢?


    壳牌石油前CEO范德伟认为,到2050年的时候,60%的能源是化石燃料,这就意味着,即使到2020年,预计仍然会有超过70%的能源依然是化石燃料。根据环境科学家的预计,现在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已经直逼390ppm,如果按照《京都议定书》和哥本哈根峰会的理想状态,到2020年,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相比2020年的水平减排20%~30%,根据欧盟在2008年达成的气候变化一揽子协议,视哥本哈根大会的谈判进程,欧盟将考虑减排30%。同时,对于发展中国家,则是“相同但是有区别”的减排方阵,哥本哈根峰会希望,发展中国家2020年的排放比1990年总量实现同比减少。


    但是,按照范德伟的判断,必须要实现2020年汽车的技术可以让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到100g/km以下,这样可以弥补新增人口带来的新车增加量。


    所以,建设低碳汽车产业成为汽车产业的一种新的“游戏规则”,但是,显然,欧洲和日本已经走在所有国家的前面。据欧盟议会通过的标准乘用车CO2排放标准,从目前的140克/公里,到2012年要达120克/公里,2020年要达到95克/公里,并以此为标准设置不同的汽车碳税。


    即使一贯顽固的美国,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也开始出现微妙的变化。美国咨询公司IHSGlobalInsight数据显示,美国民众已经着手准备应对这一变化。2009年美国混合动力车的销量预计将占美国汽车整体市场的4.1%,约32.9万辆,比2008年的销量上升2.6%。


    中国汽车的低碳方向


    实事求是地说,虽然国内汽车行业的排放占据全部排放的比例仍然不高,但是中国汽车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速度惊人,而且,排放水平远远落后于目前领先的欧洲和日本。


    按美国加州环保机构测定,我国2008年的标准乘用车CO2排放约190g/km~200g/km;预计2010年会攀升到180g/km左右,这比美国230g/km的高排放水平要低不少,但比欧洲、日本就高出很多了。


    为了实现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目标,汽车产业必须把CO2排放指标的确立放到重要的地位,据发达国家汽车行业CO2排放量占国家总排放量25%左右,专家预测我国汽车行业的CO2排放可能占总排放量8%~10%左右。但是,从2003年到2008年,随着汽车总量和新增量的不断增加,汽车排放在总体二氧化碳排放的比例急剧增加。


    众所周知,由于汽车的排放和发动机的排量密切相关,但据2007年的统计数据,2007年中国汽车的平均油耗大约为8.06L/100公里,当年欧洲这个数据是7.05L/100公里;日本的数据是5.04L/100公里。


    早在2005年,日本排气量在0.66L以下的微型车就达到25%以上,而与此相对应的是,美国汽车平均排量为2.8L,日本2006年的全部汽车平均排量不到美国的一半,2006年,美国高油耗的SUV占全部销量的15%以上,而日本这个比例仅为1.8%。日本微车的比例达到25%,而2006年美国微车的比例不足3.8%。这些汽车消费的差异导致美国人均汽车燃料消费是日本的1.87倍以上。


    无论如何,当前的中美汽车结构是不利于减排的发展趋势的。所以,从未来中国汽车的发展格局来看,通过政策主导小排量的发展必将是大势所趋。尤其在新能源和替代能源未能大规模投入使用以前,这种愿景就更加迫切。 [page]


    “低碳”起步汽车企业的新能源图谋


    哥本哈根气候会议正成为汽车行业的低碳起步原点。在刚刚结束的广州车展上,几乎每一家参展厂商都在低碳、节能、减排方面有不同程度的举措,超过60%的车企在企业战略中涉及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发展规划,各大车企的新能源图谋显露无遗。


    “低碳”的现实需要


    资本的嗅觉、企业的敏感和国家的战略规划,总是先于市场的。根据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出台的新能源汽车规划要求,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占全部汽车的二分之一,约为6500万辆。


    中国目前的汽车保有量刚刚达到5000万辆,人均汽车拥有量仅为世界水平的三分之一,但年耗油量已经接近全国成品油总量的60%。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和油耗水平,我国汽车保有量在2020年突破1.5亿辆时,年耗油量将突破2.5亿吨。汽车的排放已成为气候变化不可承受之重。此时低碳汽车应运而生,或许能为我们提供解决巨大市场需求与严峻能源环境约束之间矛盾的机会。


    研究表明,新型动力技术可以大量削减碳排放。根据国际气候组织提供的研究数据,使用全混合动力的汽车可削减56%的耗油量,电动汽车的削减量更高达50%-100%。


    车企的谋势布局


    作为一个汽车工业的新兴力量,国内除了拥有无可比拟的市场优势以外,在技术领域我们还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汽车工业的前途和商机在哪里?发展新能源汽车,尤其是低碳燃料汽车,也许是汽车行业“弯道超车”的最佳机遇。


    事实上,“中国可能成为未来电动汽车的中心”已基本成为世界主流共识。麦肯锡《中国蓄势待发:电动汽车的机遇》估计,到2030年,若电动汽车占乘用车总量的20%~30%,那么中国国内电动汽车市场可达到7000亿~1.5万亿元!


    巨大的商机引发了车企的“蠢蠢欲动”。丰田作为跨国巨头中新能源汽车应用的佼佼者,其混合动力和锂电池技术的应用已经居世界领先。本次广州车展展出的3款环保车型,分别是搭载了电动机和锂离子电池的FT-EV[综述图片论坛]电动车、采用外插充电式混合动力技术的Hi-CT、运用先进混合动力技术研发而成的运动型跑车FT-HS,广汽丰田更宣布明年将国产混合动力版凯美瑞[综述图片论坛]。豪华车也不示弱,路虎在展出了它最新的一款路虎揽胜2010柴油[综述图片论坛]车,延续了它在欧洲应用百年的先进柴油车系统,并对2009年9月后的路虎实行了“二氧化碳补偿计划”,通过对节能环保领域的资助,来平衡路虎的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奔驰中国总裁麦尔斯则表示,5年后奔驰在华车型将力争全线普及电动车。


    自主品牌的“绿化”


    以比亚迪为代表的国内自主品牌企业,主攻混合动力和电动车方向。本次广州车展比亚迪展出了已经成功上市的F3DM[综述图片论坛]双模电动车和即将量产化的F6[综述图片论坛]DM双模电动车、E6[综述图片论坛]纯电动车,另外还有M系列的第一款车型M6[综述图片论坛]。F3DM是比亚迪首款实现商业化的新能源车,电池是比亚迪自主研发的铁电池技术,能够混合动力和纯电动两种模式切换。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拥有领先电池技术的比亚迪,相继获得巴菲特和巴克莱银行的青睐,俨然成为股市的点金石,并获准明年出口新能源汽车销往北美市场。而奇瑞汽车则计划在台湾建立全球电动车研发中心。


    此外,大型国有汽车集团公司无疑是这场变革中不容忽视的力量,各汽车集团纷纷上马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项目和推进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在本次广州车展上,“新能源”汽车和“绿色”的口号被广泛宣示。上个月,备受关注的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挂牌,代号为BE701的“北京”牌纯电动轿车也同时亮相,并将于2011年实现量产。而上汽欲在2010年上市荣威750[综述图片论坛]混合动力轿车,2012年插电式强混轿车、纯电动轿车上市;长安杰勋[综述图片论坛]混合动力轿车已经上市销售。


    据统计,2008年我国新能源轿车合计销售9881辆,市场份额只占到乘用车整体销量的0.2%。其中上牌车辆总共2617辆,国产车一汽丰田普锐斯[综述图片论坛]610辆,上海通用别克君越[综述图片论坛]313辆,进口车本田思域[综述图片论坛]33辆,雷克萨斯共计1661辆。而我国自主品牌中曾服务于奥运的长安杰勋和奇瑞A5[综述图片论坛]BSG,一直没有正式上市销售。 [page]


    国家的政策引擎


    近期,新能源概念跃然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不仅石油三巨头纷纷涉水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据称也已上报国务院,预计明年3月正式颁布。


    面对目前蜂拥而上的新能源汽车热,业内人士指出,国家有关部门需要对新能源产业做一个通盘的把握。同时,企业应将发展重心由偏制造转向基础研究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降低新能源的利用成本。在今年年初国家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及振兴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新能源汽车进行产品升级,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投资。此前,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就中美新能源合作达成多项协议并启动中美电动汽车倡议,使两国在未来数年有几百万辆电动汽车投入使用。
 

    目前,我国石油三巨头集体涉水新能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开发的战略意图。可以预见,针对目前的新能源汽车热,未来可能出台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和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挂钩,并鼓励尽快实现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化和基础原材料的本土化。(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