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长三角轻型屋面节能绿化的六点思考

点击:1694 时间:2010年1月18日 来源:

    轻型屋面绿化是我们近年从国外引进和二次开发的新型绿化模式,其基本做法是在现有屋顶面层上,首先铺设专用结构层,再铺设厚度不超过5厘米的专用基质,最后种植特定植物。建成后,屋面绿化系统土壤、植被、水、空气、昆虫、鸟类等能形成相对独立和稳定的小型生态群落,只要简单的日常维护,便能长久维持生态和景观效果。运用该技术实施屋面绿化的突出优点是:总体重量轻、屋面负荷低;施工速度快、建设成本低;适用范围广、使用寿命长;养护管理简,管理费用低;生态效益好、景观效果佳。因此,该技术一出现就受到市场的认可和政府部门的重视,是目前推荐推广和实际应用面积最大的屋面绿化形式之一。   

    以沪、苏、浙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屋顶绿化这一能显著改善城市环境的新型绿化模式在这里逐步受到了重视。长三角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冬凉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为屋面绿化创造了适宜条件,而春夏之交的梅雨、伏秋期间的干旱以及台风、酸雨、冻害等气象灾害也为屋面绿化带来了不利,特别是对栽培土层只有5厘米的轻质屋面绿化而言,所要面临的困难更为突出,所以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变得尤为重要。以下是关于轻型屋面绿化的六点思考。   


    屋面积水   


    长三角地区的春夏期间(5月~7月),特别是6月中旬到7月上旬的梅雨季节,降雨集中,雨量大,持续性的大雨、暴雨是造成屋面积水,形成水涝的直接原因。积水是我们施工过程中发现的常见问题,也是造成轻质屋面绿化失败的主要原因。屋面大量积水造成的危害有:屋面荷载短时间增加造成危险,屋面渗漏概率增加,造成植物烂根而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综合本地区降水量等因素,设计自然排水坡度的最佳值并留有余量,进行屋面绿化方案设计时对达不到要求的排水坡度要人为适当创造合理坡度,从而达到排水需求。原排水系统有设计缺陷的,除设计自然排水坡度外,绿化时还应该适当考虑增加排水管道的铺设,必要时可以增设临时雨水外溢孔。   


    设计者应该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在绿化设计和施工时,改进排水系统中的不足,如增加周边隔离区域的宽度、采用流量更大的排水垫层,从而达到快速有效排水的目的。施工养护单位应派专人进行定时、定点维护,检查排(溢)水孔的状况,保障排水顺畅。   


    建筑屋面荷载   


    在进行屋顶绿化之前,首先应从房屋建筑商那里了解屋顶规定负荷和房屋的施工质量,在承重范围内进行绿化的设计。充分考察分析屋面现有现状,根据荷载量设计绿化模式,避免超出设计荷载,不能确定荷载的,拟采用轻质屋面绿化技术实施绿化。设计施工时,充分考虑屋顶荷载能力,负荷大的元素置于屋面的承重柱或承重梁上,从而减轻屋面的负荷。必须用少量较大树木时,可栽植于轻质花桶中,置于主要承重部位。施工材料尽量采用轻型材料,如轻型混凝土、竹木、铝材、玻璃钢等。在达不到荷载要求而需要绿化时,应对原有屋面进行加固改造,如采用结构找坡,分解荷载,控制种植槽(池)高度和蓄水层厚度等,使屋面荷载符合设计要求。采用人工混合复配的轻质种植土,并严格控制种植土层的厚度。   


    屋面渗漏   


    长三角地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房屋屋面大都为简单的“大平台”式结构,原有防水处理比较单一,过去几十年里屋面渗漏成了老大难问题,而且目前需要实施屋面绿化的建筑大部分也属于这一类。   


    对新做防水应根据行业标准《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2007)中规定的要求对种植屋面的设防标准达到二道或二道以上设防要求。设计之前要了解并掌握实地的排水和防水情况,以便在设计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排水系统和给水系统良性循环,防止屋面渗漏的发生。 [page]  


    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检查屋面现场的排水系统是否完善,特别关注易发生渗漏的节点。如存在不足要做好改进工作。根据设计的屋面绿化形式,选择决定采用什么种类和型号的防水材料。实际施工中要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垂直升降吊机的安装和运行过程中要确保不损坏屋面防水,一般卷材屋面坡度最好在3%左右。种植面和建筑立面边缘,要有不少于40厘米隔离带。屋面的下水、排水观察孔、通气孔等处也应有20厘米以上的砾粒带或轻质物质带隔离。
  

    植物的选择与固定   


    遵循植物多样性和共生性原则,以本地乡土常用品种为主,适当增加引种成功的外地植物。以生长特性和观赏价值相对稳定的低矮灌木、草坪、地被植物和攀援植物等为主。选用植物要求抗风、耐干旱、耐高温、耐寒冷和抗酸雨能力强等抗极端气候能力强的植物品种。   


    选用易移植、耐修剪、耐粗放管理、水肥要求不高、生长缓慢的植物,可尽量减少日常枝叶修剪量,降低运输成本。应选择须根发达、根系浅的植物,不宜选用根系穿刺性较强的植物,防止植物根系穿透建筑防水层。对有一定高度的灌木类,采用花池、花钵或适当做地形堆土等形式栽培来固定住植物,或采用土层下支架固定。   


    栽培基质(土壤)的分解和流失   


    栽培基质(土壤)的分解和流失问题是屋面(顶)绿化的共性问题。由于轻质屋面绿化的人工栽培基质层厚度只有5厘米左右,因此,为保证栽植植物的健康生长,有效控制基质(土壤)的分解和流失就显得尤为重要。轻质屋面绿化栽培基质土层薄、重量轻,而长三角地区自然气候条件下偶遇的暴雨、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对基质保持也非常不利。   


    栽培基质必须要有良好的稳定性,组成成分中要有一定比例骨料(不小于30%)。我们目前采用的比例为壤土:木屑:砾石=1誜2誜2。过滤层无纺布的厚度不能低于200克/平方米,边缘和接缝要严格按要求施工,搭接不少于10厘米。初期种植植被要有合适的密度,要能在2~3月时间内较快覆盖种植土层表面。每年开春后,植物恢复生长前要根据土壤损失情况,有计划地适当补充营养土。   


    蓄排水板与保湿毯的应用   


    合理选用屋顶绿化专用蓄排水板和保湿毯,是轻质屋面绿化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专用蓄排水板来解决集中降雨期的排水和干旱期的蓄水,而保湿毯则可以做到适量蓄水,在基质水分干燥的情况下,持续以水气的形式解决植被对水的需求。  
 

    根据屋顶面积大小和不同排水方式计算屋面排水量,从而选择合适高度和流量的蓄排水板产品。注意蓄排水底板的搭接,要做到安全牢固。保湿毯和过滤层不要混淆使用,保湿毯在蓄排水板的下层而过滤层在蓄排水板的上面,过滤层接缝要有10厘米以上,并用胶水粘合。[page]